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人的第一本散文集,在這樣一個秋天里,歸集成冊,意義有所不同,這是一次情感的歸整,也是一段人生旅程的總結。
一
喜歡寫散文隨筆。這源于我的性格和境遇,性格上我既張揚隨意又收斂拘謹,境遇上我一帆風順之后艱辛備嘗命運多舛,因而在生活上我只有隨遇而安,胸無大志隨心所欲而又不甘沉淪。我如一顆小石子,被生活和命運的激流一路沖擊,最后成為被晾在岸上的無棱無角的鵝卵石。
痛后余生,我的心還是熱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溫暖。這溫暖來自于我的親人,朋友,來自于我的日常生活。這溫暖也時刻激發我發光發熱。寫作便是我的一種生命存在,也是我給這個世界的一縷溫暖。散文隨筆的寫作散淡而隨意,我常常是有感而發,不能自已,這個過程讓我的心靈得以安托,書房便是我的“棲心齋”。
隨著年歲漸增,我開始明白,一切的擁有都是僥幸,無常才是生活的本質。慶幸的是,這些年筆耕不輟,隔三岔五,在心平氣和之際,用筆頭記錄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些文字雖然稚嫩,卻深深鐫刻著我人生的酸甜苦辣、悲辛歡悅。寫字讓我收獲,增長見識。寫字讓我踏實,寫字讓我充盈。這是我的幸福,我的歡欣。我經常奢望自己的作品有份量,扎根在閱者的心里,像瓦列里,像盛開的菊花,裊娜,怒放,紛繁,也奢望自己的文字智慧,機警,活潑,細密,一絲不茍包裹著我樸素的思想,寂靜的核。
這么些年來,我堅持業余寫作不輟,至今在《中國散文》《福建文學》《山東散文》《甘肅文藝》《甘肅日報》《東京文學》《西部散文》《中國稅務報》《甘肅稅務》《張掖日報》等國內報刊發表散文等文學作品130多篇,有10多篇作品獲省、市級獎,并被收入有關選本。2011年,順其自然地成為了中國散文學會和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這些年來,我用文字記錄平淡瑣碎的生活,也用它排遣生活所夾帶的無聊與苦悶。當初是寫在紙上,后來存在電腦里,再后來也就跟著潮流寫起了博客。其實,一直以來,就有朋友鼓勵我把自己的作品整理一下,出本書。我往往一笑了之。曾經,也有系統內同事籌劃出版作品集,邀我加入,卻在最后關口又惶恐退卻了,怕自己粗糙的文字因自我而困窘,因乏味而傷情,枉自辜負了閱者和自己的那一片真心。然而人間如夢,世事如棋。如今,因為某種機緣巧合,我卻又如此認真的要將自己這些年來的文字整理出版,給朋友一個交代,給自己一個慰藉。
我深知這些文章還很單薄,會貽笑大方,我權且把它們當做一塊磚頭,墊在自己腳下,好向高處出發。
二
一位作家說:“寫作是搭救人生虛無的一條船。”其實,一個在深夜里提起筆來寫作的人,心中一定是有隱痛的。因為,生命的痛苦與憂傷無處安放。一個人精神的痛苦,其實沒有任何人能分擔,似乎只有文字可以擔當。
差不多用15年時間,我斷斷續續寫下了180余篇50多萬字的文字。在此集中,我選擇了已經發表過的90余篇文字,可以算做是我這15年來的心路歷程的一個總結。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卑微的人物,按道理我所寫的所有物事和我所有經歷也算不上有什么特別的價值,因為有些文字往往是因為人的身份和份量而顯示價值的。
回望,人生如夢。這星星點點的散篇短章猶如夢的片斷,連綴起來,成為生命風景的蒙太奇。這讓我欣慰,這也是我生命底色、人生和心靈歷程的片段寫照。文以載道,書為文之集成,珍貴,乃至于神圣。這也是我敢于把這些文字結集的自信。我把這些文字分為四輯。
其中第一輯《心靈雯光》。本輯主要以微小的生活和日常起居的細節為端點,把過往的一些生活點滴、心靈感悟、心情隨想等,以文字的形式定格留存,更多的記錄自己內心感受。所以,文字就多了些生活瑣事,所謂“饾饤之學,閭巷之談”一類了。
第二輯《城市符號》。此輯中的文字主要是寫了20多年來在古城生活的變化,它們是我工作之余的一盞螢火,上班路上的一絲遐想,抑或枕邊的一道靈光。文字雖然稚嫩,但敝帚自珍不忍丟棄,于是翻檢粘貼,勉為其難。所有文字大致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既無分門別類,也無刻意雕飾,只言片語,雪泥鴻爪,庶幾就是我庸常生活的原貌。
第三輯《血脈鄉土》。在該輯中,我用比較多的篇幅,回憶自己的童年、少年,曾經求學、干活,乃至游玩過的地方,力求通過一段段昔日生活氣息的記敘,呈展鄉村的生存狀態,以及記憶后的判斷,回味,為時代存照。過去的生活片段是不會再現了,當時的人,與人經歷的事,與人的感情,意興,幸有筆錄記述,未得與時湮沒。
第四輯《山河屐痕》。此輯共收錄了25篇文字,無論山川草木,鄉村田園,曠野幽谷,每身臨目矚,都有一股舒心、愜意、恬適,美好的氣息生發于心底,舒緩悠游的散布全身,深意為一種享受。只是經歷平平,見識無多,既闕臨世之高遠,也乏懷古之深沉,又人微語淡,很難為山水增色。
四輯文字,構成了我用散文形式寫成的一冊凡人的生活記錄,希望通過我的文字,能夠為幾十年人生變化劃出的淺淺的軌跡來。
三
我從2004年開始寫散文和隨筆,回顧走過的來路,自己斷斷續續寫下了許多文字,欣喜過、彷徨過,文學神圣而莊嚴,我在這條路上走得太慢,成績平平。而且,因為早年時,我敗于自己的生活,艱辛的歷程,使灰色和黑色成為沉積在我內心和精神的某種顏色。多年來,我是帶著這種深潛在內心中的顏色生活著。不論我行走在城市還是鄉村,是陽光普照還是陰雨綿綿里,這種顏色始終跟隨著我。當然,這樣的底色無疑也影響了我認識世界、認識事物的能力,多半時候,我是偏執的,悲天憫人的。不過,當我反復接近它,從不同的方向沖蕩開去,這樣的顏色竟然也幻化出絢麗的色彩。
因此,在灰色和黑色成為沉積在我內心和精神中的一種顏色時,我的文字是滄桑的,同時也需要閱者像扒開茂密的水草尋找魚兒時那樣看。不論你唏噓不已、長吁短嘆,她就在那里,像極了日常的生活,平鋪直敘也好,跌宕起伏也罷,實實在在把過往的時間裹挾。所以,這種風格一直以來成為我標志性的寫作方向。但其內容都是我的經歷,都是現實的,都是在場的,都是扎根生活的。這些年來,我的寫作沒有離開我的生活和生存環境。所以寫作對我來說,更多的像是某種清洗行為,我試圖通過寫作清洗生活和境遇施加給我內心和精神中的灰色,以恢復我光亮的本性,恢復我的真情實感。
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這些文字屬于自已情感性的記述,整理的時候曾經試圖刪去一些重復的情節,但是一旦刪去,單篇閱讀時候自然就少了一些厚度。經過考慮,還是保留了原來碼字時使用的情節和當時那種一氣呵成。還有,內文涉及一些人或者事,甚至有些針砭,都屬于我個人的真實記憶和情感流露。我希望有關人士讀到有些文字時,能夠寬容并尊重我這一份真實的情感。
我已年載半輩,其實像我這樣年歲的人,大都是一些心懷感激而又多多少少有些喜歡懷舊的人。幾十年過來,值得感激和記憶的人與事實在太多太多。如果時間允許,我會在不久的將來,再做一場紀錄,為歷史、為社會,當然也為個人再留下一些“曾經走過”痕跡。
感謝一直喜歡我的文字的朋友們,感謝永遠支持我的父母和親人。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撐,我在暗夜里孤獨、寂寞的寫作,不知道會走向何處。
舉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