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首都視聽產業協會舉辦的「2024年首都視聽產業年會」于北京舉行。年會以“破局納新,智創未來”為主題,匯聚了視聽產業各領域的精英翹楚和創作者,現場展示了對去年劇集市場研究的最新報告;宣布“視聽科技發展委員會”成立;將春推會升級為首都視聽節目交易會;還宣布與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發布“空間視聽標準”。
而這一年“短劇”當屬視聽黑馬,現場的分享中,無人不提短劇的快速崛起,面對短劇的沖擊從業者都在嚴陣以待。
短劇勢能不可小覷
上線2萬+部,出海平臺月入超1億
2024年視聽產業承壓前行,內容形態百花齊放,涌現出最大的黑馬形式「微短劇」,也誕生了諸多全民關注的爆款,如《我的阿勒泰》、《南來北往》、《玫瑰的故事》等。中國視聽內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海外挺進,更重要的是,視聽+成為全新的發展趨勢,賦能千行百業。
現場,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祝燕南發布了《2024年中國劇集報告》,對2024年國產劇集行業多方面變化進行深入剖析,并總結了2024年劇集發展的六大態勢:
態勢一:劇集進入提質升級關鍵期,內容供給側呈結構性變化。
態勢二:劇集創作藝術凸顯品質化、多元化。
態勢三:播出格局明顯變化,臺網融合共振共贏。
態勢四:產業在競合中謀發展,新業務提升產業勢能。
態勢五:海外傳播能力持續增強,流媒體成為海外發行主體。
態勢六:觀眾觀劇習慣與審美偏好日益細分化個性化。
其中微短劇的飛速發展成為中國劇集研究的重要一環,從產能到制作,從傳播渠道到用戶研究,從產業賦能到出海發行,微短劇在每個環節的影響都不容忽視,是強勢崛起的新業態,更是內容產業的強大生命力。
1.豐富產業結構,擴大市場容量:2024年視聽產業中增加“微短劇”這一員大將,電視劇、網絡劇生產保持提質減量,產業發生結構性變革時,最亮眼的是網絡微短劇蓬勃快速發展,2024年1-8月預計全年上線數量可達1350部,同比增長27.5%,小程序和APP平臺共上線微短劇22615部。
2.創作提質,打通大屏上星:部分微短劇已經達到播映要求更高的電視臺標準,好作品開始進入好時段好平臺,如《我的阿勒泰》首次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引起全國觀眾的熱烈反響。甚至有部分微短劇進入央衛視,如《風月變》《一夢枕星河》《南轅北轍的我們》《金豬玉葉》等30余部微短劇在衛視播出。
3.釋放產業勢能:會上重點提及了網絡微短劇迸發巨大發展潛能,提升產業勢能。2024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超500億元,2027年有望突破1000億元。其中,文旅聯動成為微短劇產業發展亮點,截至目前,已有五批共計162部優秀微短劇作品入選國家廣電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推薦目錄,取景地涉及全國30余省份。
4.出海勢不可擋:算上微短劇,整個劇集出口額連年穩步增長,占中國節目出口總額超六成,其中微短劇快速成長為視聽國際傳播的重要新生力量。頭部短劇平臺DramaBox月收入達1416萬美元,相當于超過1億人民幣。
微短劇對2024年視聽領域的影響不言而喻,也體現在接下來2025年首都視聽產業協會的項目策劃。
首先被譽為視聽行業風向標和晴雨表的《2025首都視聽節目交易會》,升級打造全鏈路交易市場內容,交易內容從原有的5大內容,拓展為9項,增加了短劇、微短劇。
其次《首屆網絡內容生產創新生態大會》將重點關注網絡內容生產創作,策劃微短劇年度盛典。
看來,2025年短劇也是視聽重拳所在。
長短融合?爭議尤在
面對微短劇洶涌入局的一年,視聽行業從業者最有體感,無論是入局試探還是局外觀望,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來自短劇的“焦慮”。年會現場的產業發展論壇以“劇變新局:長劇短制與長短融合下的市場新機遇”為題,分別是來自上游編劇、中游制作、下游平臺的代表們各抒己見,話里話外都透露著對“長短融合”的探討。
上游的編劇端還持保守的態度,編劇、制片人青春你好創始人梁振華提出質疑“一定快就是好的嗎?”他表示并不否認短劇帶給觀眾的情緒沖擊,但反對純粹追求情緒價值的內容。在他看來,豎屏短劇就相當于段子,除了爽沒有其他的表達,短劇大量消費觀眾百無聊賴的時光,缺少情感、審美、哲學的價值。建議從業者與其焦慮短劇帶來的沖擊,不如磨練自身的技藝,“在視聽內容創作上傳統影人要有自信,短篇幅講故事,我們也能勝出。”
上游中游都有涉獵的阿里影業副總裁優酷郭淇工作室總經理敦淇則相對中立,他認為做內容要堅守初心,“內容創作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千萬不要跟風,做內容一定要‘引領’而不是什么火做什么。”無論長劇還是短劇,要以內容為王,關鍵在“精”上做文章,要有精細的定位;精致的人物關系;精美的鏡頭語言;精煉的敘事風格。
而處在中游制作端和下游播出端的則更認同長短融合的趨勢,甚至愛奇藝和紅果短劇已經高調官宣合作。
完美影視和阿里影業算是傳統視聽產業中游的代表,完美世界影視高級副總裁及影視業務負責人曾映雪認為長短邊界逐漸模糊,進入相互借鑒的局面,“無論市場怎么變,內容需求是剛性的,長劇短做,短劇長跑,雙方互相借鑒和融合,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局面。”
前不久剛剛達成深度合作的愛奇藝與紅果短劇也各自發表這次合作的初衷,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海濤表示近年來長視頻平臺自制比例過高,帶倆個問題:一個是平臺的包袱過重,項目周期長,資金壓力大。二是行業創作集中,普通創作者的機會少。與紅果短劇合作則合理解決這兩大問題,“平臺可以降低自制比重,增加行業創作者自由度,啟動千家萬戶的生產狀態,形成健康的競爭,共同把市場做大,保證行業活力。”
紅果短劇總編輯 樂力也表示與愛奇藝的合作,一方面在創作上,番茄小說IP儲備加上愛奇藝強大的制作能力,能一起共創出讓用戶反復觀看的內容。另一方面在內容豐富性上,兩平臺依托各自在橫屏劇集和豎屏短劇上的積累,豐富內容多樣性。
騰訊在線視頻影視內容制作部副總經理李啦表示長短共融是視聽環境和用戶習慣影響的必然結果,她表示,“接下來短劇會向優秀長劇團隊學習劇本、制作、主創碼盤,長劇也會向短劇吸收人物設定,快節奏敘事、情緒氛圍。長劇短劇雙向奔赴,比如短劇導演曾慶杰的首部長劇作品《九重紫》獲得市場的積極反響,代表著短劇中的視聽語言在長劇中也受用。”
或許就像赫拉克利特的變動論“一切皆流,無物常駐”所說,世界的本質是永恒的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
視聽市場也不斷迎來自己的變化,從業者最好的決定就是發現變化,并做出改變。這個改變可能是堅守陣地但精進技藝、優化創作,也可能是迎接挑戰、改變賽道。
總而言之,內容為王。
歡迎提供一手新聞線索
歡迎投稿,講述你一線的真實經歷
一經采用,將獲得豐厚獎金
可聯系劇風營記者老金:1369914200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