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xué)富
按照舊習(xí)俗,每年的正月初六,街市上商號店鋪紛紛開門營業(yè),一時鞭炮齊鳴,震耳欲聾,店主們互相道賀開市大吉。商家為何選在正月初六開市呢?
馬日祈福。正月初六為馬日,是個有作為的吉祥之日。傳說創(chuàng)世女神女媧創(chuàng)造萬物,先造六畜,后造人,因此《荊楚歲時記》云:“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馬日,古稱挹肥。自進入正月以來,人們開始忙年,廁所中的糞便累積,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清理。初六這天,人們祭拜廁所神明,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干凈,所以稱為“挹肥”。吃完過年餃子的農(nóng)民將清理的糞便運往田地里,要開始下田備耕了,各行各業(yè)也都要忙活起來了。馬在古代社會中是重要的交通和生產(chǎn)工具,店鋪在這一天開市,是希望借助馬的吉祥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各項事業(yè)一馬當先、馬到成功。
正月初六送窮鬼,求財富。何為窮鬼?民間傳說窮鬼是上古帝王顓頊之子。他身材羸弱矮小,性喜穿破衣爛衫,喝稀飯。即使將新衣服給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燒出洞以后才穿,因此,大家都叫他“窮子”。正月的晦日,窮子死了,宮人把他埋葬,并說:“今天送窮子。”從那之后,窮子就成了人人害怕的窮鬼了。
唐代盛行正月晦日送窮鬼。晦日指每月的最后一天。韓愈《送窮文》點明了送窮的日期,介紹了送窮的程序。“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jié)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糧,牛系軛下,引帆上檣。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涂,竊具船與車,備載糗粻,日吉時良,利行四方,子飯一盂,子啜一觴,攜朋摯儔,去故就新,駕塵風(fēng),與電爭先,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唐姚合有《晦日送窮》詩云:“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到了宋代,人們在正月初六送窮鬼。宋人呂希哲的《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
明清時期,窮鬼被尊為“窮神”。老北京人于此日要把家中在節(jié)日期間積存的垃圾扔出去,謂之“送窮鬼”,將門上的掛箋也摘下來扔出去,叫做“送窮神”。有詩云:“大年初六送窮神,雪點紅梅滿目春。喧聲爆竹硝煙起,清除晦氣四時新。”店鋪選擇在這一天開市,也是希望借著送窮的勢頭,開啟新一年的財富之門,迎來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的好兆頭。
正月初六,街市上的店鋪開張營業(yè),開啟新一年的生意,即啟市或開市。清朝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說:“至初六日,……春日融和,春泥滑,香車繡幰(xiǎn),塞巷填衢。而圜圚(huì)諸商,亦漸次開張貿(mào)易矣。”開張時,店主們都要燃放鞭炮,一是慶祝全年的生意紅紅火火,平平安安;二是告訴左鄰右舍,店鋪開張營業(yè)了。
清朝蔡省吾《北京歲時記》說:“初六日,……鋪肆開張。曙后鞭炮尤多。”有的在開市時,商家和民眾紛紛在家中或店鋪里設(shè)置香案,祭拜財神,祈求新的一年財運滾滾、生意興隆。清人讓廉《京都風(fēng)俗志》說:“初六日開市,大半祭神如元旦儀。”舊時,老板和店員們會在營業(yè)時故意猛搖算盤,用秤桿敲打秤盤,讓店內(nèi)響聲一片,取“響響當當,大吉大利”之意。有的地方在初六開市前,找一個“全可人”(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婦人)來到各屋轉(zhuǎn)轉(zhuǎn),嘴里說一些吉慶的話,如“開市大吉、吉慶有余、事事平安,多賺銀子多賺錢,金子銀子賺一炕”等。
正月初六開市,蘊含著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和美好寓意。“六”字有“六六大順”之意,店鋪于此日開門營業(yè)也是討個好彩頭,預(yù)示全年萬事皆順,生意興旺,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編輯/張嚴涵
排版/王靜
微信號|bqttfk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