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不同風(fēng),百里不同俗,江蘇各地年俗,有相同處,如守歲、吃年夜飯、祭祖、拜年、迎財神,但各地也有不同處,今天是大年初一,江蘇方志君為您盤點江蘇各地豐富多彩的新春年俗。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春節(jié),古稱元旦,俗稱過年。早起開門,先放爆竹三響,稱為開門爆仗,據(jù)說,放爆竹可以嚇退瘟神疫鬼。不過,這天還有種種忌諱,忌掃地,忌汲水,忌乞火,忌做針線,忌用刀剪,忌倒糞穢,忌用湯淘飯,忌說不吉利話。接著,點燭燒香,祭天地,拜祖宗。全家人都要穿上新衣裳新鞋襪,煥然一新,男女依次向家長叩頭拜賀,再往親友家去道賀,稱為拜年。長輩要給晚輩送壓歲錢。
據(jù)《南京民俗志》記載,大年三十晚上,講究的南京人家用封條把大門封起來,叫“封財門”,象征家里的“財”不會往外走,水井同時也要封起來。初一早晨,放完鞭炮之后,才揭開封條,把門打開,這叫“開門炮仗”,當(dāng)然也別忘了撕去井上的封條。初一這天,南京人家是不動火的,為的是讓操勞了一年的家庭主婦能夠休息下。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是狗日。民間傳說,這天是女媧造狗的日子。這天各地漢族都有出嫁的女兒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的民俗。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xiāng)親。禮物雖薄,但是反映了女兒對鄉(xiāng)親的思念之情,真可謂禮輕情意重。
正月初三是豬日
正月初三是豬日。這天也是小年朝,亦稱天慶節(jié)。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于是宋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jié),官員等休假五日。后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羊日。這天是中國民間迎神的日子?!叭颍枺╅_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這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籮,所謂折籮,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nèi),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這也是民俗所謂的“扔窮”。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是牛日。民間傳說,這天是財神的誕辰。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上海舊歷年有搶路頭的習(xí)俗。這天,人們?yōu)闋幚?,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這天也稱破五節(jié)。古人認(rèn)為,初一至初四的禁忌在這天都可以打破。據(jù)《燕京歲時記》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nèi)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于當(dāng)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mào)易矣?!肚羼灶愨n》也說: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馬日。這天古稱挹肥,人們在這天才真正開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進(jìn)入正月以來,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掃,廁所中的糞便累積,于是這天做一大掃除,然后祭拜廁所神明,并將平日污穢的廁所清掃干凈,所以稱為“挹肥”。諺云:“下田備春耕,窮氣送出門。”此言表示農(nóng)民從這天開始下田,準(zhǔn)備春耕。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xí)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彩為花、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fēng),也戴在頭發(fā)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xí)俗。唐代之后,更重視這個節(jié)日。每到人日,皇帝大賜群臣彩縷人勝,并且登高大宴群臣。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是谷日。谷日的風(fēng)俗是對寫有谷物名稱的牌位進(jìn)行膜拜,并不吃煮熟的谷物,蘊涵著重視農(nóng)業(yè)、珍惜糧食的思想。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生日,俗稱玉皇會。天公就是玉皇大帝,代表至高無上的天。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是石頭節(jié)。這天是石頭神生日。這天不準(zhǔn)動用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則會傷了莊稼。這天還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起房造屋,并有向石頭焚香祭拜、午間供奉烙餅的習(xí)俗。還有的地方流行抬石頭神的習(xí)俗:初九夜里,將一個瓦罐凍結(jié)在一塊平滑的石頭上,初十早晨由十名姑娘或男青年,輪流抬著瓦罐奔走。如果石頭始終不落地,預(yù)示著新年豐收;如石頭落地,預(yù)示著年成不好。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請紫姑日。最早記載“紫姑”的文獻(xiàn)是南朝宋人劉敬叔的《異苑》,大致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的嫉妒,并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里,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不過,中國民間敬奉紫姑并非因為她是廁神,而是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才得到女性的崇拜,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hù)神來祭祀。這天也是子婿日。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和女兒。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過老鼠節(jié)。相傳,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也有的說這天是老鼠的生日,于是人們圍繞著老鼠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節(jié)目”——敲遍墻角旮旯、藏剪刀、收舊鞋、燒老鼠洞、捏老鼠嘴、吵老鼠耳朵、嚼老鼠眼,不但表達(dá)了老百姓對老鼠的憎恨,還驅(qū)趕了父老鄉(xiāng)親們一年的辛苦勞累。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zhǔn)備慶祝元宵佳節(jié),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p>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上燈。上燈從正月十三開始,正月十八落燈,民間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說,還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不少地方尚有出嫁女請娘之俗。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是臨水娘娘誕辰。民間傳說,臨水娘娘姓陳,又稱順天圣母,生活在唐朝大歷年間,后來成為了拯救難產(chǎn)婦女的神仙。于是民間立祠奉祀。其實,這是婦女們在沒有地位、科學(xué)不發(fā)達(dá)的時代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護(hù)神,也是她們畏懼難產(chǎn)鼓舞自己的一種方式。除了祭拜臨水娘娘,這天還有喝亮眼湯、吃糟羹和試花燈等風(fēng)俗。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最有趣的節(jié)日。因為元宵節(jié)有張燈結(jié)彩、觀燈猜謎的習(xí)俗,故又稱之燈節(jié)。元宵上燈,唐代三夜,北宋五夜,南宋六夜,到了明代,朱元璋下令天下富商上燈十夜?;舴N類繁多,人神仙怪、花鳥蟲魚、家禽野獸均可成其造型,以竹木作架,紅色絲綢、布料、紙張等作燈衣。豪門廳堂、門首懸掛的宮燈和紗燈,有的鑲金嵌玉,有的飾以彩穗,有的題寫詩謎。紗燈因呈鼓球體,用三塊乙楠或竹篾釘成三腳架,把它掛起來,三腳分開,便可離地三尺垂懸半空,三腳合攏,又可手舉高懸。紗燈比宮燈的用途廣泛,龍燈、獅燈、花燈等雜耍多用紗燈伴舞。元宵節(jié)也有放河燈的。所謂河燈,實是漂浮在水上燃燭的花形燈籠。
來源:光明日報、方志江蘇 編輯:朱振鑫
關(guān)于江南文化播報
江南文化播報是一個關(guān)注江南,講述江南,播報江南的公眾號,文章部分來自江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江南文化》雜志。歡迎廣大作者惠賜大作,以文會友,歡迎關(guān)注傳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點擊公眾號名片關(guān)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