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網絡上悄然興起一個新奇的概念——“青年養老院”。乍一聽,“青年”與“養老院”的組合,似乎有些違和。點進去一看,才知道所謂的“青年養老院”,實際上是面向年輕群體的新型休閑與社交場所,通常選址在風景如畫的鄉村或生態環境優越的郊外。
當今社會,年輕人面臨著來自職場、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青年養老院的出現,讓他們可以暫時放下沉重的包袱,在山林中漫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談天說地,盡情地放松身心。
有報道指出,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全國自稱“青年養老院”的場所起碼超過2000家,遍布20多個省份。隨著這一風潮的興起,一部分網友認為青年養老院為承受巨大生活壓力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喘息空間;部分網友則對此持批評態度,認為這是“躺平文化”的體現。
這種擔憂并非毫無道理。但從網絡上的分享來看,雖然青年養老院里的生活看似閑適,這些年輕人并非消極度日。他們有著清晰的目標和規劃,只是不再盲目地隨波逐流。在面對生活的壓力和迷茫時,他們選擇在這里暫時停下腳步、調整狀態,全身心地擁抱當下的生活,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方向。
對于年輕人來說,要明確青年養老院只是一個暫時的休憩空間,并非對生活的逃避。放松身心、調整狀態之后,應該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與堅定的信念回歸現實生活,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對于社會來說,要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態度看待這一現象,給予年輕人更多支持與引導,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發展道路。
作為新興業態,也有不少網友分享“踩坑”的經歷,“貨不對板”的現象屢見不鮮。“青年養老院”運營者應加強自律,保證服務質量,做到宣傳與實際相符;相關部門也應盡快出臺相應的監管政策規范運營,保障年輕人的合法權益。
原標題:《當年輕人住進“青年養老院”|新民隨筆》
欄目編輯:趙菊玲 題圖來源:東方IC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陳佳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