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獲批,規劃顯示蘇淀滬城際走中線方案。
近日,國務院關于《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國函〔2025〕8號)的批復公布(下文簡稱《批復》)。
《批復》指出,原則同意自然資源部審查通過的《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蘇州市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請認真組織實施。
作為青浦人,最關注的焦點自然是《規劃》中有沒有提及對“蘇淀滬城際”的規劃描述。
果然,在本次批復的《規劃》“對外交通通道示意圖”中我們發現了“蘇淀滬城際”。
《規劃》展示的“蘇淀滬城際”延續了蘇州方面一貫的規劃訴求,即中線方案,沿北青公路進入上海市青浦區,并銜接示范區線華青路站
該圖面顯示,“蘇淀滬城際”由蘇州工業園區“園區站”向南途經蘇州東站,并向東經過甪直、錦溪、淀山湖鎮,由北青公路進入上海,去往虹橋樞紐。
圖面中除了展示“蘇淀滬城際”字樣及選線外,還展示了與示范區線銜接“示范區線”字樣(詳見附圖紅框)。
這與我們去年12月報道的《蘇淀滬城際、嘉青昆快速路等最新消息》一文中“蘇淀滬城際”走向完全一致。
另外,根據去年11月商務部關于印發《支持蘇州工業園區深化開放創新綜合試驗的若干措施》(商資發〔2024〕282號)的通知指出,“將推動蘇淀滬城際鐵路接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并與上海機場聯絡線貫通運營。支持蘇州工業園區穩步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也就是說,蘇淀滬城際將采用上海市域鐵路的制式,將與上海的市域鐵路跨線貫通運營,并直達虹橋和浦東兩大樞紐。
去年12月成立的環滬軌道交通運營有限公司為長三角地區跨省城際、市域鐵路一體化運營邁出了實質性、堅實的關鍵一步!
國家級“上位規劃”的批復,更加大了蘇淀滬城際按照蘇州方面規劃意愿(中線方案)落地的可能性。
《批復》最后要求,維護規劃嚴肅性權威性。《規劃》是對蘇州市國土空間作出的全局安排,是全市國土空間保護、開發、利用、修復的政策和總綱,必須嚴格執行,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
另外,去年上海久事集團專家發布的相關市域鐵路論文中,更是提倡蘇淀滬城際將北線(吳江支線)和南線方案一同實施
就像我們在《2025大青浦房談之十大年度事件展望》一文中暢想的,2025年,很可能成為蘇淀滬城際選線公布的時間窗口。
蘇淀滬城際、嘉青昆快速路等最新消息
蘇淀滬城際獲“頂層設計”,將跨線運營直達虹橋和浦東兩大樞紐
以下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
《規劃》規劃范圍為蘇州市行政轄區全域,包括吳江區、吳中區、相城區、姑蘇區、蘇州工業園區、 虎丘區6個市轄區和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 昆山市4個縣級市
其中,中心城區規劃范圍包括姑蘇區行政轄區和吳江區、吳中區、相城區、蘇州工業園區、虎丘區 的部分地區,面積849.49平方千米。
蘇州城市性質:
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核心功能定位:
全國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區域性科技創新高地
綜合型現代物流中心
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國際旅游目的地
到2035年,蘇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3.77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72.81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950.71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2651.83平方千米以內。
《批復》還提到,構建支撐新發展格局的國土空間體系。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積極參與上海大都市圈建設,共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促進長江南北岸城市功能聯動,加強蘇錫常都市圈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的區域協同,促進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方面,對接國家"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國家農產品主產區和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三區四帶"生態屏障等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要求,推動市域一體化發展,形成“一主四副雙軸、一湖兩帶兩區”的多中心、 組團式、網絡化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總體格局。
“一主、四副雙軸、一湖兩帶兩區”內容詳見附圖。
市域城鎮空間布局方面,全市將形成由"1個蘇州中心城區、4個縣級市中心城區、8個產城融合的副城區或城市組團、34個中心鎮”構成的四級城鎮體系。
完善"一主四副雙軸"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的城鎮空間格局,依托滬寧發展軸、通蘇嘉發展軸為主骨架, 推動市域城鎮空間集中集約、布局優化、品質提升。
我們看到,《規劃》與青浦區相鄰規劃了兩個產城融合的副城區,即昆山南部濱湖副中心和汾湖片區。
《規劃》在綜合交通章節提到,提升樞紐能級,建設高效鏈接國際、國內的集航空、鐵路、公路、 港航系統于一體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全面提升蘇州對外交通高效通達能力,增強面向全球、國家以及區域的輻射能力,實現蘇州至上海大 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時可達,蘇州至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2小時通達,蘇州至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基本覆蓋。
完善市域交通體系構建以市域高快速路、市域軌道交通為骨干的市域一體化交通網絡體系,提升市域各組團之間以及與蘇州中心城區之間的高效通達能力,打造"45分鐘市域交通圈",實現張家港、常熟、昆 山、太倉四個縣級市中心城區至蘇州中心城區45分鐘可達,相鄰市域組團之間實現30分鐘互通。
優化城市交通網絡,構建以人民為中心、公交和慢行優先、內外銜接高效、具有江南水鄉魅力的高品質城市交通系統,塑造綠色低碳交通典范城市。依托綠色、集約、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系統,實現城市片區內出行15分鐘可達,相鄰城市片區間出行30分鐘可達。
你對上述文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互動、分享!
(以上內容解讀僅供參考,一切請以官方公示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