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社科院大學發布的《電商生態高質量發展與就業促進研究報告》,拼多多目前的商家數量達到1420萬家,其中,八成網店為自我經營(個人店鋪),二成網店能提供社會就業,平均每家網店用工2.55人。以此測算,僅通過商家端,拼多多當下帶動了1860.2萬個直接就業機會。
而根據商務部《2024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情況》的披露,2024年上半年,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為5.96萬億元,同比增長8.8%。網絡零售平臺的店鋪數約2559.7萬家,同比增長2.8%。
以上兩組數據顯示,中國電商平臺在商家供給端的增速已經下來了,而這,或意味著行業發展邏輯的切換:行業增長紅利期已經過去,市場進入“價值創造”時代。
即支撐中國電商行業未來發展的基礎,將會從行業增長紅利期,走向市場成熟、價值創造、產業鏈高度協同的內生發展階段。通過提升商家的商品力、服務能力、技術創新能力,以及品牌力來創造新的市場價值與平臺價值。
一
價值創造
這一塊,拼多多已經啟動了。
近一段時間來,平臺相繼推出了“百億減免”、“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新質商家百億扶持計劃”等舉措。
規格很高,像新近成立的“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是由拼多多聯席CEO趙佳臻親自帶隊。
總體來看,拼多多這些舉措大致可能基于三個方向來推動新質供給。
一、新空間
拼多多的百億減免等計劃,給予了商家提升產品力、品牌力的新空間。
這里面包括:技術服務費、推廣服務費退返權益,下調商鋪保證金,偏遠地區免除物流中轉費,減免交易手續費等。通過降低商家經營成本,為其創新賦能。
比如,海鮮品類,這一塊是成長性市場,隨著中國健康消費需求的上升,以及健身人群的擴大,人們對優質蛋白的需求在增長。但傳統的蛋白質產品多以雞肉、牛肉為主,選擇單一,市場需要新的空間。
來自大連的阿爾帝品牌,擁有自有工廠,但是入駐拼多多之前,沒有做過電商,屬于“沒有研究、沒有調研、想到就做”的類型。
現在阿爾帝在線上的年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年增速在10%-20%區間。
支撐它快速成長的一個原因來自拼多多的扶持,包括數據分析、產品組合建議、下沉內陸市場的物流倉搭建、交易成本降低等,從粗放管理向精細運營轉變。
阿爾帝想擴大市場份額但分銷成本高,傳統通過線下做下沉分銷,周期長,拼多多則是擁有多元化用戶市場很強的一個線上電商平臺,當它給阿爾帝這個市場空間時,起量就比較快。
二、產業帶。
拼多多目前關于新質商家的扶持,還是基于產業帶的整體運營,助推產業帶從初加工向深加工轉型。
這是拼多多的強項,拼多多崛起的關鍵原因之一,便是率先下沉到產地,盤活產業帶。目前,拼多多的新質商家扶持計劃,已覆蓋了中國上百個農產區。工業品領域,也做出了泉州紙尿褲、惠州勃肯鞋、滄州美妝刷、慈溪小家電等等產業帶提升的成功案例。
三、品牌化。
從商家端“無限”供給的行業發展紅利期,走向價值創造期。品牌化發展是其中一條路。
過去,電商平臺上,很難出品牌,商家很難做成品牌,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商家缺乏合理的路徑規劃,平臺側也缺乏相應的扶持。
拼多多目前正著意解決這一難題,既有品牌孵化計劃,在打造品牌標準,推出品牌黑標標識——正品、假一賠十,也在做品質——通過百億補貼讓消費者性價比購買品質商品。
二
優勢
電商行業進入“價值創造”階段,拼多多有其獨到優勢。
大致可能表現在兩個層面。
首先,是用戶粘性。
拼多多的9億多用戶,分散在全國各不同城市和地區,而廣闊的縣域市場更是當下消費升級的主戰場和最大的潛力市場。
從線下零售業近期的發展來看,消費升級表現活躍,包括盒馬、山姆會員店等都在開拓更多的城市市場。
拼多多憑借在這部分市場龐大的用戶基礎與較高的使用粘度,理論上,它是一個很好的能承載并拉動消費升級的平臺。
消費升級就是價值創造,就是從存量中做增量,也是拉動中國消費市場的最大關鍵所在。
最后,供需匹配能力。
在電商行業由搜索引擎切換到推薦引擎引領發展的那波熱潮中,拼多多跑出來了。
拼多多基于推薦引擎實現了更高效的供需匹配水平,這種能力對于做消費升級、做價值創造有極大幫助。
商業觀察家
本號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