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共 2999 字,時長約 6 分鐘
· 本文來源:劉勝軍大局觀(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文/劉勝軍
活久見。特朗普主義并非歷史的反常,而是歷史的回歸。特朗普聳人聽聞的領土主張,在美國歷史上不過是家常便飯。
雖然特朗普1月20日才能宣誓就職,但世界早已提前步入特朗普2.0時代。他每天的高分貝喧囂早已讓世人忘記了白宮里面還住著一位叫拜登的總統。
特朗普的做派,令西方人精神恍惚,猶如穿越時空回到了美國野蠻擴張的19世紀。很多人花了很長時間才意識到特朗普提出的吞并/購買加拿大、丹麥的格陵蘭島(217萬平方公里)、巴拿馬運河、墨西哥灣并非玩笑。特朗普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吃相太難看”,而是反復在社交媒體上刷自嗨的照片,他一定在為自己的天才思想而自我點贊。
對世界各國領導人而言,如何重新認識特朗普治下的“新美國”,是一項艱巨的思維挑戰。以下三點很重要:
其一,我們要沉痛地認識到,今天的美國是一個由罪犯領導的國家:1)2025年1月10日,美國紐約州高等法院法官裁定特朗普在“封口費”案進行判決,34項罪名成立,但鑒于其處于總統權力過渡程序的重要階段,只得無條件釋放。換言之,特朗普雖然無需坐牢,但他是一名罪犯的事實是清晰的:34項罪名得到陪審團全體成員的一致同意。2)除了封口費案件,特朗普還有包括國會騷亂案在內的多起訴訟調查,如今都因為他的當選而被擱置或不了了之。3)特朗普一再聲稱自己上臺后將對“國會山騷亂”中被判有罪的人進行重大赦免,這一赦免非同尋常,是對法治的踐踏和對暴力的縱容。4)特朗普居然提名丑聞纏身的馬特.蓋茨擔任司法部長,幸虧后來蓋茨被迫宣布退出......總而言之,你不能繼續用正常人的思維去面對今天的美國,特朗普對是與非、罪與非罪,有著和正常人截然不同的認知,這是認識和理解特朗普的一個重要切入點。顯然,對一個由罪犯領導的國家,你不能抱有過于美好的愿望。
其二,特朗普雖然口口聲聲“MAKE AMERICA GREAT AGAIN”,但其實他孜孜以求的是"make himself happy again"(自嗨)。早在2017年35名美國精神科專家就聯名公開警告特朗普屬于“自戀型人格障礙”,情緒嚴重不穩,不能安全地履行總統職責。只有從這個角度出發,才能真正理解他的一言一行。例如,雖然關稅戰的反作用力也會對美國消費者造成傷害,但這個政策最能讓別國驚恐,因此特朗普很享受這個手段;雖然特朗普對友邦(加拿大、墨西哥、丹麥)的威脅嚴重損害了美國的軟實力(soft power),但此類具有轟動效應的言行,會讓特朗普覺得很爽很過癮......
美國畫家Andy Thomas創作的《共和黨俱樂部》(The Republic Club)一度被特朗普掛在白宮的墻上
其三,其實,世界上一直存在兩個美國:一個是二戰后美國不遺余力描繪的“燈塔國”,散發著自由、民主、和平的氣息;另一個是踐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美國。實際上,這種雙重性是美國的基因。美國建國的歷史,就是一部野蠻擴張的歷史:
第一步,美國趕走了原住民印第安人,建立了東部13個州;
1812~1815年,美國為了并吞英國殖民地加拿大爆發戰爭(或許這是特朗普“第51州”的靈感發源地)。這場戰爭美國沒占到便宜:英國一度攻占美國首都華盛頓,對美國國會大廈和白宮進行了名為“華盛頓大火”的焚燒行動;
1848年美國攻入墨西哥首都,贏得"美墨戰爭"——墨西哥歷史學稱之為“美國入侵”,而美國歷史學家則名曰“美墨戰爭”。墨西哥不光承認得克薩斯并入美國,也割讓2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相當一半的領土給美國,包括如今的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猶他州、亞利桑那州多數土地、新墨西哥州半數土地、科羅拉多州約1/4土地,以及懷俄明州一小塊土地。從某種意義上講,如今的墨西哥人邊境偷渡進入美國,其實是返回墨西哥人的老家。美國原本打算宣稱對整個墨西哥擁有主權。但這同時也意味著美國吸收太多的非雅利安人。密歇根州的參議員Lewis Cass曾說過:“我們既不想讓墨西哥人成為我們的公民,更不想讓他們成為臣服者,我們所想得到的只是這塊領土。”
1803年的“路易斯安那購地”,美國從拿破侖治下的法國手里以每英畝三美分購買超過214萬平方公里土地,購地所涉土地面積是今日美國國土的22.3%。1867年,沙皇俄國以每英畝2美分的價格將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賣給美國。
南北戰爭后,美國政府鼓勵民眾向西移民,所有的土著都被趕進保留地。此后,美國占領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發動美西戰爭后吞并波多黎各等西班牙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又在美菲戰爭獲得菲律賓等海外殖民地。
為了給這一系列的領土擴張找個理由,19世紀時“天定命運論”(Manifest Destiny)橫空出世。這一信念認為,美國人民是“天選之民”,被上帝賦予了向西擴張至橫跨北美洲大陸的天命。
1872年John Gast作品《美利堅向前行》 (American Progress),圖中一個天使般的女人帶著“文明”之光與拓荒者一同西行,印第安人及野生動物竄逃入前方的黑暗中
所以,兩個美國都是真實的存在。一個是威爾遜和拜登的理想主義美國,一個是波克、門羅、西奧多.羅斯福和特朗普的現實主義的美國。在威爾遜看來,美國是基于彌賽亞式的理由扮演國際角色,美國的義務不是維持均勢,而是向全世界傳播美國的原則。1913 年威爾遜在首次國情咨文中提出了所謂的“威爾遜主義”:
? 判斷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糾紛,只有一個標準:即我們本身的榮譽以及對世界和平的義務。
另一個美國則奉行現實的利己主義。1823年門羅總統提出了著名的“門羅主義”,美國作為一個霸權開始登上世界政治舞臺:
?今后歐洲列強不得把美洲大陸已獨立國家當作未來殖民的對象……任何歐洲列強以任何方式壓迫或控制它們的命運,我們只能認為這是對美國不友好的態度。
1845年就任的波克總統竟然把美國吞并得克薩斯解釋為:防止某獨立國成為比其更強大的國家之盟友或屬國進而威脅美國安全,而不得不為之。
1895年美國國務卿奧爾尼照會英國勛爵索爾茲伯里:
? 今天美國在這一大陸上是實際的主權國,它的命令就是法律,對外干涉是該法律的一部分。它無限的資源和被隔離的位置使它主宰著這一情勢。美國已經了解國家之間的關系建立在既非感情也非原則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自私的利益基礎上。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是赤裸裸的現實主義者,他宣布:“只有美國,不論多么不情愿,仍不得不行使國際警察權”。他反對道德論點,堅持國際活動就是斗爭,達爾文的適者生存更加適合:
? 對紙上談兵卻沒有有效武力作為后盾的做法,我深感厭惡……鐵血政策不僅有利于美國,最終也會有利于全世界。溫言在口,大棒在手。
21世紀的今天,就連拜登的國務卿布林肯也冷不丁冒出一句:
? 在國際體系當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美國總統杜魯門曾經冷酷地說:
? 假如德國比蘇聯強,我們應幫助蘇聯;如果占優的是蘇聯,我們就幫助德國。要盡量讓他們互相殘殺。
可見,“美國決心與俄羅斯人戰斗到最后一個烏克蘭人”并非虛幻,而是現實主義哲學的體現。
行文至此,不難看出:特朗普主義并非歷史的反常,而是歷史的回歸。美國西北大學歷史學家丹尼爾·伊默瓦爾說:“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回歸到更多強取豪奪的世界。”法國外交部長讓·諾埃爾·巴羅警告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要回歸到弱肉強食的時代。”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二戰后總體表現還算比較文明的美國如今卻忽然變臉?解釋有二:
第一,美國最初發現,通過“美元霸權+市場經濟+全球化”的模式去收割其他國家,比占領這些國家的性價比更高;
第二,美國沒有料到,全球化加劇了美國內部的財富再分配,貧富差距重回二戰前的歷史峰值,社會矛盾激化,萬斯的《鄉下人的悲歌》生動詮釋了這一進程。要緩和社會矛盾,只有兩個辦法:一是推動以桑德斯參議員為代表的“社會主義色彩”的改革來縮小貧富差距,但這在美國的價值觀和法律體系下很難實現;二是“甩鍋”給其他國家。特朗普選擇了第二個辦法,將美國描繪成“受害者”,進而訴諸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極端政策。
早在2020年中美阿拉斯加會談中,中方代表就說了一句:
? 我們把你們想得太好了。
中國在幾年前就看清楚的“美國真相”,如今加拿大、歐洲、墨西哥終于開始醒悟和領悟。多么痛的領悟!
這個世界不相信眼淚。巴勒斯坦人民每天都在流血,但國際社會的呼吁有用嗎?別忘了,對特朗普低三下四卻被極盡羞辱的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已經宣布辭職。
作為對特朗普想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利堅灣 ”的提議的回應,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謝因鮑姆表示,美國應被稱為“墨西哥美洲”。
擦干淚,不要怕。丟掉幻想,勇于斗爭!
2025年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巧合的是,在這樣一個歷史節點,特朗普大大方方宣告了美國自由主義歷史敘事的終結,“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內”的弱肉強食拉開了序幕。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政治經濟學+大歷史觀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劉勝軍微財經創始人
致公黨上海市經濟委員會委員
長江國際商會首席專家
山東省人力資源發展促進會首席專家
著有《下一個十年》
山東·菏澤·定陶人
人大·中歐·華東師大校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