最近,重慶嘉陵公園一觀賞魚池中大量觀賞魚死亡的消息,在網上掀起千層浪。
網傳視頻顯示,觀音橋步行街內的一處水池中,密密麻麻的觀賞魚翻著魚肚靜靜漂浮在水面上,一眼看過去觸目驚心,工作人員滿臉遺憾,只能不停將死魚往岸上打撈。
環衛工作人員又把打撈起的死魚逐一裝進麻袋里,足足裝滿了大約三十個編織袋,刺鼻的“腥味”撲面而來,駐足圍觀的市民滿臉惋惜,話里話外盡是遺憾之情。
有人唏噓:“真是太可惜了,這么多漂亮的魚,在這里已經陪伴我們好多年了。”
有人疑惑:“上次來的時候還看到它們活蹦亂跳的,怎么一夜之間就全都沒了?”
究竟是喂養魚的飼料出了問題,還是道德的淪喪與人性的扭曲?
池內的觀賞魚是私人喂養的,供游客觀賞和趣味性投喂,但為了觀賞魚能夠無菌無病成長,游客不能隨意投喂,需要到旁邊的魚池店購買特定的飼料。
而承包魚池的老板也是滿臉憤怒,一邊痛心查看著池里是否還有沒打撈上來的死魚,一邊痛心疾首地表示,“太惡劣了,這么多生命就這樣沒了”,似乎已經猜測到什么,知道是何原因。
據這位承包商所言,這些大量死去的觀賞魚,只能全部拉去埋掉,損失可能有十多萬元,再次投放魚又需要十多萬元。經濟損失可謂慘重。
但這已經不只是經濟損失的問題了,魚池里的觀賞魚群已經棲息了近十年,池中魚兒眾多,至少有幾百條,因為外表美麗且棲息時間已久,早已成為市民們眼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多位常年在公園里散步游玩的市民,瞧見觀賞魚大量死亡,內心五味雜陳,只覺得作孽,這也是此事能夠硬生生沖上熱搜的關鍵原因,有太多人在意,有太多人關心。
如今,這事有了后續,不是喂養魚的飼料出了問題,而是道德的淪喪與人性的扭曲。
當地警方通報回應稱,嘉陵公園觀賞魚大量死亡案已查明,是公園一游樂項目經營者李某(男,48歲)故意投毒所致。
原來,觀賞魚池的承包商在公園里開設有與李某同類的游樂項目,兩人屬于同行,是競爭關系,但因為觀賞魚池的承包商收益比他更好,李某遂心生不滿,嫉妒生恨,故意將家中用剩下的蔬菜殺蟲劑倒入魚池,導致大量觀賞魚死亡。
目前,故意投毒的李某,已被刑事拘留,等待著他的也必將是法律的嚴懲。
依據相關法律規定,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有其他嚴重情節,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又因為觀賞魚在公共場合,如果明確毒性物質對人類也有害,還涉嫌投放危險物質罪。
因此有律師分析,投毒的48歲男子李某,或面臨三年以上的刑責。
競爭對手的經濟損失是要賠償的,作孽殺生的報應也迅速在他身上應驗,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不知道事后他瞧見那滿池死亡的觀賞魚,內心是否會掀起一絲波瀾或是愧疚之意。
事實上,常人很難理解他的腦回路,好好的觀賞魚不可能無緣無故死亡,滿池的觀賞魚一夜之間全部死亡也勢必難以掩人耳目,他和魚池承包商又是相互競爭關系,不查他查誰?
可謂又蠢又壞。
只能說,嫉妒就像是毒藥一般,在日復一日的眼紅下,一點點蠶食人的理性,直至使人變得徹底瘋狂,不計代價地想要搞垮與自己競爭的同行,哪怕兩敗俱傷也在所不惜。
這類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習慣于將怒火發泄到別人身上,將自己人生的不如意歸咎到別人身上,將自己生意的冷清全部推給同行的競爭者,認為一切都是對方造成的。
從來不會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更不會反思為什么同樣在公園里經營生意,經營的還是同樣的游樂項目,顧客怎么偏偏就愿意光顧對方的生意,而不愿光顧他的生意。
不去改進糾正,也懶得去努力什么,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過得不好,生意冷清無人問津,也見不得同行的競爭者過得比他好,非要把別人拉下水,變得和他一樣不如意。
人性的幽深復雜,在這類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一定要敬而遠之,能離多遠就離多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