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一位好校長對于大學的重要意義是無需贅言的,梅貽琦之于清華,蔡元培之于北大,竺可楨之于浙大……他們奉命于危難之間,挽大廈于將傾,為這些大學的百年發展鋪就了康莊大道。然而,在這些教育先賢面前,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前校長王樹國也不會被他們的光芒所掩蓋。
科學家出身的王樹國,深諳教育之道,更深知“科技強國”的重要意義。他把這些認知和情感,化作科研和管理的動力。
作為一名科學家,他刻苦鉆研自動化技術,攻克了多個前沿技術難題,曾主持研制了世界第一個創傷康復仿生手,是國內智能機器人研發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作為一名教育家,王樹國始終秉持家國情懷,叮囑學生解放思想,面向未來,重視科技創新對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深受師生們愛戴;
作為兩所“C9聯盟”高校的校長,他凡事親力親為,在其位,謀其政,行其權,盡其責,帶領學校走上更高的高度。
西安交大前校長王樹國
2024年3月,從西安交大校長一職退任之后,王樹國再次被寄予厚望,受聘成為當時暫定名為“福耀科技大學”的新院校的校長。
這所由“玻璃大王”曹德旺發起并出資興建的民辦大學,從一開始就備受關注。在經歷了重重困難之后,這所院校終于在2025年1月獲得教育部公示,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福建福耀科技大學”,并計劃于2025年秋季開始招生。
一位是對高等教育有著獨到見解和豐富經驗的老校長,一個是定位高遠、起點甚高的教育新勢力,他們之間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福建福耀科技大學獲公示
家國情懷,一生不變
正所謂,童年是人生的父親,環境是人生的母親。一個人在年輕時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深刻影響他的一生。
王樹國的青少年時期,恰逢十年特殊時期,他下過鄉,當過工人。他曾在鉆井隊工作,一個270斤重的油管,他常常要和另一個人抬起來搬運5公里。生活的困難并沒有把他壓垮,反而激發了他對大學生活和未來的向往。
那時候,為了能夠看書,他總是把書本帶在身邊,把能夠拿到的書讀了個遍。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他懂得了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奮斗的種子深深埋在了他幼小的心靈中。
當恢復高考的消息傳來,王樹國興奮得難以言表,沒有人知道他有多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更沒有人知道他為了進入大學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最終,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
年輕時的王樹國
作為國防科工領域的頂級院校,哈工大不僅辦學實力雄厚,技術先進,校園內洋溢著濃烈的拳拳報國志,更是深深地影響了王樹國,使他對“家國”二字有了全新的認識。
“家國情懷”陪伴了王樹國的大學生涯,激勵他在哈工大完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學業,也是他在法學深造時,面對導師的極力挽留,卻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的理由。
多年以后,王樹國成為哈工大、西安交大校長,他曾多次在演講中提到了心中的“家國情懷”。就像他說的,“忘卻什么都可以,但不能忘卻祖國。”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談,而是他用自己的一生都在踐行的信念,讓他在科研、高校管理上都作出了優異的成績。
哈爾濱工業大學
振興科技,創新不已
王樹國校長曾在西安交大的畢業典禮上叮囑學生,要緊緊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做科技發展的領路人。科學家出身的他,毫不懷疑科技改變世界的力量。可是,鮮有人知道的是,曾經我們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巨大差距,才是他心中的意難平。
博士畢業后,成績優異的王樹國獲得了前往德國深造的機會。那時候的法國,高速公路寬敞筆直,無數小汽車在路上馳騁,而國內連一條高速公路都沒有,甚至連高速兩旁的金屬護欄都十分短缺。更別提那先進的研究設備,隨處可見的摩天大樓。
巨大的差距讓王樹國內心一震。那一刻,他終于意識到,他學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國家更強大。在法國,他奮力拼搏,逐漸成為智能機器人領域小有名氣的青年科學家。兩年后,他帶著一身專業技能,婉拒了法國導師的挽留和高薪,回到哈工大。
回國后,王樹國成為當時 "863 計劃 " 機器人課題的負責人,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作出了大量突破性研究——世界第一個創傷康復仿生手、國內第一個腹腔微創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第一個人腦解剖電子圖譜,均出自王樹國之手。
西安交通大學
如果沒有成為校長,或許王樹國能成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在他成為哈工大校長和西安交大校長之后,王樹國把更多心思放在人才培養上,沒有再繼續他喜愛的科學事業,但是他從來沒有停止對科學發展的關注。
擔任西安交大校長期間,王樹國一手主導了西部科技創新港的建設,這不僅是壯大西安交大辦學實力的舉措,更是提振西部科技和創新能力的手段。依托創新港,西安交大在理學、工學、人文社科及醫學4個學科領域創建了100余個研究所,強化基礎研究,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了科教、產學研的融合,大量前沿技術從這里走向世界。
不僅如此,王樹國在西安交大成立了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產業學院,與國家電網、華為等行業領軍企業院所共建 38 個校企深度融合創新聯合體,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科技人才。
雖然王樹國沒有辦法再繼續從事科學研究,但他通過教育培養了更多高層次人才走上科技報國之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大智慧呢!
王樹國在西交畢業典禮上
嘔心瀝血,置換二十年芳華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科技是第一動力,而人才是第一資源。從事教育事業三十年,王樹國從來沒有停止思考,該怎樣更好地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高水平人才。
1999 年,四十出頭的王樹國曾被任命為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廳廳長,后來,上級領導有意提拔他為副省長,他卻婉拒了,表示希望回到校園,回歸教育。于是,王樹國被委任為哈工大校長,44歲的他也成為當時 C9 高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
當有人問王樹國,怎么看待他四次落敗院士增選時,王樹國卻很驕傲地說:“身為校長,作為校長考慮的不是自己如何成為院士,而是讓哈工大產出更多的院士”。在王樹國看來,校長應該“職業化”,做一行,就要專一行,如果要領導好一所學校,就不能朝三暮四,而應該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學校管理中去,否則就是對師生們的不負責。
王樹國演講
自此,“校長”成為王樹國后半生最重要的身份。
王樹國認為,校長首先應該是一位學者,同時還應該是一名優秀的管理者,能夠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能讓大學培育出更多的棟梁人才。于是,他不惜四方走訪,獲得上級部門的支持,為學校爭取資源,更懂得“合縱連橫”之術,制衡內部派系,共同為學校服務;
他認為,大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于是,他先后擔任哈工大、西安交大校長,位居副部級,但沒有一點高高在上的架子,永遠平易近人,儒雅隨和,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把學生放在第一位;
他認為,高校應該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大學要打開圍墻,主動去融入社會,于是,西安交大新建的創新港校區,成為沒有圍墻的大學,實現了科教的深度融合。
他只是默默踐行內心的信念,卻因此成就了哈工大的十二年芳華,讓西安交大重新找回昔日風朗氣清的氣象。
福建福耀科技大學
王樹國校長,再次出發
胸懷家國,敢為人先,在王樹國內心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所以他認為,一所真正偉大的大學,也應該是胸懷天下的大學,他所教育出來的學生,也常常有回報社會,報效國家的心胸。
如今,隨著“福建福耀科技大學”正式獲得公示,王樹國校長再次被放到聚光燈下。按照規劃,福耀科大將對標斯坦福大學,學校定位為高水平理工科研究型國際化大學,辦學層次為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對于“對標斯坦福大學”,王樹國有自己的見解:“看它符不符合時代發展規律,看它符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再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天下沒有不可能之事。”
從哈工大到西安交大,執掌名校二十多年的時間里,王樹國見識過形形色色的人,處理過各種各樣的狀況,出色的履歷讓我們更加相信他能帶領福耀科大走向一個光明的未來。
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