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弟
國內規模最大的瓷磚巨頭——馬可波羅,大費周章地折騰了將近三年時間,終于等到了A股上市的一紙批文。
這家總部位于廣東東莞的瓷磚企業,早在2022年就向證監會遞交了上市申請材料。
由于財務業績等問題,馬可波羅遭遇了監管部門的層層審核與問詢。
它的上市進程,中途甚至一度擱淺叫停。
去年五月份,馬可波羅在上會前突遭發審委暫緩審議,上市計劃被迫中止。
這一推遲,就過了大半年時間。
一直等到前幾天,馬可波羅二次上會審議,深交所才批準了它在主板上市。
在A股市場上,已經有多家瓷磚上市公司——
東鵬控股、蒙娜麗莎、帝歐家居。
但它們的銷售規模與市場份額,都比不上馬可波羅。
國內的瓷磚行業,馬可波羅才是帶頭大哥。
2023年,馬可波羅的營收規模,超過了89億。
它的凈利潤,大約13億出頭。
A股上市的東鵬控股,也是一家瓷磚行業龍頭,目前市值已經跌至不到70億。
它與馬可波羅的規模相差不大。
2023年,東鵬控股的營收規模接近78億,凈利潤超過7億。
兩家瓷磚巨頭作個對比——
馬可波羅的營收規模,相當于東鵬控股的1.1倍,凈利潤相當于1.9倍。
作為行業老大,馬可波羅沖刺A股上市,它想要尋求的估值,比東鵬控股要大得多。
這次在深交所主板上市,馬可波羅打算新增發行10%的股票,募集將近24億資金。
按此計算,馬可波羅上市尋求的估值,大概在240億左右。
在A股市場上,如果有投資者愿意入手,馬可波羅的估值,將會是東鵬控股的三倍以上。
馬可波羅在2023年幫股東賺到了13億凈利潤,對應市盈率將近18倍。
放眼整個A股上市公司,馬可波羅的市盈率,與茅臺、比亞迪、寧德時代處在同一檔。
馬可波羅的二次上會,其實還是調低了估值預期。
去年五月份,在上會審議前被突然叫停時,它原本打算新增發行10%的股票,募集將近32億資金。
它當時尋求的估值,大約是320億,對應市盈率超過了23倍。
這次沖刺A股,馬可波羅其實屬于打折上市,對估值和融資都主動降低了預期。
國內的瓷磚行業,與房地產市場存在著高度關聯性。
如今,房地產市場的高峰期已過,瓷磚行業的日子,也不那么好過了。
這兩年,即便是行業的帶頭大哥,馬可波羅的經營業績,也已經走到了下坡路。
它的業績高點,出現在2021年。
那一年,是房地產行業最后的余暉,從此以后掉頭向下,到現在也沒能從深坑里爬起來。
2021年,馬可波羅的營收規模將近94億,凈利潤超過16億。
在這之后的兩年里,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馬可波羅都回不到過去了。
剛剛過去的2024年,它的經營業績,還要繼續下滑。
馬可波羅做了業績預測——
2024年,它的營收規模最多74億,下滑17%;凈利潤最多13億出頭,與2023年持平。
趕在這時候上市,馬可波羅可能已經錯過了最好的時間點。
瓷磚消費,是一個跟房地產市場高度捆綁的傳統行業。
尤其是作為行業龍頭,馬可波羅經營業績的增長軌跡,與房地產市場基本重疊。
十一弟查了下,在馬可波羅的營收、利潤站上業績高點的2021年,它的前五大客戶里,有四家是地產商——
恒大、保利、中海、萬科。
光是這四家開發商,在那一年就給馬可波羅貢獻了14%以上的營收。
其中,馬可波羅對恒大的瓷磚銷售收入,超過了4個億。
到了去年,馬可波羅的前五大客戶里,只剩下了兩家地產商——
中海、保利。
沖刺A股上市,馬可波羅需要讓投資者看到一張靚麗的財務報表。
這兩年,為了撐起經營業績,馬可波羅在銷售策略上,以價換量——
它靠壓低瓷磚產品的銷售價格,來拉動銷量。
2021年,馬可波羅的瓷磚單價,還在45塊錢/平米以上。
2022年跌到了41塊錢/平米出頭,2023年降到了39塊錢/平米。
而去年,已經不到38塊錢/平米了。
不斷降價,總還能挽回一些銷量,薄利多銷,營收規模就能下滑得慢一點。
任何行業、任何產品,降價才是硬道理。
巔峰期的房地產市場,讓馬可波羅的營收、利潤站上了業績高點。
但很多地產商的陡然墜落,也把這家瓷磚巨頭的財務狀況,拖入了泥潭。
來自房地產的客戶,為馬可波羅貢獻了巨額銷售收入。
不過,這些銷售收入卻沒能都變成回款現金。
由于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大面積暴雷,相當一部分的銷售收入,沉淀在馬可波羅的賬上,形成了巨額的應收賬款,產生了大筆壞賬損失。
到去年上半年,馬可波羅的資產負債表上,趴著將近26億應收賬款,占到營收比重的三分之一以上。
這26億應收賬款,馬可波羅計提了逾10億壞賬。
欠著馬可波羅應收賬款的客戶,有十幾家地產商——
融創、綠地、時代地產、陽光城、卓越、世茂、藍光發展、雅居樂、金科等。
它們加起來的應收賬款規模接近9億,馬可波羅計提了6億以上的壞賬,計提比例超過七成。
其中,融創欠著將近1.5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超過了1.3億。
除了將近26億應收賬款,馬可波羅名下還形成了3.4億其他應收款及應收票據。
這些應收款項,大部分也都來自房地產客戶,馬可波羅為此計提了2.5億壞賬。
十一弟算了下,過去三年多時間里,從這些應收款項計提的壞賬,就讓馬可波羅損失了將近13億利潤。
而實際上,馬可波羅賬上沉淀的應收賬款規模,以及由此帶來的壞賬損失,遠比現在還要大。
但它的老板——黃建平,在上市前與馬可波羅打起了配合,通過關聯交易,進行了大筆的資產騰挪與轉移。
現在,擺在投資者面前的,是一張經過美化之后的財務報表。
十一弟查了下,從2021年以來,馬可波羅把超過8億的應收款項,轉讓給了黃建平名下控制的另一家企業——唯美裝飾。
這其中,就包括了馬可波羅對恒大形成的逾5億應收款項。
馬可波羅轉讓的這8個多億應收款項,原本會帶來將近7個億的壞賬損失。
雙方的轉讓對價,是按照這些應收款項的賬面原值來確定的。
也就是說,由老板黃建平控制的唯美裝飾,不僅接下了這些應收款項,還承擔了壞賬損失。
如果對恒大的這些應收款項及壞賬,沒讓黃老板消化掉,現在馬可波羅的財務報表,就不會這么好看了。
馬可波羅向黃老板轉讓了應收賬款,從黃老板手上收回了大把現金。
而這些現金,原本又是通過分紅、資產收購等形式,黃老板從馬可波羅拿走的。
從2022年以來,馬可波羅在準備上市之前,進行了兩次突擊分紅,向股東分配了逾8億現金。
黃建平對馬可波羅的持股比例,超過了42%。
按此計算,在這兩次分紅中,他能夠拿到3個多億現金。
馬可波羅向證監會遞交上市材料之前,還進行了一系列資產重組。
其中,相當一部分交易事項,就是把老板黃建平控制的相關企業,收購過來裝進馬可波羅。
十一弟查了下,馬可波羅向黃老板收購了幾家企業,支付了逾11億現金對價。
于是,通過應收賬款轉讓、分紅、資產收購等關聯交易,馬可波羅與老板黃建平之間,資金轉來轉去,資產轉進轉出。
這樣一來,計提壞賬、削弱盈利的應收賬款,從馬可波羅轉到了黃老板手上;
而黃老板名下持有的相關企業,又通過資產重組的方式,裝進了馬可波羅。
從左手轉到右手,再從右手倒騰到左手,為了上市,黃老板忙得不亦樂乎。
終于,在馬可波羅沖刺A股之時,他讓投資者們看到了一張十分亮麗的財務報表。
拿到了一紙批文,馬可波羅很快就要發行上市了。
頂著國內瓷磚行業老大的光環,尋求大約240億估值,這絕對是一場資本盛宴。
馬可波羅的老板黃建平,以及它的一大幫管理層,都將在A股上市過程中一夜暴富。
還有一些與馬可波羅深度捆綁的私人老板,也要跟著兌現財富身家了。
比如,張玉其。
在張玉其名下,控制著一家企業——
東莞振興紙品有限公司。
它向馬可波羅的瓷磚產品銷售包裝紙箱,僅在2021年,就產生了將近1.5億收入。
張玉其不止是馬可波羅的供應商,還一直與黃建平合伙投資瓷磚生意。
上市前的資產重組,張玉其向馬可波羅出售了兩家企業的少量股權,就從中套現了將近4.7億。
張玉其名下控制的另一家企業——
東莞市國軒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它是馬可波羅唯一的外部股東。
目前,國軒投資持有馬可波羅4.45%的股權,上市后將稀釋到4%左右。
按照馬可波羅尋求大約240億的上市估值計算,張玉其名下國軒投資持有的這部分股權,價值上十億。
一個給瓷磚做紙箱子的老板,能讓身家膨脹到這地步,也算是天花板級別了。
果然,抱上了行業老大的粗大腿,再小的生意,都能跟著掙大錢。
現在,國內瓷磚行業的這條粗大腿,很快就要踏上A股市場了。
這潑天的富貴,就看有沒有人敢伸手接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