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三部曲》是神話背景的正邪大戰,也是英雄成長史詩,系列著重刻畫了周天子姬發的意識覺醒、心理成長、才能提升,全景式展現姬發從質子到諸侯、王者之路,演員于適與角色姬發相伴,共同走過這段澎湃的電影征途。
《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作為系列承上啟下之作,影片的大戰場面效果躍升,人物沖突白熱化,西岐面臨被屠城的威脅,姬發要面對戰斗與投降的艱難抉擇。姬發要在這戰火紛飛的環境實現進一步成長,戲里他要靠姜子牙的謀略點撥,戲外角色要憑借演員絲絲入扣的表演,才能實現人物在銀幕上生動呈現。
普通人姬發:“我不想再有人因為我而死”。
《封神第二部》的姬發處于轉型期,他剛剛告別少年心態,驟然坐上西伯侯的位置。西岐軍民的生死安危從此擔在他一人的肩上,第二部里的姬發再也不是只顧著沖鋒陷陣的侍衛,他的眼神里多了一分深思熟慮。
姬發初次伏擊殷商先鋒將軍鄧嬋玉失利之后,近距離感受到殷商大軍的碾壓級實力。他的心態產生變化,從一開始的堅定反抗,到設想自己投降保全西岐。姬發與姜子牙在樹林中相遇,兩人的一番對話展現出姬發的內心焦灼。姬發想要個人投降,不想看到再有人因他而死。姜子牙則問他:“那你有勇氣為了西岐的百姓而活嗎?”
于適的表演中,將姬發此時的內心負擔、仁義本性釋放出來。姬發在這人跡罕至的環境里,面對智慧通天的姜子牙,沒有隱藏自己剛剛失去將士的痛苦。于適把握住角色轉型期的曲折心態,著力刻畫姬發人性。于適讓姬發褪去神話色彩,真正回到凡間。
《封神第二部》是姬發的關鍵成長過程,他將從一名善良諸侯蛻變為軍事統帥。這不是一蹴而就的成長,而是一步一陷的征途,也是成王的必經之路。青年姬發面對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戰爭,特別是西岐處在極度的劣勢,他的焦慮和彷徨是每一個凡人都會產生的心理,人物在這關鍵時刻需要外界鼓勵、自我調整。姬發外界有姜子牙指點、西岐軍民的全力支持,他的內心則是在戰火中不斷淬煉強大。
姬發內心強大,觀眾肉眼可見。比如他率隊首次對陣魔家四將之魔禮青,被對方的彪悍戰力所震懾。之后,他經過姜子牙的獻計,成功率隊獵殺了魔禮青,還自信地對部眾說道:“我們能殺一個,也能殺三個。”統帥之風彰顯,人物內心在默默發生質變。
統帥姬發:“你為死人而戰,我為了活人而戰。”
姬發與鄧嬋玉的對戰是《封神第二部》的沖突主線,兩人后來化干戈為玉帛,鄧嬋玉后來還幫助姬發大破十絕陣。兩人從對立到友誼的變化,凸顯出姬發身上具備的統帥才能和領袖魅力。
于適演繹的姬發,人物身上沒有個人英雄主義,這是一位胸懷天下蒼生的未來共主。他先天下之憂而憂,預先考慮到戰爭的苦難,極力避免西岐和殷商的兩敗俱傷。他謀定而后動,鄧嬋玉兵臨城下,他率軍隊正面激戰,甚至生擒鄧嬋玉。誰能想到,姬發處于上風之后,居然選擇投降。姬發一系列的反常操作震驚到鄧嬋玉,他還參透鄧嬋玉的戰斗思維。姬發分析說:“你為死人(鄧嬋玉死去父親也是將軍)而戰,我為活人(西岐百姓)而戰。”此話直擊鄧嬋玉內心,是她個人覺醒的關鍵點。
《封神第二部》中的姬發在成長蛻變中塑造完成,于適與姬發一同走過了這段艱辛之路。姬發徹底告別年少,以強大的內心來面對未來的人神大戰。于適的演技走入新的階段,第二部豐富的內心戲讓觀眾看到了于適表演的更廣闊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