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橫空出世,給我們獻上了一份新年大禮包。我在試用后,對比GPT,基本可以確定兩者是同一水平線的,可能互有千秋,總體兩者之間沒有拉開差距,但恰恰是這樣,令許多公知殖人的天,塌了。
這個年,他們過得相當憋屈。
我們知道,人工智能是這兩年,美國著力打造的新敘事,GPT的爆火,給美國帶來了新的國運級機會,有可能復制戰勝蘇聯的歷史。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得深刻理解,美國為什么能在80年代,徹底拉開與蘇聯的差距,絕不僅僅是半導體產業革命那么簡單。
蘇聯自誕生之日起,就有一個巨大的缺陷--生產力落后于西方。
這使得蘇聯的經濟發展,相當依賴西方的技術輸入,蘇聯歷史上,一共出現了2.5次生產力革命,第一次是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這十多年時間里,又分為兩個前后兩個階段,前段是1929年前。
這一時期,蘇聯的技術輸入,主要來自德國,因為德國戰敗了,很多軍工技術,就被禁止發展,于是德國就想辦法,本土不能發展,那我就和蘇聯合作,在蘇聯試驗,斯大林呢?自然也不反對。作為回報,蘇聯獲得了相當一部分德國的軍工技術,生產力有了不小的進步;
但第一次生產力革命,真正的高潮在1929年后,由于大蕭條,西方尤其是美國,許多公司沒有生意,蘇聯這個大客戶適時出現,許多美國公司為了搶生意,大打價格戰,使得蘇聯以白菜價,買到了一大堆技術。比如蘇聯第一個現代化汽車廠,就是這一時期,和通用合作的產物。
借助“大蕭條”,蘇聯的生產力實現了大飛躍。
第二次生產力革命,則是二戰后。在二戰中,蘇聯雖然傷亡慘重,但也收獲巨大,不僅將勢力范圍擴展到了西歐,組建了華約集團,還從德國得到了大批技術和技術人員,比如導彈技術,最精華的研發人員,被錢學森帶著美軍拿到了,蘇聯退而求次,找到了三四千名相關的技術工人。
正是憑借在德國的大量繳獲,蘇聯在二戰后,再次實現生產力的飛躍。而第三次生產力飛躍,出現在50年代,實際上只是飛躍了一半,其底子還是從德國繳獲而來的技術,比如噴氣式戰斗機、各種導彈。蘇聯自身發展出來的也有,包括衛星、載人航天、原子能發電站,只是規模不夠大,數量也不多。
而且客觀地說,這一次的生產力進步,沒有給蘇聯帶來太大的變化,更多只是軍事上的加強,到60年代中期,便戛然而止了,因而只算半次。這2.5次生產力革命,大家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
是的,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技術源于西方。換句話說,沒有西方的技術輸入,蘇聯寸步難行。
正是看清了這一點,美國加大對蘇聯的技術封鎖,70年代開始,蘇聯便不再能得到多少技術,而西方陣營,卻進入了半導體革命,一邊是停滯,一邊是革命,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大,到80年代已經無可挽回。
有這種成功經驗,美國自然而然想在中國身上復制,而且確有希望,畢竟中國在過去四十年的生產力進步,除了小部分是我們原創,大部分確實是來源于西方。
那么在理論上,只要美國像對待蘇聯那樣,對我們進行嚴格的技術封鎖,自己再進行Ai革命,就可以再次上演冷戰勝利的場景,所謂“小院高墻”,就是如此,很多公知期待的,也是這一點。
只是,他們忘記了一點:中國,不是蘇聯。
無論蘇聯還是其他國家,之所以被西方封鎖一段時間,就會落后,根源在于兩點,一是他們的市場規模太小,不足以支持創新。我們要知道一個基本常識,生產力發展,本質上是為了對應市場需求。有需求,才會有發展的積極性,而西方在組建了“大西洋聯盟”后,有了一個統一大市場。
這個大市場的GDP,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占世界比重過半,在利益的誘惑下,西方企業更舍得砸錢,生產力突破就更有希望。反之,大多數國家的市場小,企業舍不得砸錢,國家雖然可以補貼一些項目,卻不可能補貼所有,就算單一項目,也不可能無限期補貼,導致生產力突破的可能性就低。
二是存在體制僵化的問題,蘇聯的計劃經濟就是典型,僵化的體制,必然不利于創新,不利于發展出內生動力。而西方的經濟自由度,在很長時間里相對更高,不那么僵化,能夠吸納大量人才,進而推動創新。
無論蘇聯還是日本,都無法突破這兩個問題,蘇聯的市場不算小,體制卻很僵化,日本體制倒是不僵化,但市場又太小。
然而以上兩個問題,在中國身上都不存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是世界最大,天然有利于刺激創新,中國也不存在體制僵化的問題,很多蠢貨會噴中國的創業環境不好,但實際上,我們遠強于日本。
比如,就風投環境而言,中國盡管和美國還有差距,卻足以吊打歐洲和日本。以風投金額為例,中國初創企業在2024年,共獲得了超過4300億融資,這個數字和美國差不多,而日本還不到300億,可見中國的風投之活躍。
所以,試圖用對付蘇聯那一套,來對付中國,注定是徒勞的,只是美國習慣了路徑依賴,總覺得中國不靠美國技術,就不能發展,結果很快被打臉,不管六代機還是DeepSeek,都是對美國的狠狠打臉。
“小院高墻”,就是自取其辱。從今往后,“小院高墻”再無意義,我們打開了自己的一片天。
當然,美國很多人是無法接受的,比如山姆奧特曼,竟然直接破防了,抹黑DeepSeek是復制的。身為世界頂級企業的CEO,這點肚量未免太小了,真是個笑話。
而奧特曼的舉動,也是美國的縮影。許多美國人認定,中國不可能發展出新技術,如果有,一定是抄襲了我們美國的。包括很多公知殖人,也是這個調調,他們沒有勇氣面對現實,繼續掩耳盜鈴也挺好的其實。
畢竟,公知的本質就是中間商,只有美國繼續強大,美國繼續作為世界的引領者,他們這些中間商才有飯吃,一旦中國有了內生動力,就不需要這些中間商了,所以中國必須是落后的、無知的,需要他們去拯救、去啟蒙的。
其實,六代機首飛的時候,美國人也是這個調子,我翻了很多美國網民的評論,90%都覺得中國在抄襲美國,問題來了,美國都沒六代機,如何被我們抄襲呢?
美國網民的意思是,波音和洛馬早就展示過六代機的設計圖了,就是大三角翼和蘭姆達翼,現在,中國兩個六代機,一個是大三角翼(成飛),一個蘭姆達翼(沈飛),還說不是抄襲?
如果抄襲PPT也算抄襲的話,我只能說,由他們去吧,對于一群自以為是的傻子,我們不應該試圖說服,因為你不可能說服,應該做的是贊同他們的一切觀點,把他們變成大傻。
人家想當傻子,你是無法阻止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