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當下的房地產,就像一位身材好又美貌的小姐,總有人想上她,但又人人罵她臟。
各位主子好,每周一叨,理性開炮,我是叨主周一叨。
過去兩年,可以說,地產行業經過多輪專家會診,多次跨科室診斷,不但病痛未解,似乎愈加嚴重了。就像近日那位頂著烈日高溫去世的老藝術家,兩眼呆滯,眉目渾濁。
而涉身其中的優秀企業如萬科,融創,龍湖,新城等,也幾近茍延殘喘,鼻孔出血,只剩下了遠方,再也沒了詩。
尤其,新城控股的局面更為值得說道。
從今年1月份傳出農民工去上海總部打地鋪討薪,到5月曝出新城控股把常州的總部新城國際大廈8000多萬賣掉;
從6月新城商管進行區域高管大換防,到7月11日新城悅物業正式從恒生物業服務及管理指數中剔除…
外界聲音是紛紛擾擾,真實狀況是云里霧里。為了解讀清楚新城控股當下的現狀,叨主匯總整理了多方資料,希望通過本文,能讓你讀懂新城控股。
新城控股當前面臨多重挑戰,企業經營壓力顯著增大,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財務危機持續加劇
1.銷售斷崖式下滑:2024年合同銷售額同比暴跌47.13%至401.7億元,2025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再降56.15%,住宅銷售疲軟導致現金流銳減。
2.債務壓力高企:短期債務缺口達65億元,經營性負債(欠供應商及工程方款項)高達420億元。母公司新城發展以11.88%高息發行3億美元債“借新還舊”,融資成本創近三年新高。
3.資產抵押接近極限:核心資產“吾悅廣場”賬面價值1230億元中已抵押1025億元,剩余融資空間不足200億元,經營性物業貸接近天花板。
二、經營模式面臨挑戰
1.雙輪驅動失衡:住宅銷售持續萎縮(2024年毛利率僅11.72%),商業地產雖貢獻128億元收入(毛利率70.17%),但過度依賴抵押融資(抵押率84%),租金收入難以覆蓋債務。
2.土儲結構拖累:60%土地儲備位于三四線城市,資產貶值風險加劇,2023年計提減值55.96億元,占凈利潤758%。
3.轉型效果有限:代建業務覆蓋160城但規模尚小,輕資產模式難解燃眉之急。
三、人事震蕩與治理風險
1.高層頻繁變動:創始人王振華回歸后,副總裁倪連忠、毛峰等元老被免職,董事會秘書及獨董辭職,2025年7月商管板塊7名區域總經理輪崗,暴露人才短缺。
2.關聯企業風險傳導:子公司新城悅服務曝出23億元資金“體外循環”,審計機構普華永道辭任,引發財務獨立性質疑。
四、社會信任危機
1.農民工集體討薪:2025年初河南建筑工人赴上海總部維權,反映應付工程款拖欠嚴重,企業信用受損。
2.退市風險隱現:連續兩年財報被出具“持續經營重大不確定性”審計意見,若2025年未改善可能觸發退市。未來展望企業正通過出售資產(如常州總部大樓)、收縮住宅開發(2025年新開工面積再砍38%)等舉措自救,但銷售疲軟與融資受限的雙重壓力下,資金鏈緊張局面短期難逆轉。商業地產能否持續“輸血”、管理層能否穩定戰略方向,將成為決定其生存的關鍵。
未來展望:
企業正通過出售資產(如常州總部大樓)、收縮住宅開發(2025年新開工面積再砍38%)等舉措自救,但銷售疲軟與融資受限的雙重壓力下,資金鏈緊張局面短期難逆轉。商業地產能否持續“輸血”、管理層能否穩定戰略方向,將成為決定其生存的關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打,對個人是,對企業也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