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婧婷 北京報道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會議部署2025年的經濟工作。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于資本市場的提法,主要有“穩住股市樓市”“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全球經濟形勢下,中國資本市場的表現尤為引人注目。2024年9月下旬,我國推出一攬子政策力度顯著超出預期,資本市場給予了積極回應,甚至出現了因交易量過大導致交易所宕機的情況,引發廣泛的討論和關注。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12月10日,A股開盤,三大指數集體高開,上證指數漲2.58%,深證成指漲3.66%,創業板指漲4.88%;北證50漲6.91%,當日成交量再次破2萬億元。
有人將政策驅動的好行情稱之“政策牛”。那么,“政策牛”是不是真“牛市”?
對此,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政策牛也是牛,它也是有必要的,但還不夠。”
在賈康看來,資本市場的波動性是其固有特性,政策導向和市場情緒在塑造“牛市”特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舉行,其中有一些說法給人印象非常深刻,傳遞出改善預期、提振信心的信號,在股市中得到了迅速響應。敏感的股市,對此類信心提振取向,回答了積極表現。”賈康表示。
同樣,賈康也觀察到,這種表現仍帶有中國股市原有的“政策牛”驅動資金流的特點,也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板塊輪動投機特點。這種特征往往導致“牛短熊長”的市場局面,與企業層面活力迸發和基本面支撐的不足有關。
賈康指出,當前政策的發力和增量政策的推出,將經濟景氣推向上升,股市也從2700點回升至3000點以上,這是預期管理中政策快變量正面效應的體現。
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資本市場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穩住樓市股市”,如何穩住股市?如何培育市場“健康牛”?
在賈康看來,僅靠政策快變量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如何貫徹7月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改革部署,包括5年內300多項改革任務的落實完成。這些改革的慢變量能否與政策快變量接力,并形成合力,這是關鍵。
“如果政策快變量和改革慢變量能夠相互支持,我們就有望在中國推進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以企業迸發活力的持續過程,提供基本面支撐,實現健康的慢牛市場。盡管市場波動和多空博弈不可避免,但那時的總體趨勢將是一個長期牛市,這將更健康、更符合中國的成長性和現代化升級發展的需求。”賈康指出。
中信建投表示,超常規逆周期調節政策既為經濟活力回升提供充足動力,也為改善預期、重振信心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更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充足的源頭活水。
展望2025年,安永審計服務合伙人李康認為,隨著強監管系列新規陸續落地,A股資本市場“1+N”政策框架將更加清晰。此外,中長期資金的入市、降低外資戰略入股A股門檻,這些措施均有利于改善A股預期回報和投資環境,從而對IPO活動產生積極影響。
(編輯:曹馳 審核: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
點擊大圖 |賈康: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最新動態,年輕人該出手時就出手
點擊大圖 |伊萬卡突發!永久退出
點個“在看”再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