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鷗鷺去
他鄉有酒即生涯,浮此樗身落日斜。
肯負忘機鷗鷺去,雙蓬鬢自壓蘆花。
首句“他鄉有酒即生涯”,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在異鄉漂泊、以酒為伴的生活狀態。這里的“他鄉”與“酒”相結合,既體現了詩人身處異地的孤獨與無奈,也透露出一種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
次句“浮此樗身落日斜”,“樗身”一詞通常用來比喻無用之材或平凡之人,這里詩人自謙為“樗身”,與落日斜照相結合,營造出一種時光流逝、人生短暫的哀愁氛圍。同時,“浮”字用得巧妙,既表現了詩人在世態炎涼中的漂泊不定,也暗含了對這種生活狀態的超然態度。
第三句“肯負忘機鷗鷺去”,是全詩的轉折點。這里的“忘機鷗鷺”典出《列子·黃帝篇》,意指無機心、與世無爭的鷗鷺。詩人以此自喻,表達了自己不愿被世俗紛擾所累,愿意像鷗鷺一樣忘卻機心、歸隱自然的愿望。這一轉折,使得詩歌的意境由哀愁轉向超脫,體現了詩人內心的掙扎與釋然。
末句“雙蓬鬢自壓蘆花”,“雙蓬鬢”形容頭發散亂如蓬,這里用以形容詩人的蒼老與落魄。“自壓蘆花”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形象,將詩人與蘆花融為一體,既表現了詩人身處自然之中的寧靜與淡泊,也暗示了他對歸隱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七絕.寄鄉關
沈天秋早路燈寒,杪影窗行客夢單。
雁稻啄余終拙計,梅花無處寄鄉關。
首句“沈天秋早路燈寒”,以“沈天”(即深秋的天空)和“秋早”點明時令,營造出一種蕭瑟、凄清的秋日氛圍。“路燈寒”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氛圍,不僅指路燈在秋夜中的清冷,也暗喻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凄涼。
次句“杪影窗行客夢單”,“杪影”指樹梢的影子,這里用以形容夜深人靜時窗外樹梢在月光或燈光下的搖曳之影。“窗行客夢單”則直接表達了詩人的漂泊與孤獨。這里的“客”指的是詩人自己,而“夢單”則暗示了詩人夢境的孤單與無依,進一步加深了詩歌的哀愁氛圍。
第三句“雁稻啄余終拙計”,“雁稻”指的是大雁覓食稻田中的稻谷,這里用以比喻詩人在異鄉謀生的不易與艱辛。“終拙計”則表達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無奈與自嘲。詩人以大雁自喻,暗示了自己在異鄉漂泊、謀生無計的困境。
末句“梅花無處寄鄉關”,“梅花”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常用來象征高潔、堅韌與思鄉之情。這里詩人以“梅花無處寄鄉關”作結,既表達了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也暗示了這種思念無處寄托的無奈與悲哀。梅花雖美,卻無處可寄,正如詩人對故鄉的思念雖深,卻難以傳達。
臨江仙.離人心上秋
百感浮生風雨后,紅塵賺得清愁。冷屏無語淚先流。燈花真個恨,倦客夢中囚。
宿酒酲酲檐影動,蠻箋小字成休。天方此夜再登樓。逆群孤雁客,來寫一懷秋。
這首《臨江仙·離人心上秋》以細膩的筆觸和豐富的意象,描繪了一幅離人秋夜獨處的哀婉圖景,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愁緒與對過往的追憶。
上片開篇“百感浮生風雨后,紅塵賺得清愁”,以“百感”與“浮生”開篇,點明了人生的多舛與無常,而“風雨后”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歷經滄桑的感受。“紅塵賺得清愁”一句,以“賺得”二字巧妙地將世俗生活與內心的愁緒聯系起來,表達了詩人在紅塵中奔波卻收獲清愁的無奈與悲涼。
接著,“冷屏無語淚先流”,以“冷屏”象征孤寂的室內環境,而“無語淚先流”則直接描繪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與哀傷,情感真摯而動人。
“燈花真個恨,倦客夢中囚”,燈花搖曳,仿佛也帶著愁緒,而“倦客夢中囚”則進一步強化了詩人的孤獨與無助,他在夢中也被囚禁,無法擺脫內心的愁苦。
下片“宿酒酲酲檐影動,蠻箋小字成休”,“宿酒酲酲”形容酒后初醒的朦朧狀態,而“檐影動”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與夜色的深沉。“蠻箋小字成休”一句,以“蠻箋”指代書信,而“成休”則表達了書信已成往事,無法再挽回的遺憾。
“天方此夜再登樓”,詩人再次登上高樓,獨自面對這漫長的秋夜,內心的孤獨與愁緒更加濃烈。
“逆群孤雁客,來寫一懷秋”,以“逆群孤雁”自喻,表達了詩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獨與無助,而“來寫一懷秋”則點明了詞的主題,即離人心上的秋意與愁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