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稻為桑是國策,道長交給嚴黨去執行,嚴嵩將這件事交給了兒子嚴世蕃去做,嚴閣老心中想著讓胡宗憲做,比較穩妥。
胡宗憲看到改稻為桑,就知道這是一個死局,于是想用拖延,直接拖黃了。
可嘉靖太想要錢了,嚴黨也感到了壓力,嚴世蕃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腦洞大開,下令在端午訊將九個縣全部炸開淹了。
下一步就是低價兼并土地,改稻為桑就完成了,嚴黨還可以大撈一筆。
毀堤淹水田是作大孽,但在官員眼中,是執行上峰的命令,天塌了有大個子頂著。
呂芳都說,皇上心中裝的是九州萬方,淹一兩個縣都是小問題。
為了達到目的,必須做
浙江是嚴黨的地盤,一、二、三把手都是嚴黨的人。
雖然里面也分,胡宗憲是嚴嵩的人,鄭必昌是小閣老核心羅龍文的人,何茂才是鄢懋卿的人,總之是嚴黨浙江執行人。
嘉靖一直給內閣壓力,嚴世蕃也知道,要完成撈錢這件事,需要非常手段。
在嘉靖、嚴世蕃心中,要做事,犧牲百姓是常態,不在考慮范圍內。
嚴世蕃因皇帝的支持,覺得這件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反正有靠山,神不知鬼不覺,完成了,皇帝、官員都得了實惠,誰也不會追究。
于是繞過胡宗憲,直接給鄭必昌寫了信,讓他們去做。
這種事,小閣老還沒有糊涂到下發公文,只是私下寫信讓自己的執行人去做。
鄭必昌、何茂才自然也不會親自去做,也是讓下屬去做。
另一方面,鄭必昌將織造局拉了過來,楊公公原本就要完成50萬匹絲綢出口任務,大家相互幫助。
做之前,大家達成共識,為了完成皇上的任務,再苦也不怕。
大明官員的慣性
官員聽上級的,縣令聽杭州知府,杭州知府聽浙江巡撫,一級一級的傳導。
在這些官員眼中,完成任務是自己日后升官的資本,至于做這件事危害如何,不是他們考慮的。
上級讓你做,你就做,否則官也沒得做。
這些官員同屬于嚴黨,他們的利益訴求就是一直在臺上,就可以繼續撈錢。
官員都是向上服從,從來不管老百姓的。
況且對于浙江官員來說,毀堤淹田是為了推行皇上改稻為桑的國策,是為皇帝分憂。
再加上有嚴黨撐腰,毀堤淹田不僅不是壞事,反而是討好皇上和嚴黨的機會。
最終他們選中馬寧遠,這個人算不上嚴黨核心人物,只是胡宗憲的人,沒有太多靠山,腦子很軸,一心要為胡大人分憂。
馬寧遠屬于平時不關心老百姓死活,一心為上司分憂。他愿意為胡宗憲辦難事,背罵名。
他以為胡宗憲是嚴黨,所以必須聽小閣老的所有指令,而小閣老也不會坑胡宗憲。
他是農民出身,怎么可能不知道其中的道道,可他站在自己官員的立場,就要為上司做事。
突發狀況
胡宗憲,如果不是他對各方的利害關系了然于胸,就會被蒙在鼓里。
浙江官員他們設想,改稻為桑只要不發生民變,只要報一個天災就糊弄過去了。
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會自己被殺,被推出。
在浙江官員和織造局眼中,只有不完成改稻為桑,不給朝廷彌補虧空,才是一個死。
他們的格局中,只有自己。
浙江官員都站在掌權者的角度,考慮一切問題。
毀堤淹田是嘉靖帝的意志延伸,只要不鬧大,那利益鏈條上的所有人,都能撈到好處。
之后浙江來一個官場異類海瑞,他不遵循官場慣例,而是遵守大明律,浙江的事情就蓋不住了,嘉靖知道實情,原本都在桌子下面,可被端到桌子上,皇帝就必須查。
正如楊金水說的,有些事不上秤沒四兩重,上了秤一千斤打不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