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灣商業觀察》施子夫
2024年12月24日,北交所官網顯示,山東農大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大科技)的IPO申請獲受理,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
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因素影響,農大科技的收入、毛利率及凈利潤均呈現明顯的波動形式。此外,在IPO期間公司還完成大額分紅,此次募投又計劃補流,矛盾的募投合理性多少受外界質疑。
01
2023年收入有所承壓
農大科技主要深耕于新型肥料領域,主營業務為新型肥料及新型肥料中間體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主要產品包括腐植酸增效肥料、控釋肥料、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及包膜尿素等新型肥料中間體。
隨著銷售規模的不斷擴大,期內農大科技的主營業務產品銷量呈現增長態勢。從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1-6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內),新型肥料實現收入分別為12.98億元、19.68億元、19.39億元和12.12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74.23%、74.26%、74.06%和78.09%,是農大科技主營業務收入的最主要構成部分。
報告期內,新型肥料的銷量分別為56.60萬噸、69.26萬噸、72.66萬噸和44.97萬噸,均價分別為2293.11元/噸、2841.56元/噸、2668.26元/噸和2694.03元/噸。
2022年因疊加國際地緣緊張局勢加劇以及主要原材料供需關系等方面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均價有所提升,使得該年度銷售收入大幅增長51.64%。2023年,因主要原材料價格下降,使得新型肥料在銷量增長的趨勢下,銷售收入同比下滑1.49%。
報告期內貢獻收入次高的新型肥料中間體,期內實現收入2.59億元、4.35億元、4.31億元和2.29億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14.81%、16.42%、16.48%和14.77%。
報告期內,新型肥料中間體的銷量分別為8.98萬噸、12.65萬噸、13.47萬噸和8.17萬噸,均價分別為2884.82元/噸、3441.50元/噸、3201.54元/噸和2805.28元/噸。
受下游需求大增,2022年新型肥料中間體的銷量同比增長40.88%,收入規模同比增長68.07%。2023年在銷量增速放緩以及氮肥價格下跌影響下,新型肥料中間體的銷售均價下降6.93%。
主營業務收入波動下也影響農大科技整體財務表現。報告期內,農大科技實現營收17.77億元、26.76億元、26.37億元和15.56億元。
農大科技的毛利率受到大宗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報告期內,農大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0.67%、13.27%、15.04%和17.91%,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19.65%、13.04%、14.75%和17.77%。
同一時期,同行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分別為18.14%、15.38%、18.01%和18.51%,除2021年外,農大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均要略低于可比公司。
對于毛利率水平差異,農大科技表示,主要原因系公司主營業務中新型肥料中間體占比約為15%,其主要銷售客戶群體為同業生產商,毛利率相對較低,從而降低了公司整體毛利率。2021年度,在大宗原料價格持續上行的背景下,公司積極進行戰略性備貨,使得公司銷售毛利率相對較高。
期內公司毛利率變動趨勢受原料市場行情波動影響均呈現先降后升的態勢,公司綜合毛利率變動趨勢與可比公司保持一致,符合行業特征。
根據招股書顯示,農大科技預期2024年-2026年實現營收分別為29.01億元、31.91億元和35.10億元。
02
現金流波動較大,償債能力弱于同行
受銷售毛利率影響,期內農大科技的凈利潤呈現先降后升趨勢。報告期內,農大科技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28億元、1.01億元、1.01億元和1.25億元,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2億元、9168.41萬元、9645.33萬元和1.22億元。
報告期內,農大科技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1424.12萬元、2.21億元、2.40億元和991.80萬元。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各期,農大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的差額分別為-1.42億元、1.20億元、1.38億元和-1.15億元,對于現金流與當期凈利潤差額問題,農大科技解釋稱主要受信用減值損失、折舊與攤銷、存貨增減、經營性應收/應付項目的變動所致。
報告期各期末,農大科技的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3.96億元、3.35億元、3.13億元和2.07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40.94%、28.06%、32.38%和23.09%;各期公司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1.45億元、3.20億元、3.23億元和3.79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8.15%、11.95%、12.26%和12.17%。
上述期間內,農大科技的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分別為-365.78萬元、-1228.01萬元、-1097.65萬元和-918.64萬元,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14.87次、12.39次、8.95次和9.89次。
存貨及應收款雙雙走高下也影響著農大科技的償債能力。報告期各期末,農大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合并)分別為68.87%、79.56%、69.14%和57.81%,流動比率分別為1.15倍、0.98倍、1.11倍和1.29倍,速動比率分別為0.53倍、0.51倍、0.66倍和0.82倍。
同行可比公司資產負債率均值分別為44.98%、50.48%、49.78%和46.05%,流動比率均值分別為1.44倍、1.25倍、1.12倍和1.20倍,速動比率均值分別為0.74倍、0.59倍、0.5倍和0.62倍。
03
大手筆分紅又募投補流,屢屢違規被罰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銘泉投資持有農大科技3257.56萬股股份,占公司股本總額的54.29%,為農大科技的控股股東。馬學文及其一致行動人馬克直接或間接控制農大科技4565.92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76.10%,且馬學文擔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馬克擔任公司的董事、董事會秘書,二人為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
此次IPO,農大科技計劃募資5.52億元,其中募投的80%均用于擴產項目,另擬使用6122.04萬元用于環保低碳生物研發中心,5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外界注意到,農大科技在2021年公司以現金分紅的形式分配1.8億元,遠超當期凈利潤的1.16億。從持股比例看,實控人通過此次分紅可獲得至少1.36億元。而在大額分紅的情況下,農大科技此次募投計劃中的補流項目無疑遭到外界不少質疑聲。
內控方面,農大科技存在違規使用動力煤的情形。2021年至2023年,農大科技的動力煤使用量分別為7928.26噸、7159.19噸和2547.38噸,該等違規情形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停止。
2024年8月28日,農大科技因存在“生產經營單位未對安全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或者檢查”“生產經營單位未在有較大危險因素的生產經營場所和有關設施、設備上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識”“生產經營單位未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三項違法行為,被泰安市應急管理局處以行政處罰:罰款30000元。
2024年8月26日,子公司黑松土因存在生產銷售的生物有機肥外包裝標識的適用作物與農肥登記的適宜作物不一致,涉嫌對生產銷售的生物有機肥的功能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石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對黑松土作出以下行政處罰:罰款40000元。
2021年11月10日,農大科技因生產銷售不合格堿性土壤調理劑,前述行為違反了《產品質量法》第十二條的規定,根據《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的規定,決定給予農大科技以下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200元;罰款3800元。
2021年8月9日,子公司農郵肥業因復合肥料產品存在部分不合格情形,肥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給予農郵肥業以下行政處罰:沒收違法所得725元;罰款64000元。
天眼查顯示,截至1月22日,農大科技共計有司法案件54條,案由包括買賣合同糾紛、產品責任糾紛、案外人執行異議之訴、承攬合同糾紛、加工合同糾紛等。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向《港灣商業觀察》指出,總的來說,存在較多財務內控不規范和行政處罰的企業在上會過程中,通常會面臨更嚴格的審核,可能會導致上會進程延遲或增加補充說明、整改的要求。(港灣財經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