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能參與炎黃文化研究會三十周年《而立回眸》五卷本首發暨新春聯歡會,我深感榮幸。活動期間,聆聽前輩們分享寶貴經驗,那些動人故事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
八十多歲高齡的鄧偉志老師回憶道,曾有徐匯區的一位區長,在大年初一,這個本應闔家團圓的日子里,親自走上街頭清掃馬路。讓清潔工休息回家過年,區長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務實為民的高尚精神。還有一年,上海遭遇洪水侵襲,陳正興老先生毫不猶豫地挽起袖子和褲腳,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南京路的抗洪救災一線。他不顧個人安危、沖鋒在前的身影,彰顯出非凡的勇氣與擔當。如今在現場,陳老先生雖已白發蒼蒼,但依然精神矍鑠、和藹可親。提及往事,他只是微微一笑,還起身向大家鞠躬致意,那份謙遜令人動容。
鄧偉志老師最后的發言尤其幽默又感人至深。他堅定地表示,只要生命不息,能活著的每一天,便會繼續為文化事業奮斗不止。離開會場的時候,我發現他是戳著拐杖來的,頓時覺得他手里的拐杖是在為我們年輕一代戳出前行的方向,他的這種精神,又何嘗不是我們年輕人成長路上的“拐杖”?在我們迷茫時給予支撐,在我們懈怠時給予警醒,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老一輩文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這種對文化的熱忱與執著,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老一輩文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楊劍龍老師以一首飽含深情的詩歌朗誦,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他用抑揚頓挫的語調,抒發了對炎黃文化熾熱的熱愛,詩句間,對上海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也自然流淌。他的聲音高亢激昂,每一個字、每一句詩,都飽含著飽滿的精神力量。從他的朗誦中,能真切感受到他愿為傳承炎黃文化傾盡全力的奉獻精神。他仿佛化身為文化的使者,將對文化的熱愛傳遞給現場的每一個人,激勵著大家在文化傳承的道路上砥礪前行。
汪瀾會長以其溫文爾雅的姿態主持會議,她滿懷深情地細數著這30年來為研究會做出卓越貢獻的每一位老師。其間,汪瀾會長多次特別提到馬軍老師和趙宏老師,對他們為炎黃會毫無保留的付出、無私奉獻的精神以及不辭辛勞的工作表達了誠摯的感謝。正是因為有他們這樣的中堅力量,炎黃會的秘書處、宣講團等部門才能在各項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在文化傳承與推廣的道路上不斷邁出堅實步伐。
在回顧往昔輝煌之后,汪瀾會長也提出了對未來的展望。她強調,在文化多元化的當下,炎黃文化研究會要繼續發揮紐帶作用,凝聚各方力量,深入挖掘炎黃文化的深厚內涵,吸收年輕力量,創新文化傳播方式,讓炎黃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不僅要在國內深耕細作,更要推動炎黃文化走向世界,促進不同文化間的交流與融合。
中青年會員朱璐老師分享,在她入會四年期間里的一些感受與成長。她2022年被國家外派在異國他鄉傳播中國儒家文化的經歷。面對當時當地的動蕩局勢,汪瀾會長和炎黃會的老師們始終對她關懷備至,常常通過長途電話,與她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給予她關心、鼓勵、指導與支持。當時她任孔子學院的院長,宣傳中國文化。很多時候孤立無援。卻始終帶領團隊肩負起宣傳中國文化的使命。當中國新年來臨,舊東城區的中國紅燈籠點亮全城的時候,她在海邊哭了很久。在戰亂偏僻,甚至有生命危險的國外,朱璐老師憑借著不懈努力與自我完善,在文化傳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這份愛國情懷值得我們敬佩。她表示這一切都離不開前輩們的悉心提攜與關愛,她的分享令我深受觸動,這也是我們新一代年輕會員的內心寫照和感受。
我格外感恩,也無比慶幸能加入炎黃文化研究會這樣優秀的組織。在這里,我深受深厚文化的熏陶,也得到了老師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指引與幫助。這一切宛如在黑暗中覓得的指引明燈,不僅為我在詩歌的道路上照亮前行方向,更激勵我為傳承和弘揚炎黃文化矢志不渝、奮勇前行,努力學習,奉獻微薄之力。
衷心祝愿炎黃文化研究會以三十年為新起點,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浪潮中,在前賢的引領下,勇立潮頭。以文化為紐帶,凝聚起更多力量,為社會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精神動力,成為文化領域中熠熠生輝的燈塔,照亮炎黃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漫漫征途。感恩遇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