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奉大行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后遺誥曰:予以薄德,只承文宗顯皇帝冊命,備位宮闈,迨穆宗毅皇帝寅紹丕,孝思肫篤,承歡奉養(yǎng),必敬必誠。今皇帝入纘大統(tǒng),視膳問安,秉性誠孝,且自御極以來,典學維勤,克懋敬德,予心彌深欣慰,雖當時事多艱,昕宵勤政,然幸體氣素稱強健,或冀克享遐齡,得資頤養(yǎng)。
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疴,皇帝侍藥問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成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予年四十有五,母儀尊養(yǎng),垂二十年,屢逢慶典,疊晉徽稱,夫復何憾。
第念皇帝遭茲大故,自極哀傷,惟人主一身,關系天下,務當勉節(jié)哀思,一以國事為重,以仰慰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教育之心,中外文武,恪恭厥職,共襄郅治,予靈爽實與嘉之,其喪服酌遵舊典,皇帝持服二十七日而除,大祀固不可疏,群祀亦不可輟。
再予向以儉約樸素,為宮壸先,一切事關典禮,固不容矯從抑損,至于飾終儀物,有可稍從儉約者,務恤物力即所以副予之素愿也,故茲誥諭,其各遵行。
光緒七年(1881年),清文宗咸豐帝的第二任皇后慈安太后病逝于鐘粹宮,享年45歲。
慈安太后是晚清歷史上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在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駕崩以后,她聯(lián)合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fā)動辛酉政變,將顧命八大臣趕下政治舞臺,開啟了兩宮垂簾聽政,恭王輔政的時代。
對比富有心機,且權力欲望極大的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性格溫順,甚至給人一種老實懦弱之感,而且還沒有太大權力欲望,似乎只是被慈禧太后當槍使的存在,但實際上慈安太后并非大眾想象中的那般懦弱無能,她是晚清唯一可以抗衡慈禧太后的人,她與慈禧太后搭檔了20年,可謂是牽制了慈禧太后20年,使得慈禧太后始終距離真正的掌握皇權差一步,不能為所欲為。
縱觀慈安太后的一生,她雖然并非主動出擊之人,但也絕非甘為傀儡之人,還是有著自己的智慧,有著自己的底線,不觸及底線怎么都好說,觸及了底線那就會認真起來,就會據(jù)理力爭。她在皇后時期素有賢名,多次規(guī)勸怠政的咸豐帝。并且對于調和后宮矛盾也是頗有一套,從這里可以看出來,她對自己的定位是輔佐皇帝,想要清朝的統(tǒng)治更加長久,而不是為了個人野心想要獲取巨大權勢,不同于慈禧太后那般野心明顯,就是想要擅權干政。
等到咸豐帝病死以后,顧命八大臣看似互相牽制,實際上迅速形成以宗室大臣肅順為首的局面,肅順雖然頗具才干,但飛揚跋扈,并不把兩宮太后放在眼里,在慈安太后眼里無異于下一個鰲拜,因此下定決心同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對顧命八大臣下手。
等到兩宮垂簾聽政時,雖然慈安太后并不怎么管事,但身為正宮皇后出身,她一出手就要打壓一下慈禧太后這個皇帝生母的野心。最有名的就是慈禧太后為了展現(xiàn)自己的權勢,又或者為了試探各方態(tài)度,竟然違背祖制,下令心腹太監(jiān)安德海出宮下江南采辦服飾,是想要以太監(jiān)干政,來為自己變相獲取更多權力,結果安德海走到山東,就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這背后就是慈安太后默許支持的,此舉是深深抑制了慈禧太后的囂張氣焰和日益見長的權勢。
對于慈禧太后打壓權勢滔天的恭親王,慈安太后的方式也頗為高明,首先她是支持的,畢竟恭親王權力太大,會威脅到兩宮,這是她和慈禧太后的共同利益所在,但是慈安太后又不會允許慈禧太后真的將恭親王架空,畢竟有恭親王在,慈禧太后在朝堂上再是安插自己人,也不可能真正的一家獨大,并且進而架空慈安太后,這個平衡把握的還可以,而等到慈安太后死去三年以后,失去支持的恭親王,終是不敵慈禧太后,在“甲申易樞”中被罷黜,慈禧太后由此徹底獨攬大權。
關于慈安太后之死,很多人認為是被慈禧太后毒死,個人認為,兩宮太后之間有爭端,并且明爭暗斗不少,的確可以視為慈禧太后會害死慈安太后的原因,但也同樣說明慈安太后并非老實無能之人,也不是省油的燈,她能牽制住慈禧太后,肯定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慈禧太后毒死,更何況當時還有恭親王等宗藩看著,毒死一位正宮皇太后,如果事情敗露,那失敗的代價慈禧太后可承受不起。
而且更重要的是慈安太后身體素質不佳,不說體弱多病也差不多,而慈禧太后就不一樣了,她的身體素質還可以,擁有明顯優(yōu)勢。同時慈安太后雖然可以牽制住慈禧太后,但她權力欲望并不大,因此兩人雖然有斗爭,但并不是那么激烈,相對來說對慈禧太后的威脅并不大,并不屬于是雙方為了皇權,已經斗的你死我活了。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太后完全可以利用身體健康的優(yōu)勢耗死權力欲望不大的慈安太后,又何必冒毒死慈安太后的風險呢?
慈安太后的倒霉之處是死的太早,相比于慈禧太后的強勢教育方式,通過史料記載來看,慈安太后對于同治帝和光緒帝的教育相對更加平和,或者說屬于正常的教育方式。
如果她不死那么早,宮中有她牽制慈禧太后,宮外恭親王即使被打壓也不至于被架空,也可以對慈禧太后起到一定制衡作用,同時慈安太后再對光緒帝教育得當?shù)脑挘敲粗蟮墓饩w帝應該會成熟很多,不會那么理想化,應該有機會真正親政成功,不過歷史沒有如果,慈安太后一早死,阻礙慈禧太后獨攬皇權的最后阻礙一去,奄奄一息的清朝,便是進入開始最后一口氣的狀態(tài)。
最后說說慈安太后的遺誥,身為垂簾聽政的太后,她的遺誥并沒有太多不同之處,參考之前太后的遺誥,這可以說是一份中規(guī)中矩的太后遺誥。
開頭先是按照正常程序,謙虛介紹了一下自己,然后夸了夸同治帝和光緒帝這兩位后輩皇帝,然后又說了說自己如何生病,皇帝服侍的挺好,但是病情加重也是沒辦法,只能坦然接受死亡,又說道這么多年受到很好的待遇,也算是死而無憾了。
再是按照正常程序勸皇帝不要傷心,要以國事為重,要對得起慈禧太后的教導,在這里正常應該是要對得起慈安太后教導,或者是兩宮太后一起提,結果變成慈禧太后一人,這也太明顯了。接著說道文武大臣也要盡職盡守,最后說道自己一向儉樸,所以有可以節(jié)儉的地方就節(jié)儉,這樣符合自己心愿。
從這里可以看出這份遺誥是慈禧太后授意寫的,畢竟慈安太后從生病到死亡時間很短,是沒時間考慮遺誥的問題,她死后慈禧太后徹底一家獨大,自然要突出自己,并且抑制慈安太后的垂簾聽政功勞,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慈安太后的個人權力欲望并不大,所以遺誥這樣寫,其實也大體符合慈安太后的行事作風。
不過慈安太后畢竟是垂簾聽政的太后,所以再抑制也不能什么都不提,所以遺誥提及“昕宵勤政”四個字,也算變相提了一下慈安太后的垂簾聽政功勞。
相比之下慈禧太后的遺誥就不一樣了,是將自己一頓夸獎,儼然是將自己的遺誥要抬高成為皇帝遺誥的待遇,給自己臉上貼金太過,不如慈安太后的遺誥那般有“自知之明”,關于慈禧太后的遺誥,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講。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