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鐵路12306官方明確表示,部分第三方搶票軟件推出的所謂“加速包”實質上是一種營銷噱頭,旅客無論是否支付額外費用,購票速度和成功率并無顯著差異。然而,盡管12306的澄清已經發布,多家第三方平臺仍在繼續銷售這一服務,引發消費者對行業規范和透明度的質疑。
有媒體調查發現,在攜程旅行、同程旅行、美團、去哪兒網、飛豬App、航旅縱橫、智行App以及高鐵管家等8家主要第三方購票平臺上,均提供了所謂的“加速包”服務。這些服務的價格不一,從最低15元到最高87元不等,且大多以提升搶票成功率為賣點。
例如,美團的VIP搶票服務收費70元,而高鐵管家的搶票費用甚至可以疊加至87元。然而,針對“加速包”是否真的有效的問題,這些平臺客服的回答卻各不相同。
飛豬客服表示,“加速包”僅是協助提高刷新頁面的頻率,并非強制購買;去哪兒客服則稱,平臺會根據用戶購買加速包的速度提升頁面刷新速度,但無法保證100%成功購票,若未成功購票,相關費用將退還。
但12306明確指出,票源全部在12306系統中,搶票軟件沒有任何票源,其宣傳的成功率毫無依據。所謂的成功率不過是一種心理暗示,讓旅客感覺希望更大,從而自愿掏錢購買“加速包”。
從用戶心理角度來看,人們在面對春運搶票這種緊張的場景時,往往會產生焦慮情緒,愿意嘗試各種可能的方法來提高購票成功率。各平臺正是抓住了這種心理,通過夸大“加速包”的作用,誘導用戶購買。
從法律層面來看,四川良訟律師事務所主任蒲杰表示,根據12306官方的說法,各購票平臺虛構能夠搶票的事實,在明知加錢不能提供購票優勢的情況下依然提供收費服務,構成民事上的欺詐。
重慶中西律師事務所主任侯亮也指出,這些平臺存在虛假宣傳,其使用的技術手段若不合法,可能會涉嫌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刑事犯罪。
深入剖析各平臺的行為,不難發現背后復雜的原因。從市場競爭角度來看,隨著在線旅游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各平臺都在尋求差異化競爭的手段。在票務服務上,“加速包”成為了他們吸引用戶的一種方式。
此外,如果“搶票”成功,平臺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即便失敗,也只不過是將費用退回,并不會產生實際損失,“加速包”業務對平臺可謂是“無本萬利”,這可能也是8個平臺在官方澄清之后仍不愿放棄該業務的根本原因。
但這種方式建立在虛假宣傳之上,不僅損害了用戶的利益,也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
對于這些平臺而言,繼續售賣“加速包”無疑是一種短視行為。從產品表現來看,“加速包”無法提供其所宣傳的功能,這會導致用戶對平臺產生不滿,進而影響平臺的口碑和用戶粘性。從品牌戰略角度看,這種行為損害了平臺的信譽,降低了品牌的價值。
從產業趨勢來看,票務市場正朝著更加公平、規范、便捷的方向發展。隨著12306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監管的加強,搶票軟件靠“加速包”等噱頭盈利的空間將越來越小。平臺只有順應趨勢,開發出真正有價值、符合規范的服務功能,才有可能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