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融創公告完成北京壹號院項目債務重組,根據協議,中誠信托確認融創之前已支付的16.35億元用于清償本金,并減免違約金,重組后的債務還款期限延遲到2029年1月。
北京壹號院是融創于2019年1月從泛海控股手中收購而來,前身為北京泛海國際項目1號地塊。當時一并收購的還有上海董家渡項目,兩個項目總對價為148.87億元,融創支付了現金125.53億元。
董家渡項目開發的上海外灘壹號院項目三開三罄,銷售金額215億元,成為上海市年度銷售額TOP3的住宅項目。隨后,上海壹號院二批次今年1月入市,銷售額66億元,去化率超96%。
這兩個項目,都是融創的當家花旦。
不僅如此,1月21日,融創公告完成154億的境內債務重組。對融創來說,一場“以時間換空間”的資本緩刑,正在融創的自我救贖之路上演。
但是,接盤方不是救世主,資本更不是。他們更像是被困在債務重組里的囚徒。
不管是融創,還是債權人,債務重組的邏輯,都是建立在地產復蘇的幻覺上。我一直強調,只要地產銷售持續低迷,國內資產價值沒能進一步推高,國內任何一家開發商都無法自我修復資產負債表。
根據機構數據,2024年融創全年銷售471億,排名19位。但是在2024年的中期財報中,融創的銷售毛利已經是負值:
-5.28%,一套200萬的房子,虧損超過10萬。
作為爆雷房企的代表之一,融創這種負毛利銷售,以價換量的操作毫無爭議。但只要房企進入負毛利銷售周期,就代表其失去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減值也好,以價換量也好,本質上只是延緩宣告死亡的時間。因此,資本市場預期的慶功宴,還需要地產整個市場的托底。
房價,要漲起來。
不然的話,看似成功的重組,只會是債權人、開發商、地方政府工具枯竭的無奈選擇。這并不針對融創,先來的恒大是如此,風聲四起的萬科也是如此。
我一直說,融創是我非常喜歡的開發商,白衣騎士孫老板,也是爆雷房企中非常有魄力的一個。不僅是孫老板的路子野,還有是孫老板的膽子大,他一開始就賭上了自己的身家為融創的債務保駕護航。
融創的債務重組也是爆雷房企中比較順利那一個。盡管重組方案怎么看都是一個無奈的買賣,但融創還是最有可能活下來的那一個。
資本不是傻瓜,重組的手術刀,不會刺向自己的喉嚨。
因為融創的大多數存貨,是核心區的好貨,大多數貨值,是真實的貨值。它的土地儲備,超過70%都集中一二線城市。
但債務的緩刑,從來都不是免刑。融創的債務重組,不僅僅是資本的自我安慰,更像是一場對中國地產的“押注”。
要么經濟靜音,要么市場狂歡。
持續了二十年的地產押片,戒斷反應比我們想象的要強烈。
學習強國,走進新時代
關注一下,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