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蜂科—優繭蜂亞科(五):食甲繭蜂
12.食甲繭蜂屬
食甲繭蜂屬(學名:Microctonus)是屬于優繭蜂亞科下的一個屬。
(1)冠食甲繭蜂
冠食甲繭蜂(學名:Microctonus cretus)是繭蜂科食甲繭蜂屬的一種昆蟲。
①形態特征
雌:體長2.9mm;前翅2.8 mm。體暗紅褐色;頭紅黃色;上顎和須黃色;觸角褐色,基部3節紅黃色;單眼區黑色;前胸和足褐黃色,后足脛節和跗節褐色;鞘褐色;翅膜透明,翅痣和翅脈褐色。
頭:背觀寬為長的1.7倍;觸角28節,觸角稍長于體(1.1倍),第3節長為第4節的1.2倍,第3、4節和端前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3.2、2.6和1.7倍;下顎須端部2節長,該兩節的總長為第3節的1.6倍;下顎須與頭高等長;后頭脊完整:OOL:OD:POL=11:5:13;背觀復眼為上頰的1.6倍;上頰在復眼后明顯圓弧狀收窄;上頰和頭頂光滑,具很稀的毛;額稍平,光滑;顏面幾乎平,具毛,幾乎光滑,中央縱向具橫微皺,其寬為高的1.2倍;幕骨陷間距為幕骨陷至復眼間距的2.7倍;唇基凸起,幾乎光滑,具比顏面更稀疏的毛,腹緣薄,中部稍凹,其寬為高的2.0倍;唇基寬小于顏面寬;顎眼距為上顎基寬的0.9倍。
胸:長為高的1.5倍;前胸背板側方大部分具粗糙平行刻條,背緣光滑;基節前溝寬,后方窄,具不規則皺紋;中胸側板其余大部分光滑,背方具少許皺紋;盾縱溝窄,深并具平行刻條,后方具皺紋且有1短的弱中脊;中胸盾片中葉具弱皺,密布毛,側葉光滑無毛;小盾片前溝深,內有3條脊;小盾片光滑,中央后方凹陷明顯,橫形;并胸腹節具不規則稀疏網皺,后方脊多少明顯。
翅:前翅翅痣長為寬的2.9倍;1-R1脈等長于翅痣;r脈發自翅痣中央稍后方,其長為翅痣寬的0.58倍;SRl+3-SIR脈端部幾乎直;r:2-SR:SRl+3-SR=7:19:52;1-CUl:2-CU1=4:15。后翅1-M:1r-m:2-SC+R=7:12:9。
足:后足基節光滑;后足腿節、脛節和基跗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5.3、11.0和8.0倍;后足脛節距長分別為后足基跗節的0.33和0.29倍。
腹:第1背板長為端寬的2.4倍,該背板向端部逐漸變寬,氣門位于中央后方,稍突出,側凹和背凹缺,其表面具規則稀疏縱刻條,基部光滑;下生殖板光滑無毛;產卵管鞘細長,其長為前翅的0.32倍,為第1背板的1.2倍,具稀毛,產卵管細長,稍向下彎曲。
變異:雄性與雌性相似,但體長2.4-3.5 mm;前翅2.4-3.0mm;觸角31-34節。
②分布范圍
浙江(西天目山),福建(武夷山)。
(2)埃塞食甲繭蜂
埃塞食甲繭蜂(學名:Microctonus aethiopoides)是膜翅目繭蜂科食甲繭蜂屬的一種昆蟲。
①形態特征
雌:體長2.8mm(不包括觸角和產卵鞘)。頭和腹部第l背板之后黃色。鞭節暗淡,單眼三角區內單眼之間黃色,中單眼與側單眼后緣瀝青色;復眼綠色;前胸背板、中胸側板淡紅色;中胸背板和腹部第l背板紅褐色,小盾片和并胸腹節暗紅褐色,各足轉節黃色;翅脈煙褐色。
頭:顏面短,毛稀疏,復眼間距幾乎等于復眼長度,或鞭節第1、2節總長,或第l腹節端寬。上頰從復眼減弱,復眼突出于外頰之上;顎眼距為觸角第1鞭節長的0.5倍,短于上顎基寬;鞭節長幾乎為頭寬的3.0倍,21節;OOL為顎眼距的3.0倍,超過后單眼間距(POL),幾乎與第1鞭節等長;后頭脊微弱但完整。
胸:中胸背板、中胸前側片、小盾片至少前緣明顯具毛,側葉光亮,無毛;盾縱溝寬,窩狀;腹板側溝顆粒狀,凹陷處外斜,伸過中胸側板的基部。并胸腹節后方具深的凹陷。
翅:前翅翅痣長為寬的3.0倍,為1-R1脈長的3.0倍;r脈自翅痣基部中央稍外方伸出;中部以下的基部已破壞,徑脈與最頂端的橫脈等長。
足:后足脛節長1.0mm。
腹:第1背板長不及端寬的2.0倍,表面具明顯刻紋;氣門問距與復眼等寬,大于第1背板端部到氣門間距。產卵鞘不及第1背板長的1.2倍,約為后足脛節的0.6倍。
②分布范圍
青海(門源)。全北區。
13.突眼繭蜂屬
突眼繭蜂屬(學名:Myiocephalus)是屬于優繭蜂亞科下的一個屬。
牛突眼繭蜂(學名:Myiocephalus boops)是膜翅目繭蜂科突眼繭蜂屬的一種昆蟲。
(1)形態特征
頭:背面觀橫形;觸角28—30節,端節無刺;下顎須5節;下唇須3節;后頭脊完整,腹方與口后脊匯合;背面觀上頰在復眼后方強度地直線狀收窄;復眼大,前面觀復眼腹方內聚,雌性復眼側方和前方凸出;唇基腹緣均勻隆突;額和頭頂具微皺。
胸:前胸背板光滑;中胸側板具細微皺;基節前溝缺;中胸盾片后方和小盾片具細微皺,有光澤;盾縱溝缺;小盾片前溝內無縱脊;并胸腹節具粗糙刻皺,中央后方略內凹。
翅:翅痣窄;前翅1-SR+M脈和r-m脈缺;前翅M+CUl脈明顯骨化;SRl+3-SR脈止于近翅尖處;前翅緣室大;后翅M+Cu脈明顯長于1-M脈。
足:較細長,后足腿節長大于寬的6.0倍;跗爪簡單。
腹:強度側扁,背觀寬小于并胸腹節寬的0.25倍;第1背板無背凹,側凹位于近中部,氣門稍突出;下生殖板大,光滑無毛,端部具l列長毛;產卵管鞘細,長約為第1背板0.8倍,約為前翅0.10倍,具稀毛;產卵管端部稍向下彎曲。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黑龍江(岱嶺),臺灣(翠峰)。
國外分布:全北區。
14.緣繭蜂屬
緣繭蜂屬(學名:Perilitus)是屬于優繭蜂亞科下的一個屬。
(1)長緣繭蜂
長緣繭蜂(學名:Perilitus longus),屬于繭蜂科優繭蜂亞科緣繭蜂屬的一個物種。
①形態特征
雄:體長4.2 mm;前翅4.2mm。體黑褐色;顏面、唇基、眼眶和上顎黃褐色,胸部腹方和翅基片暗紅褐色;觸角暗褐色至黑色;須黃色;足黃褐色;后足脛節(除基部)和跗節褐色;翅膜褐色,翅痣和翅脈褐色。
頭:背觀寬為長的2.0倍;觸角39節,觸角長為體長的1.5倍,第3節長為第4節的1.3倍,第3、4節和端前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2.6、2.0和1.8倍;下顎須長為頭高的1.3倍;OOL:OD:POL=17:8:14;后頭脊完整;背觀復眼長為上頰的1.4倍;上頰在復眼后方明顯收窄;上頰和頭頂具細刻點,有光澤,幾乎光滑;額光滑,凹;顏面背方具橫皺,腹方具細刻點,幾乎光滑,近中部稍縱凹,其寬為高的1.7倍;幕骨陷間距為幕骨陷至復眼間距的1.4倍;唇基光滑,拱凸,腹緣中部稍凹,其寬為高的2.1倍;顎眼距長為上顎基寬的1.4倍。
胸:長為高的1.6倍;前胸背板側方大部分具網狀刻皺;基節前溝中部寬,具不規則皺紋;其余中胸側板背方和前方具皺紋,僅鏡面區和腹方光滑;后胸側板完全具不規則皺紋;盾縱溝深而窄,具平行刻條;中胸盾片具細刻點,幾乎光滑,完全具毛;小盾片前溝深,內有3條脊明顯;小盾片光滑并隆起,后方中央凹陷橫形,具平行細刻條;并胸腹節具不規則粗糙刻皺,無明顯脊。
翅:前翅1-R1脈長為翅痣長的1.2倍;r脈發自翅痣中央;SR1+3-SR脈止于翅端附近;1-SR:m-cu=5:20;r:2-SR:SRl+3-SR=8:22:72;m-cu脈對叉式;1-CU1:2-CU1=2:30。后翅1-M:1r-m:2-SC+R=20:26:15。
足:后足基節近于光滑;后足腿節、脛節和基跗節的長分別為各自寬的4.6、10.6和8.8倍;后足脛節距長為后足基跗節的0.34和0.31倍。
腹:第1背板長為端寬的2.1倍,基部向端部明顯加寬,氣門位于背板中后方,稍突出,側凹缺,背凹存在且大,其表面具明顯規則縱刻條;以后背板光滑;第2背板有側褶。
變異:體長4.2—4.6 mm;前翅4.O-4.2mm;觸角38—39節;前翅m-cu脈稍后叉式。
②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貴州(梵凈山回香坪)。
(2)強皺緣繭蜂
強皺緣繭蜂(學名:Perilitus aequorus),膜翅目繭蜂科緣繭蜂屬的一種昆蟲。
①形態特征
雌:體長2.4 mm;前翅2.4 mm。體紅黃色;頭色淺,小盾片側面、后胸背板、并胸腹節和腹部第l背板暗褐色,第1背板的基部1/3處黃色,第2背板和第3背板側基部褐色;觸角褐色,基部黃色;足褐黃色,后足脛節端部1/3處和后足跗節色較暗;翅膜透明,翅痣和翅脈黃色至無色。
頭:背觀寬為長的1.7倍;觸角24節,第3節長為第4節的1.1倍,第3、4節和端前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3.0、2.4和1.5倍,鞭節粗(除第1節);下顎須端節丟失;OOL:OD:POL=9:5:13;后頭脊完整,背觀較直;背觀復眼長為上頰的1.6倍;上頰在復眼后方圓弧狀收窄;上頰、頭頂和額光滑;額平坦;顏面幾乎平坦,具橫形夾點刻皺,其寬為高的1.3倍;幕骨陷間距為幕骨陷至復眼間距的3.2倍;唇基稍凸起,具細刻點,腹緣均勻彎曲,其寬為高的2.6倍;顎眼距為上顎基寬的0.8倍。
胸:長為高的1.5倍;前胸背板側面前方和后方具平行刻條,其余大部分光滑;基節前溝窄,具規則平行刻條,前方1/3消失;中胸側板大部分光滑,有光澤,背方具少許皺紋;后胸側板小,具不規則刻皺;盾縱溝窄,內具平行刻條,后方窄并具皺;中胸盾片中部具細刻點,有光澤,密布毛,側葉光滑無毛;小盾片深前溝,具1明顯的脊;小盾片光滑,后方中央凹陷明顯;并胸腹節具不規則皺紋,后方有橫形強脊和側脊。
翅:前翅1-R1脈長為翅痣長的1.1倍;r脈發自翅痣中央;SR+3-SR脈止于翅端附近;1-SR:m-cu=3:13;r:2-SR:SRl+3-SR=8:22:60;m-cu稍后叉式;1-CUl:2-CUl=4:17。后翅1-M:1r-m:2-SC+R=8:12:10。
足:后足基節光滑;后足腿節、脛節和基跗節長分別為各自寬的5.1、11.1和9.0倍;后足脛節距長分別是基跗節的0.33和0.27倍。
腹:第1背板長為端寬的2.4倍,第1背板端部漸加寬,氣門位于背板中央,不突出,側凹和背凹缺,其表面具明顯規則縱刻條,端部光滑;其后背板光滑;第2背板和第3背板基部有側褶;下生殖板小,具稀毛,幾乎光滑;產卵管鞘丟失;產卵管細長,其長為前翅的0.35倍,第1背板的1.4倍,背方亞端部無缺刻,腹方無齒。
②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浙江(古田山)。
15.巨顎繭蜂屬
巨顎繭蜂屬(學名:Proclithrophorus)是屬于優繭蜂亞科下的一個屬。
巨顎繭蜂(學名:Proclithrophorus mandibularis)是繭蜂科巨顎繭蜂屬的一種動物。
(1)形態特征
頭:背觀強度橫形,明顯寬于胸部;觸角著生處較低,近于唇基處;觸角22—23節,柄節背觀近三角形,第4節明顯長于第3節;復眼小而裸;上顎巨大,長約為頭高的1.5倍,在端部有長方形深缺刻;唇基近水平狀地朝前突出,呈半圓形,腹緣近平截;顏面不發達;下顎須5節;下唇須3節;顎眼溝缺。
胸:胸腹側脊存在;基節前溝完整且闊,內具平行刻條;盾縱溝深而完整,后方匯合處具1中脊;小盾片前溝深而寬,具1中脊;并胸腹節基部具1中縱脊,該脊在近中央處向后開始向兩側分叉,后區凹陷,具不規則刻皺。
翅:前翅緣室短,1-R1脈長稍短于翅痣的長;前翅1-SR+M脈和r-m脈缺;前翅cu-a脈后叉式;后翅M+CU脈約為1-M脈的6.0倍。
足:足細長;跗爪正常。
腹:第1背板側面觀稍彎曲,背面觀從基部向端部明顯地加寬;背凹大,背凹后具明顯縱脊;下生殖板中等大小;產卵管鞘較細且具毛,稍短于腹長;產卵管直,端部稍向下彎曲。
(2)分布范圍
國內分布:吉林(長白山)。
國外分布:俄羅斯遠東。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