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內蒙古、云南、河南、山西、陜西、四川、青海和寧夏這八個省份將正式推行高考綜合改革,采用“3+1+2”模式的新高考制度,不再分文理科。“3+1+2”模式,即學生需選擇語文、數學、英語三門統考科目,并從物理和歷史中選考一門,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考兩門。
高考改革十年來,無數學子“丟掉”曾經二元的身份,步入全新的賽道。這一切,源自2014年起實施的一項“革命性”政策——《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中提出,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不分文理科。
2025年,這一改革將迎來新的里程碑,除新疆和西藏外,29省市自治區(qū)都將實施新高考制度。至此,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取消文理分科,已成定局。
文理劃分的時代 謝幕
長期以來,高中教育中文科與理科被視為兩條平行線,互不干涉,各自培養(yǎng)人才。“文科生”和“理科生”成為許多人從高中開始就伴隨一生的標簽,不斷塑造甚至固化學生的自我認知。文理分科的爭議在于可能導致文化和知識的割裂。
在這一背景下,國家和社會開始強調文理交融的通識教育,而新高考改革是近年來教育界最為轟動的事件之一。國務院于2014年頒布相關文件,宣布取消文理分科。同年,浙江、上海成為首批試點省份,對所有高一新生全面啟動”3+3”新高考模式。2017年,也就是新高考元年,34萬余浙滬學子奔赴考場,成為我國第一批參加新高考的考生。
此后幾年,高考改革政策逐步從東部地區(qū)延展到中西部地區(qū),按照五個批次分批有序的推行。并從第三批開始,原有的“3+3”模式被“3+1+2”模式取代,具體實施細則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依據各省歷年參加新高考的人數,至今我國已累計培養(yǎng)2600多萬未進行文理分科的學生。
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
除了考試科目的重大調整,新高考改革方案在賦分方法、志愿填報、考試機會、教學方式等方面均有大變革。
最突出的變化在于,在“4選2”的選考科目里,成績采用的是“等級賦分制”。所謂“等級賦分”,就是將“絕對分”改為“位次分”,把考生的原始成績通過轉換公式(四舍五入)計算出等級成績,其初衷是為了保證不同選考科目之間成績呈現的可比性和公平性。比如,某省政治科目排名前15%(A等級)的原始成績區(qū)間為98-82分,對應的等級分數區(qū)間為100-86分,某考生原始分為84分,按公式轉換后的等級成績?yōu)?8分。
截圖自湖南省人民政府《新高考“等級賦分”是什么?》
在志愿填報方面,學生報考由側重“學校”向“學校+專業(yè)”轉變。新高考錄取方式為各省按物理、歷史兩個類別分列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分別進行投檔錄取。不同省份設置最多可填報的志愿數量不一樣,基本維持在24個~112個之間。常見的志愿填報方式有兩種,分別是“院校專業(yè)組”和“專業(yè)(類)+院校”,各省情況不一。
部分地區(qū)新高考還力求破除“一考定終身”。雖然大部分省份只有一次高考機會,但近年來一些省份也在探索多次考試的機會。例如,浙江和上海實行“兩次高考”,即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部分省份的英語(含聽力和筆試)可提供兩次考試機會,上海、浙江、天津明確英語一年兩考,允許考生選擇最好的一次成績作為最終成績,有利于減輕考生的高考壓力。
此外,在新高考改革初期,出現了一些違背政策本意的情況,這體現出高考改革應兼顧公平與效率、理想與現實的期望。路漫漫其修遠兮,新高考改革只有順應主流民意,不斷改進完善,才能順利而長久推行下去。
聲明:本文來源于“網絡”由綠卡圖書整理,未找到原文出處。如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管理員(QQ2712750795),我們會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