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樓市最讓人憎惡的房子:
就是專門欺負窮人,收割窮人的房子。
買入之后,讓本就資金不多的剛需,套的更牢了。
遠郊養老別墅,收割剛需老人
最近王朔很火,說本來想去一個喜歡的地方養老,沒想到老了還只能住在北京,因為經常去醫院。
養老這事,本質上一定是方便為主的,詩和遠方都是扯淡,但是架不住有的項目主打詩和遠方騙你上車,最后賣都賣不掉。
我之前就寫過一篇文章,吐槽過恒大海上威尼斯這種殺豬盤這種房子,是割向中產的最后一把鐮刀,讓一車又一車老年人被坑的血本無歸。
最近,我們發現這個現象又多了起來,只不過收割的變成了預算不太高的本地剛需老人,發生的地點也變成了上海本地。
我們今年遇到了很多上海本地的阿姨、爺叔來找我們咨詢,他們的購房畫像都十分相似:
他們并不是上海本地的富人,一輩子也只有那么一套或者老破小在手里。
年紀大了,看手上的房子在跌,想著買套房子改善一下,預算其實也不高,老破小賣掉最多也就是四五百萬的水平。
看了一圈的房子,都不太滿意,突然在視頻平臺上刷到那種上海郊區的、四五百萬就能買到的別墅。
藍天白云、院子露臺,詩和遠方的情懷、院子種花的安逸讓他們一下子上頭了。
某環滬別墅(僅作參考)
去到項目上一看,一輩子住老破小的他們直接被那個漂亮的別墅樣板間洗腦了,無論如何都要買一套。
這樣的情況,我們今年遇到了太多。
老年人上頭可能比年輕人還要犟,咨詢現場真的有點拉都拉不住的感覺。
如果對樓市有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
在上海四五百萬能買的別墅,位置大概都貼著上海的邊界線了,甚至有些就在環滬。
這樣的項目,第一它肯定不適合養老。
因為周邊一點配套都沒有,甚至還不如當年恒大海上威尼斯那些靠著景區、整體開發的樓盤。
養老最重要的是方便和近,靠著醫院地鐵菜市場才是王道。
第二,他這些區域,就屬于上海永遠都無法開發到的區域。
上海現在連外環邊上都沒辦法完全開發起來,什么時候才能把你上海邊緣和江浙交接的地方搞起來?
這種地方就一定不可能有接盤俠,買了必然是要砸手里。
第三,別墅也不適合普通人買。
之前我就寫過一個文章中產們,勸你別做買別墅的夢,提到過別墅的保養成本其實很高,不適合預算不太高的普通人去打理。
尤其是年紀大的朋友體力不好,裝修就是個費體力的事情,后面住進去的時候,收拾就更累了。
話說回來,這些項目收割的并不是原來買文旅盤那些有閑錢的中產;
恰恰是這些在上海比較底層的剛需老人們,也就是窮人們,這點就比較可憎了。
一輩子的心血,辛辛苦苦積累的那幾百萬積蓄,砸在這種項目上真的是萬劫不復了。
比較典型的項目我就說三個方向,因為很多項目都還在賣,指名道姓的也不好。
一個是嘉定郊區某個院子很多的項目;
一個是浦東南面某個離動物園不遠、那種幾十年發展不起來的“被拋棄”板塊的別墅項目;
另外一個,自然就是某生態島上的別墅了。
建議大家理性避坑,也勸自己的父母別上頭。
恒大海上威尼斯的故事不一定只發生在環滬,也可能發生在上海。
房子不會賣,價格不好談
賣房策略輕度咨詢
開發商編制“大餅”的區域
賣房子靠畫大餅,在樓市是屢見不鮮的。
但是作為預算只有兩三百萬的剛需,卻恰好很是缺乏對于“餅”的真假的判斷能力:
一方面預算不多,能選的地方本來就有限。
另一方面消息來源渠道有限,對上海的了解也有限,在開發商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下很容易被“洗腦”。
但是真正令人憎惡的是:
有些遠郊地帶的房子,開發商就利用了普通剛需比較“小白”的認知水平,為了賣房子會硬去“蹭”一些規劃,甚至編造出來一些“不存在的”的大餅,讓大家激情上車。
這種現象常見于上海遠郊,那些新房難賣的區域。
比如眾所周知、因為難賣而封盤的松江小昆山板塊中海·九峯里,就是個很典型的案例。
小昆山這地方,相對松江宜居價值高地的大學城、新城來說,小昆山是實打實的工農業混合居住區,拉胯的鎮級配套、滿滿的城鄉結合部即視感。
不過沒關系,我這里差,就蹭松江的其他地方的熱度唄,于是就有了如下的宣傳(截圖來自某行業大號)。
雖然這地方跟G60的核心區新橋、跟松江新城的核心區都不搭邊、更不靠新天地,但都還是蹭上了。
如果對樓市已經有經驗的朋友可能覺得這些很傻,但是真的會有人相信,尤其是剛需小白們。
但是一旦信了,結果就是大概率要虧慘了。
這項目新房沒賣完的時候,自己的價格就從4.3萬降到3.6萬了,早買的朋友,直接看到自己的新房破發了,簡直不要太慘。
這種遠郊的區域太多了,奉賢的柘林、嘉定外岡、青浦白鶴都是如此,賣房子沒辦法到處蹭概念。
當然,蹭其實也還好,更過分的是有開發商會編造大餅。
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寶山羅店的商品房組團。
因為遠郊無地鐵,光有產業園還不足以說服剛需們——
當時,一群開發商們直接憑空創造了一條地鐵出來:T1羅羅線。
這個東西號稱可以從項目門口接駁大家到地鐵站——但其實這個就更搞笑了,純屬開發商們“原創”,因為當地從來就沒有規劃過這玩意。
這樣的房子,結果自然就是——破發。
萬科啟宸當年的開盤價3.8萬每平,直接跌了9000塊下去,要知道這時間跨度可是五六年,并不是買在所謂的“市場高位”。
當然,即便是有些地方真有項目有規劃,也可能被過分夸大其功效。
比如奉賢的東方美谷,發展的的確好,但是基本上是個奉賢的新房都說自己能吸引到東方美谷的產業客戶。
東方美谷實際發展的的確是不錯,但是遠遠沒有開發商吹的那么上天——自然也不足以支撐奉賢那么大體量的新房。
而結果自然也是破發。
2018年西渡新房中鐵建香榭國際高層產品均價3.8萬/平,2024年最新二手成交價跌至3.1萬/平,每平米凈虧近7000元。
2019年金匯新房天和前灘時代開盤價3.05萬/平,如今也跌至2.68萬/平,相當于原價打了88折!
其實這些地方,本質就是抓住了剛需買房上車唯一會看的兩個東西:
產業和地鐵,但是這倆東西如今都不太容易實現了。
以時間軸來看,上海的人口在2015年就是階段性的瓶頸。
人口停止高速增長,對應的就是上海的發展在階段性達到了瓶頸——產業到了存量時代。
而人口大增量時代結束,也對應了樓市格局變化的停止,因為人不夠,就就很難誕生出新的好地段。
地鐵這種設施,如今也是建的越來越慢,大前提和產業類似。
這種情況下,郊區的任何一個項目,吹這倆東西,你都得當心一點:
看看那個大餅到底是實心的還是空心的,或者干脆就是只有包裝袋里面沒有餅。
最討厭的是那些看似有些利好,但實際上內里空空如也的地方——
你根本無法一眼看穿背后的真假,這時候就得多多調研一下,或者找明白人問問了。
市區高溢價老破小
今年環線有個比較巨大的改變,就是也會從居住視角去分析一些板塊的性價比。
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預算不是都一兩千萬,沒法都上車新房或者保值性好的區域。
而對于長期在上海發展、手上資金有限的朋友來說,總歸要有一個住處安生立命。
因此我們今年也從自住性價比的視角,分析了一些跌出了“性價比”的存在上海這些地方的房子,跌出了極致的性價比!。
說起老破小這類產品,如果要買,大概就是幾個原則:
第一,優先市區。
這點毋庸置疑,無論是為了學校、地鐵還是搏拆遷,都得是市區更有幾率,大邏輯就是上海開發資源全面回歸市中心。
第二,盡量去買那些靠著“稀缺不可替代資源的”老破小,比如核心地段或者產業區。
這個很容易理解,不贅述。
第三,優先買老破小里面,產品比較新的那種。
比如90年代左右的福利分房社區、動遷社區,一般來說會比70年代那種“宿舍戶型”,品質好一點也宜居一些。
不過我們今天可以細化一點,就是我們相對更加推薦CAZ邊緣的、疊加以上幾個優勢的老破小。
而市中心尤其是比鄰豪宅區的老破小,我們反而不是特別推薦:
第一,豪宅地段的配套大概率和買老破小的人沒有任何關系,反而不宜居。
對于普通人來說,挨著地鐵和便利店的作用,遠大于挨著愛馬仕旗艦店和恒隆廣場。
市中心的豪宅化,配套的高檔化,對應的就是普通人更不宜居。
第二,高額的地段溢價,難漲易跌。
比如梧桐區里面,動輒都是十幾萬單價、房齡超過70年的里弄老破小。
這種老房子,如果你關注過就知道,近些年可是跌得很慘,本質上就是虛高的溢價。
因為這些房子跟老洋房、或者風貌別墅沒有價值關聯性(錨定效應),和市中心那些普遍意義上的老破小還是不太一樣的。
市中心的區域開發舊改是聯動效應,整個板塊價值和價格鏈條可以聯動。
梧桐區里面,大佬住在老洋房里院子房子三百平、兩百平,房子一套一兩個億,出門車接車送叫享受鬧市中的繁華——
人家是收藏品邏輯,不是商品邏輯。
唐宋八大家的畫賣三個億,不會讓隔壁擺的那個印刷品也跟著漲價,本質就不是一個賽道。
這種虛高,只是讓你花了更多的錢,卻享受不到應有的居住體驗,而且很容易虧。
第三,就是這種市中心的老房子,大多數都是非常老舊的里弄社區,居住環境很差。
很多人心有向往是因為市中心的高樓大廈或者梧桐成蔭,誕生實際上并沒有沒見過滿地蟲子、老鼠、雨天的惡臭以及樓上樓下隔壁咣咣響的噪音。
客觀從市場的流通性上,這種房子的接盤俠也并不多。
拿著十萬以上單價買老破小的人本來也很少,未來會越來越少,這種房子,流通性也是大問題。
你去買了,那被收割的就是你了。
私信免費標的選擇咨詢
結語
我們之前聊過很多次,上海的剛需,進入了買房“虧錢時代”。
大部分剛需社區,買入都很難跑贏大盤。
剛需群體上車,反而要更加謹慎:
畢竟資金有限,買錯,真的是辛苦工作十年都白忙。
篇幅有限,很難一次性把剛需選房的思路說透。
具體買哪里的房子不會被坑,歡迎文末留言,也可以線下來跟我們交流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