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經濟」,大風起兮。
文 | 佘宗明
在圖文和視頻兩大內容載體日益飽和后,下個極具成長性的媒介形態會是什么?
在短視頻直播風行讓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人的延伸」具象化了的今天,這成了不少人思考多時的問題。
循著「耳朵經濟火了」的熱搜和「播客正當潮」的圖景望去,答案已呼之欲出——音頻。
如果說過去很多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是「看」,那現在許多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就是「聽」。
在播客復興、有聲書和廣播劇受追捧的帶動下,「聽覺文化覺醒」「耳朵經濟崛起」現象如今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數據不會撒謊:中國網絡視聽協會音頻工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中文播客節目數量比2021年增長6倍。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耳朵經濟」產業市場規模達5688.2億元,在線音頻用戶規模7.47億人。
頭部在線音頻平臺的業績情況也頗具參考性:過去幾年,喜馬拉雅營收持續增長、毛利率穩步提升,據披露,截至2023年底,喜馬拉雅已連續5個季度盈利,2023年平均月活達到3.03億。2024年,其增長勢頭不減。
風已起。「耳朵經濟」煥發出的新「聲」機,也是無數品牌商家面臨的新機遇。
從品牌方角度看,如果要說2025年哪些機會不能錯過,那「耳朵經濟紅利」當在其列。
01
從昨天看今天,會覺得「耳朵經濟」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但從明天看今天,又會覺得「耳朵經濟」潛能仍待進一步發掘。
「播客熱」持續升溫,就是鮮明注腳。喜馬拉雅今年7月聯合益普索、日談公園發布的《2024年播客行業報告》顯示,播客正快速占領用戶的媒介使用時長,超8成的受訪播客聽眾每周收聽播客在3天以上,76.2%的用戶每天聽播客半小時以上。
為什么「耳朵經濟」會勢頭正勁?為什么播客會大受歡迎?
當代人的兩大剛需——情感滿足和感官減負,是不可忽略的動因。
拿情感滿足來說,音頻作為唯一具有陪伴屬性的介質,已成太多人的聲音治愈所。
在當下,「壓力山大」已成人們的生活常態。感身空、網抑云、喪文化、佛系、Emo、躺平、擺爛、45°人生、發瘋文學、癲……諸如此類的熱詞就像是社會流行情緒的樹干上長出的眾多枝丫,下面連著精神內耗的根系。
帶「禁止蕉綠」字樣的水培香蕉、帶幽默文案的「打工人立牌」、虛擬商品「愛因斯坦的腦子」以及「谷子經濟」能爆火,爆款密碼就在于那四個字:情緒價值。
詩人威廉·柯珀說:聲音能引起心靈的共鳴。在當下,很多人慰藉獨處時的孤獨或擺脫應付式的社交的重要方式,便是聽播客、有聲書、廣播劇、脫口秀等音頻內容。
▲許多人在聽中獲取情緒價值。
這其中,播客就憑著提供沉浸式、陪伴式、治愈式服務,喚起了許多聽眾的情感連接。有聽眾就說:「播客不是快餐,它像是深夜的小酒館,又像是鄰家的咖啡店」。
就感官減負而言,音頻因為「慢流量」的屬性,已成很多人逃離「視覺過載」的精神桃花源。
而今,大眾已進入哲學家韓炳哲所說的「超注意力時代」,信息內爆已成常態。大量短平快的速食化內容過度刺激眼球,導致人們焦慮情緒彌漫。前段時間,牛津詞典將「腦腐」(brain rot)列為2024年度詞匯,指的就是人們在社交媒體上過度消費低價值內容,導致內心空虛、智力下滑。
在此背景下,聽成了無數人抵御「屏幕依賴」的方案、避免眼球超負荷的途徑、尋求內心安定的辦法、追求健康新潮生活方式的出路。
他們中的有些人會在喜馬拉雅上用耳朵追劇,聽《大奉打更人》《清明上河圖密碼》《國色芳華》等熱播影視劇的原著有聲劇,解鎖聽劇爽感;有些人會在上面聽脫口秀,關注《基本無害》《無聊齋》《不開玩笑》等喜劇演員播客,喜提無限歡樂。
有些人會在上面聽大師課,聽蔣勛講美學、王德峰講現代人精神危機、戴錦華講電影,豐富精神世界;有些人會在上面聽親子內容,用《米小圈上學記》《神探邁克狐》《好奇心出發》等,為孩子打開另一個世界……
也正是這些大主播、大IP,充盈了喜馬拉雅的精品內容生態。
▲不少人將喜馬拉雅上的「無用學·大師課」當精神食糧。
清華大學教授陳昌鳳此前就表示,「耳朵經濟」適應了當下人們「碎片化學習+陪伴感滿足」需求,「得益于移動音頻的伴隨性,耳朵經濟無需占用用戶的眼睛和手,便能讓用戶實現多任務處理,利用好本難以利用的碎片化時間。」
耳朵有空的時間,就是播客的時間。當愈來愈多的用戶將「解放雙眼聽播客」作為調劑快節奏生活的首選,那麥克·盧漢若干年前的預言也就會變得愈發真切:在電子時代,「耳朵」將卷土重來,與「眼睛」相抗衡,重新實現感官平衡,實現人的回歸。
可以預見,隨著未來人們的精神減壓與感官減負需求愈發強烈,音頻內容會迸發出更強勁的「聲」命力來。
可資參照的是,在美國,音頻市場規模正呈高速增長勢頭,播客在過去10年更是高歌猛進,據統計,2023年約有1.2億人(12歲以上網民)會經常收聽播客。
02
伴隨音頻媒介生命力迸發而至的,是「耳朵經濟紅利」的持續釋放——以播客為代表的在線音頻內容受到C端用戶的歡迎,對B端商家無疑是看得見的機遇。
情感滿足的需要,會催生出很多新機會。正如喜馬拉雅高級副總裁傅海波在前幾天的2025喜馬拉雅音控大會(商業合作伙伴大會)上所說的:生意,就迸發在每一次情緒滿足的過程中。在他看來,喜馬拉雅就在「爽感、歡樂、治愈、豐盈」的情緒供給中換取了價值流量。
▲喜馬拉雅高級副總裁傅海波在2025喜馬拉雅音控大會上做分享。
隨著公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為情緒價值買單的消費新理念興起,情感滿足型消費正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精神的出口,就是流量的入口。」當很多人在回家時用傾聽充實自己、在午夜里用聲音療愈孤獨,滿足情緒價值也就成了商家的機遇點——他們可以以音頻內容營銷為杠桿,以用產品服務激起消費者情緒共振、情感共鳴為著力點,撬動生意增長。
反視覺冗余的需要,也會孕育出許多新場景。一方面,是短視頻內容生態已高度飽和,營銷流量紅利日漸消失,另一方面,是聽覺傳播市場仍處在成長期,長音頻自帶的自然真切感、平行陪伴化、交流互動性正打開新的媒介生態位,催生出新的流量池,創造出新的場景。
音頻內容對人們的陪伴,可以是全時段、全年齡、全場景覆蓋,包括那些不適合看但適合聽的情景,如開車、運動、家務、休息等。
▲音頻內容對人們的陪伴可以是全時段、全年齡、全場景覆蓋。
由于不用受限于「屏」,音頻具有低打擾的特點,能夠與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各類場景高度互融。場景多、覆蓋廣,為音頻內容營銷提供了堅實的場景基礎。對比起已成紅海的短視頻內容營銷,音頻是仍具挖潛空間的營銷價值洼地。
音頻非但有全場景拓展優勢,還有閉屏媒體屬性。由于音頻信息的「聽覺排他性」,企業可以用聲音打造出品牌信息的最小記憶單位,達到「聽覺針」的效果,讓品牌形象入耳入心。
有實驗證明,在相同的條件下,聽覺對品牌、產品的綜合記憶要優于視覺記憶。Veritonic的研究也發現,60%的消費者對音頻和播客廣告的記憶度超過對廣告牌的記憶度。
由于音頻可以讓品牌信息更高效、更聚焦地觸達消費者,用沉浸式體驗強化二者的信任基礎,很多品牌營銷路徑也在轉換——他們以往很看重圖文和視頻帶來的「視覺錘」,現在則很重視音頻帶來的「聽覺針」。
03
單就播客看,輕松化的形式、可疊加的場景、可抽離的接受氛圍等,就讓播客成了天然的種草利器,因為聽眾對播客廣告的接受度會很高。
《2024年播客行業報告》的調研結果就顯示,52.7%的受訪聽眾表示不在乎在播客中聽到廣告,對播客中的廣告接受度高達63.6%;51%的聽眾在一年內對播客中聽到的商品有過消費,35.4%的聽眾有過重復消費。時尚與美妝、科學與科技、商業與財經類播客的聽眾消費意愿通常更高。
當播客拍了拍品牌們并甩出一份「品效共振」的效果圖,擁抱和解鎖「播客+」營銷,也就成了品牌商家們的順勢而為。
秉持需求導向,作為在線音頻及中文播客頭號平臺的喜馬拉雅,近年來就在持續強化播客作為重點布局業務的戰略地位。
推出「萬千星輝」、「播客+」、「新聲力」等播客扶持政策,舉辦「播客全明星」、「播客發發大會」等線上線下活動,都是瞄準做大播客內容生態的靶向發力;打造從合作撮合、內容制作,到擴大傳播勢能、優化轉化鏈路,再到效果追蹤的「一站式營銷解決方案」,著眼的則是打通播客營銷鏈路。
▲喜馬拉雅推出了針對播客的「一站式營銷解決方案」。
全平臺具備商業價值的播客節目數十萬檔,成為Apple播客認證托管平臺,2023年中文播客聽眾數超過2.2億……在內容「聲」產力基建逐漸完善、商業化體系建設持續健全后,喜馬拉雅播客成了許多品牌營銷投放的品宣標配。
在喜馬拉雅上,很多品牌都在利用播客搞廣告口播或貼片、單集定制、整合營銷,激活播客的營銷潛能。僅2023年,就有近百個品牌與近千位播客主進行商務合作,涵蓋美妝個護、醫藥保健、奢侈品、互聯網、汽車等領域,品牌對播客內容的投放增長達到了74%,合作播客數量同比增長172%。
還有許多品牌在喜馬拉雅上建立自己的播客節目,特斯拉的《特斯拉GIGA電臺》,意大利奢侈品牌GIADA的《巖中花述》,耐克推出的中國首檔品牌播客《耐聽》……都做得風生水起。而此前的調研結果顯示,29.1%的受訪播客聽眾愿意收聽有品牌背書和品質保障的品牌播客。
在「雙微一抖一快一書后必有一播」的營銷新公式里,向播客要增量,已成為眾多品牌商家的共識。
04
用戶的收聽場,就是品牌的營銷場。播客帶來的眾多機遇,只是「耳朵經濟紅利」的縮影。
以「音控」了逾3億月活用戶的喜馬拉雅為例,從最初的種子用戶多為線上廣播發燒友的功能性APP,到用「聽」串起上千萬名主播、數億用戶、無數個終端的「聲」態體,喜馬拉雅迄今已積累了超過459個品類的4.9億條音頻內容。
多層次音頻內容(涵蓋播客、廣播劇、有聲書、直播等),多元內容生產模式(包括UGC、PGC、PUGC、AIGC等),多樣呈現形式(普眾性的廣播電臺與個性化推送的「私人定制FM」并存),多重覆蓋場景(廣泛覆蓋車載、家居、睡眠等場景)……托起了「所有品牌,都值得用音頻方式在喜馬拉雅上將營銷重做一遍」的圖景。
而2025喜馬拉雅音控大會上發布的2025年喜馬拉雅營銷戰略——讓平臺方、品牌方、代理伙伴、創作者、C端用戶等PCB三端強協同,共建情緒營銷生態,也是有的放矢。
▲這張圖里,藏著喜馬拉雅的2025營銷戰略。
在品牌營銷領域,「品效銷一體化」是個常用概念。這就需要借助「人、貨、場」的高效匹配,找到目標客群進行精準投放。
在此次大會上,喜馬拉雅官方就錨定了2025年三大核心收聽人群:尋找娛樂搭子的娛樂人群,追求自我提升的價值人群,尋求哄娃助手的親子人群。
喜馬拉雅上的播客內容生態兼容并包,書影音、社會文化與歷史處于用戶喜愛收聽播客內容的第一梯隊,其次是自我成長與治愈、休閑娛樂與愛好、喜劇脫口秀,再次是情感生活、商業與財經等。這其實就對應了不同人群在休閑放松、獲取知識、情緒陪伴等維度不同的需求。
我就屬于典型的「親子型聽眾」,每晚都會點開喜馬拉雅兒童APP陪5歲兒子聽《西游記》《李哪吒上學記》等故事。
鑒于此,品牌商家可以以平臺用「最好聽」的故事跟娛樂人群樂在一起,用「最有料」的新知讓價值人群成就滿滿,用「最能幫助兒童成長的好故事」與親子人群一同成長的分類滿足策略為參照,用匹配品牌調性和圈層習慣的聲音語言來精準營銷,達到品牌聲音資產長期留存、傳播效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面向娛樂人群,有些快消品牌可以跟有聲劇搞IP聯動;面向價值人群,有些高端品牌可以贊助那些大師課;面向親子人群,有些母嬰品牌可以跟那些兒童公益項目進行IP共創……
▲喜馬拉雅發布了2025營銷日歷。
而喜馬拉雅平臺的海量有聲資源,非但可以為品牌精準圈定目標人群,還能為品牌提供深層溝通的新渠道,以多場景曝光、多維度觸達和多圈層擴散持續放大品牌聲量。
播客《知識合伙人》主理人言亮就說,他們的人文歷史內容能幫品牌商鏈接到高端消費客群。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播客行業報告》提到,播客聽眾大多集中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占比超過6成;在18-40歲的核心年齡段聽眾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聽眾占比達81.3%;職場白領和學生是播客收聽主力軍,占比超7成;女性用戶占比超過2/3,達66.6%;企業管理者、決策者對播客依賴程度更高,相比其他人群每周收聽天數更多、時間更長。
高知高收入的主流用戶畫像+日益廣泛的聽眾基礎+「聽覺針」效應等于什么?答案就是:可觀的商業轉化能力。
05
說到底,這屆網民,需要的不只是物質滿足,更是情感共鳴;不只是電子榨菜,更是精神燕窩。「耳朵經濟」的繁榮,本質上就是為了呼應這些深層次需求而生。
而當附著在音頻「聲」態體上面的,是打工牛馬的摸魚神器、無話不談的賽博友友、重養自己的精神燕窩、淡人i人的耳機避難所、年輕父母的「養娃好助手」等價值訴求時,這必然為商業轉化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
人們需要通過播客來獲得知識營養、精神滋養,品牌則可以從人們的「聲」入人心中獲得更多機遇。
「時來難得,赴機在速」。在長音頻代表的「慢流量」成為新藍海的背景下,那些正在尋覓機遇的企業興許都應聽見時代的新風口處傳來的聲音——
接下來,千萬不要錯過「耳朵經濟紅利」。
?作者 | 佘宗明
?運營 | 李玩
轉載須經許可
廣告合作請聯系微信號:rabgogo88
或手機號:18810070968
敬請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