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將至,朋友圈拜年,除了“萬事如意”、“恭喜發財”、“闔家歡樂”外,竟不知道說些什么好。這其實是因為人們已經把傳統的節俗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對節日相關的用語也不太了解。
不過沒有關系,想要知道春節來臨時,朋友圈發點什么話語合適,我們可以從千年前蘇軾的詩文中去尋找靈感。
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蘇軾在鳳翔任職期間,曾經寫過三首與春節風俗相關的詩,這三首詩中的句子,都可摘錄作為微信問候語。
尤其是其中的第三首,用在蛇年春節發朋友圈再合適不過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蘇軾的節俗詩《饋歲》、《別歲》和《守歲》。
一、《饋歲》、《別歲》和《守歲》中的宋代春節習俗
這三首詩寫于蘇軾在鳳翔任職的第二年(公元1062年),這是他通過科舉入仕之后第一次外派當官,任上第一個春節卻留在衙門中“值日”。
按照古代官場的規定,新入職的官員在任職的頭一年通常節假日不休,此種情況稱為“伏豹值”。但是春節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果官員本身有意愿回家,一般還是可以回去的。
然而蘇軾卻沒有回四川眉山,因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回鄉很不方便,何況他唯一的親人蘇轍此時也不在家鄉。
眼看家家戶戶張燈結彩,準備團圓,蘇軾獨自一人守在冷冷清清的衙門里,于是就作詩自遣,打算寫完以后把這三首寄給遠在他鄉的兄弟。
這三首詩有一個序文:
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至除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是。余官于岐下,歲暮思歸而不可得,故為此三詩以寄子由。
“饋歲”為宋代的習俗,說的是每到年關的時候,鄉里鄉親們見面就會互相饋贈禮物。那么,他們到底送什么禮物呢?
南宋周密《武林舊事》記載:一入臘月,路上便可見挑擔者送酒肉,稱為“送年盤”。不計多少,主要在于表示祝賀。好酒好肉直接挑到大街上逢人便送,這種行為在如今看來也非常“豪橫”?。?/p>
“別歲”簡單來說就是如今我們講的“團年”,親朋好友在除夕前各種“聚餐”?!笆貧q”有的地方叫“守夜”,是指除夕晚上搞慶?;顒?,兒童們一直打鬧玩耍,通宵不睡。
以上三種風俗都是蜀地的風俗,按照周處《風土記》中的說法,這些習俗至少在晉朝時就已經產生了。介紹完了三首詩中的節俗,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原文當中有哪些精妙的語句可供我們引用。
二、《饋歲》中的精妙句子
《饋歲》——北宋·蘇軾
農功各已收,歲事得相佐。為歡恐無及,假物不論貨。
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置盤巨鯉橫,發籠雙兔臥。
富人事華靡,彩繡光翻座。貧者愧不能,微摯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節過。亦欲舉鄉風,獨唱無人和。
這首詩前面兩聯講的是臨近歲末農事已畢,所有的事情相輔相成,已經做到圓滿。為了慶祝新春的到來,人們爭先恐后地忙碌著,只怕趕不上趟兒,根本不計較要花多少錢財。
那么,各地的人們又是怎么慶祝春節的呢?蘇軾說:“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大小”??可匠陨?,靠水吃水。盛產什么就拿什么來過節,有錢有有錢的過法,沒錢有沒錢的過法。
雖然各地節俗有差異,但是也有大致相通的地方,比如,宴會的餐盤里,總少不了一條鯉魚,寓意是年年有魚(余)。
又比如,籠子里會放著一對臥著的兔子,兔子代表“吉祥如意”,又因此繁殖能力超強,代表“生生不息”。
詩的最后兩聯,蘇軾寫的自己的處境與感受。因為“伏豹值”不能與親人一起過年,不過他還想按照家鄉的風俗來過節。但是鳳翔與蜀地不同,于是蘇軾只能獨自吟唱,無人應和。
如果有人過春節因為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回家,就可以引用蘇軾這首詩最后的四句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了。
三、《別歲》中的精妙句子
《別歲》——北宋·蘇軾
故人適千里,臨別尚遲遲。人行猶可復,歲行那可追!
問歲安所之?遠在天一涯。已逐東流水,赴海歸無時。
東鄰酒初熟,西舍豕亦肥。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
勿嗟舊歲別,行與新歲辭。去去勿回顧,還君老與衰。
這首詩創作于蘇軾與友人告別之際,過年了,衙門里的同僚紛紛返回家鄉,臨行前與他道別,依依不舍的樣子,于是引發了他的感嘆。
蘇軾說,這個同事走了啊,最后還是會回來上班的。但是“歲月”過去了,我們又要到哪里去追尋它呢?問“歲”要去哪里安頓?答案是:遠在天涯。
“歲”已經隨水東流去了,它流向了大海,沒有歸期。此時,東鄰的酒已經溫了,西鄰的肥豬已經殺了。讓我們用這一日的歡欣,暫時撫慰那永恒的悲傷吧。
不要嘆息舊年的過去,因為新年最終也會過去。走吧、走吧,不要回頭了,歲月回贈我們的只有衰老。
如果要發朋友圈,“且為一日歡,慰此窮年悲”勉強可用一下。最后四句雖然寫得很妙,然而大過節的發這些傷感,怕會影響心情。
四、《守歲》中的精妙句子
《守歲》——北宋·蘇軾
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
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喧嘩。
晨雞且勿唱,更鼓畏添撾。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要知道一年將盡的時候,就像是一條蛇鉆進了深山大壑之中。它修長的身體已經隱沒了一半,留下另一半在外邊兒。
此時它的去意已決,已經無法遮掩了。在這種情況下,你不要想去逮住它的尾巴,雖然你非常勤奮,非常努力,但是最終也無可奈何!
可是人們依舊想要留住歲月,于是在除夕的夜晚,兒童們強打精神,努力睜著眼睛不睡覺。他們聚在一起嬉戲打鬧著,一直等待天明。
清晨的大公雞,你晚一點報曉吧,我不希望明天來臨,更害怕更鼓的聲音會增添歲月的痕跡。在燈下坐得太久,什么時候燭火滅了都不知道。起身望向窗外的天空,此時北斗星已經橫斜。
想想看,“守歲”真的有點好笑。難道你守著它,明年就不會過年了嗎?這只不過是一個心理安慰罷了,這說明我們在擔心蹉跎了歲月。
那么,這個問題到底要怎么去解決呢?真的想要珍惜時光,不如從今年就開始努力,趁著我們還是少年。
蘇軾《守歲》這首詩,用到蛇年發朋友圈真的是太合適不過了。一則是因為蘇軾在詩中,把“歲”直接比喻成了蛇。
二則是詩中“守歲”的節俗,展現了善良勤勞的中國人民珍惜光陰的一面。最后兩聯可以作為勸學佳句,發給親戚朋友中的小孩子。
結語
蘇軾這三首詩,給我們介紹了三個蜀地春節習俗。其中“饋歲”(互贈禮物)、“別歲”(團年飯)的習俗如今仍盛行,只是再也沒人挑著擔子上街白送美酒和佳肴了,“守歲”在川渝地區還是很流行。
另一些地方不流行“守歲”,然而現在的年輕人本來就是“夜貓子”,他們多半都通宵不眠,從年三十玩兒到初一。
不同的是,現在的年輕人有可能并不一定知道這個叫“守歲”,心里也沒有半點兒珍惜時光、憂心歲月流逝的意思。
千年前的那個春節,蘇軾雖身處異鄉,不能與親人團聚,但他卻以詩寄情,將對家人的思念和對春節的感慨,化作了一首首動人的詩篇。
如今,我們雖已遠離了那個古老的時代,但蘇軾的詩文卻如同一座橋梁,將我們與那個充滿溫情的春節緊密相連。在他的詩中,我們看到了春節的熱鬧與喜慶,感受到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祝愿所有人都能像蘇軾一樣,無論身處何方,都能以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感受每一個春節的溫暖與美好。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共同努力,不負韶華,不負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