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易書生
本來是想在京郊找一處逛大集的地方,卻將視角轉向了通州。雖然距離四九城不遠,除了二十多年前初到京城去通州探望一位老同學,前年接送過幾次在那里大一新訓的兒子,還真沒有轉悠過景點,旋即打定主意,乙巳大年初二,全家驅車前往通州,直向漕運碼頭,那里的“大運河新春游園會”聲勢正隆。
穿過北京城市副中心再向南轉,游人如織,車流擁擠,一座臨時搭建的艷紅彩門,以及大片紅黃相間的燈籠,在灰色的冬季顯得格外醒目。雖然沒有綠色襯托,卻有涌動的人流,洋溢著斐然的生機活力。
隨著人流,人聲鼎沸處,是順河路兩側的廟會攤位,一側是一排整齊有序排列的一個個仿古琉璃頂小攤位,吆喝聲中向游客兜售著美食、飲品。另一側則是硬山頂仿古建筑,有“北京大運河郵局”“大運河傳統文化體驗館”“福侸瓤”等特色招牌。
很想看到那些即便是斑駁卻透著滄桑的老建筑,便快步在人流中穿梭,河岸開闊處,一座仿古牌樓鮮亮地閃現眼前,牌坊上書“漕運碼頭”,黃色琉璃瓦彰顯著“皇氣”。遺憾的是,與對面的建筑群一樣,明顯也是仿古的,連數十步之外的“通州客碼頭”石牌坊,也透著那股“上周”的氣息。來的路上查閱資料,就看到有文章說漕運碼頭是為拍攝某個電視劇而搭建的,這里的碼頭、倉場、瞭望臺、閘壩、泊岸等一應俱全,可以再現歷史的繁華和漕運物流的細節,足以給人們提升歷史的體驗,但是,對我等“好古”之人卻少了一種滋味。
站在碼頭瞭望靜靜的河灣、逶迤南去的河水,算是找到了那一絲歷史的滄桑。是的,至少這一段大運河是真的。
遙想當年,不,遙想兩千五百多年前,大運河開始挖掘,這一條歷史的河流,便不乏吳王夫差、魏惠王、秦始皇等人物的歷史身影,隋王朝統一天下后,完成南北運河的貫通,“京杭大運河”正式成為推動國家發展的大動脈,為唐宋繁榮立下不朽功勞。元代的郭守敬縮短調直了大運河的航道,明清兩朝則再做疏通。
素以“漕運通濟”的通州,作為“北京門戶”和“畿輔重鎮”,“上拱京闕,下控天津,潞、渾(今涼水河)二水夾會于東南,幽燕諸山雄恃于西北;地博大而爽塏,勢雄偉而廣平。實水陸之要會,為畿輔之咽喉;舟車之輻輳,冠蓋之往來”,自漢以降便是糧食等物資的重要集散地,明清時期更是全國最大的糧倉之一。
特別是明嘉靖七年,碼頭由距離這里4公里外的大運河北端的張家灣,移至通惠河口以南,建造南北毗鄰的石壩碼頭和土壩碼頭,這兩處碼頭的遺址就在距此西北7公里外的河畔。船只溯河而上,經石壩轉入通惠河,再如現在長江三峽大壩那樣的五閘逐級遞運,可以直達北京城大通橋碼頭,由此而有“五閘二壩”之稱,成為京杭大運河的北端起點,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美譽。
按照史料記載,明朝運河漕船每年有一萬兩千多艘,分十幫,由一百多處衛所十二萬軍士負責運輸;清朝大致延續明朝規模和方法,此外,活躍于運河之上的,還有大量的商船、客船和官船。
閉上眼睛,用心望向江南,1794公里外的杭州,江寧、蘇州、杭州三個織造局專辦的御用官用數十萬匹綢、緞、紗、羅、布,還有南方的絲綢、茶葉、糖、竹、木、漆、陶瓷,北方的松木、皮貨、煤炭、雜品等,裝船水運,南北穿梭,過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經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及天津、北京,沿途有濟寧、徐州、邳州、泗陽、淮陰、淮安、寶應、高郵、揚州、鎮江、常州、無錫、蘇州、吳江等等港口,萬舟駢集,千帆相伴,向北這一路,最后都匯聚于這一片河段,由北向南,依次排列著宮廷碼頭、皇家碼頭、漕運碼頭、驛站碼頭、貨物碼頭和客船碼頭,岸邊是鱗次櫛比的店鋪,好一片繁華勝地。
耳畔廟會的叫賣聲,似乎也已是歷史的重現;眼前穿梭的人流,似乎也已是歷史的延續。這是影響了半部華夏史的“黃金水道”,為華夏文明的發展與進步,持續輸送了數千年生命力的國家肌體大動脈,說功績卓著,一點也不為過,難怪唐代文學家皮日休曾在詩中贊嘆“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現在,人們不是把京杭大運河與長城、坎兒井并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嗎?確有其功!
光緒二十七年,即1901年,當最后一艘漕船離開通州碼頭,也就宣告了這一段大運河繁華的落幕;隨著鐵路和海運的興起,漕運逐漸沉寂,甚至沒入了歷史的深處。
近年來,隨著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通州—香河—武清等河段,開始以文化旅游的性質再度通航,讓游客身處大運河,沉浸式感受中國古代水利文化與運輸業的歷史,體會歷史的厚重與文化傳承。或許,這一條千古大動脈,會以另一種形面孔被喚醒,再建新功。
2025-1-30隨筆
☆ 本文作者簡介:易書生,聞道閣主。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曹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