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旅游行業而言,消費降級真實存在且影響顯著,旅游上市公司又該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實現盈利重構,成為了業界和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品橙旅游】2024年,全球經濟環境依舊復雜多變,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交織影響下,消費市場的格局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2024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凈利潤業績預告單位:萬元
來源:巨潮資訊網
從年報業績預告來看,2024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的業績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部分公司實現了盈利增長甚至扭虧為盈,如宋城演藝、眾信旅游、嶺南控股等;而另一部分公司則面臨虧損擴大或由盈轉虧的困境,像西安旅游、張家界、華天酒店等。
2024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營收業績預告單位:萬元
來源:巨潮資訊網
總體而言,通過對2024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業績預告的初步剖析,在宏觀經濟環境不穩的背景下,消費者在旅游消費上變得更加謹慎和理性。一方面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顯著提高,旅游產品的性價比凸顯;另一方面,消費者更愿意為具有文化內涵、深度體驗的旅游活動付費。
景區類:資產減值與輕資產運營
對于西安旅游、張家界、桂林旅游等傳統景區上市公司,消費降級帶來的沖擊較為明顯。由于其產品相對傳統,在面對消費者對價格和體驗的雙重考量時,競爭力不足。2024年,西安旅游虧損在2.28億元至1.65億元,同比虧損較大。除了本身相關業務計提存貨減值及信用減值準備外,新拓展的酒店業務板塊未達預期。2024年,張家界虧損6.5億元至5.5億元,同比虧損大幅增長。特別是張家界及其核心資產大庸古城在2024年度雙雙陷入重整危機,大庸古城計提資產減值大幅增加。桂林旅游進行了資產減值測試,合計損失約1.5億元。
面對景區門票價格較高和體驗感不強旅游項目時,游客流量增長不及預期,進而影響營收和盈利。2024年,西安旅游營收在5.5億元至6.15億元,同比略微增加;張家界營收在4億元至4.8億元,同比略微增加。桂林旅游游客接待量降幅明顯。2024年,桂林旅游游客接待量約568 萬人次,同比下降約 8.18%;實現營業收入約43,790 萬元,同比下降約 6.25%。
而宋城演藝這類注重產品創新和體驗提升的景區企業,雖然也受到消費市場變化的影響,但憑借其沉浸式演藝和豐富的旅游體驗項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抵御消費降級的沖擊。2024年,宋城演藝盈利在9.3億元至12億元左右,扭虧為盈。花房集團的退市,讓宋城演藝消除了長期股權投資形成的投資收益以及減值損失。宋城演藝營業收入在23億元至2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9%至30%。特別是廣東千古情和西安千古情受益區域和產品優勢,表現出色;輕資產輸出業務日益成熟和完善,帶來持續的增長空間。
旅行社類:政策紅利與扭虧困境
毫無疑問,眾信旅游是2024年旅游上市公司的一匹“黑馬”。眾信旅游吃盡促進旅游消費、優化旅游供給、推進融合發展的政策文件以及“免簽朋友圈”的持續擴大的“紅利”。在出境游市場的發展中,隨著消費者對出境游的需求逐漸釋放,且更加追求性價比,眾信旅游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產品,推出一系列契合當前市場新需求的高品質、多元化的旅游產品,注重提升產品品質與服務質量,滿足消費者在消費降級背景下的出境游需求,實現了業績增長。預計2024年度,眾信旅游營業收入為62億元至68億元,凈利潤為9,500萬元至12,350萬元,同比實現大幅增長。
2024年是凱撒旅游完成重整后的第一個會計年度,受制于部分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往來債權壞賬計提、訴訟糾紛預計負債以及證監局罰金繳納等事項的影響,對凱撒旅游的整體凈利潤表現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文旅地產類:地產承壓與文旅不協同
華僑城A虧損70億元至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虧7.82%至38.62%,主要原因有以下兩方面:一是結轉項目毛利率同比下降。2024年華僑城A房地產業務表現不佳。從銷售數據來看,全年華僑城A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面積173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4%;合同銷售金額263億元,同比減少42% 。受到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的影響,需求端動力不足,導致銷售價格受限,利潤空間被壓縮。二是財務利息費用化增加。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下,融資難度增加,融資成本上升,為了維持項目開發和運營,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債務融資規模擴大,利息支出相應增多,進一步侵蝕了利潤。
新華聯虧損2.35億元至4.54億元,由盈轉虧。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資產減值。特別是長沙銅官窯古鎮項目,游客流量未達預期,商業運營效益不佳,商鋪的出租率較低,配套的酒店入住率不理想,導致整個項目的資產價值出現明顯縮水,需計提減值準備。二是股權處置虧損。2024年10月,新華聯將其控股子公司持有的夏酒業轉讓給H2O Water Limited,預計減少新華聯本凈利潤約1億元。
整體而言,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下,文旅與房地產之間的協同效應進一步被減弱。文旅項目已經無法有效帶動周邊房地產項目的銷售,在整體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單獨的文旅業務盈利也受到競爭等因素制約,無法彌補房地產板塊的虧損。盡管華僑城A旗下文旅項目在2024年前三季度,合計接待游客6025萬人次,但同比減16.87%。可見,文旅業務協同效果已經不達預期。
免稅類:與出境、新競爭者搶食
2024年,中國中免失去的不僅有“免稅茅”的稱號,更有利潤和規模。
當前,中國中免的股價已經一路下跌至2020年免稅概念股爆發時的水平,市值在1200億元至1300億元,已經跌去近7000億元。2024年,中國中免實現營業收入564.92億元,同比下降16.36%;實現凈利潤42.63億元,同比下降36.50%。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消費需求放緩。宏觀經濟環境變化使得消費者在購物決策上更為謹慎,對免稅商品的消費熱情有所下降。中國中免核心業務所在的海南離島免稅市場,2024 年購物總額和購物人數雙降,購物金額同比下降 29.3%,購物人數同比下降 15.9%。二是出境游沖擊離島免稅。隨著全球旅游市場逐步復蘇,出境游迅速升溫,消費者有了更多在境外購買免稅商品的機會。比如日元匯率走低,使得日本成為國人境外消費熱門地,2024年訪日游客總數達698.1萬人,同比增長187.9%,中國游客的消費額達到1.73萬億日元,位居各國之首。更多國人選擇直接出境購買免稅商品,削弱了海南離島免稅的消費群體,沖擊了中國中免的離島免稅業務。三是行業競爭加劇。免稅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新進入者如王府井、海旅免稅(海汽集團)、珠海免稅(格力地產)等,在不同渠道布局免稅銷售。同時,跨境電商平臺憑借無租金負擔、成本主要集中在綜合稅率的優勢,與免稅店展開價格戰,中國中免面臨雙重競爭壓力。
除此之外,海南市場上的王府井免稅店已經開業;大灣區的格力地產成功重組珠海免稅,正式進軍免稅領域。兩家中國中免的主要競爭對手正處于在業績增長的前夜;而海旅免稅正處在海汽集團資產重組的路上。
航司類:國內出行需求上升與國際不確定增加
總體而言,除海航控股外,包括中國東航、華夏航空、中國國航以及南方航空在內,凈利潤均有較大改善。
其中,海航控股虧損8.5億元至12.5億元,由盈轉虧。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海航控股美元凈負債規模龐大,2023年高達87.07億美元,在上市航司中居于首位。2024年,由于國際航線尚未完全恢復、油價持續高位運行以及匯率波動等因素,海航控股出現虧損,其中匯兌損失影響重大。海航控股大多數租賃債務及部分貸款以外幣結算(主要是美元,其次是歐元),且外幣支出高于外幣收入。若剔除匯兌損失,海航控股將保持凈利潤正值。
航司除了內部業務協同因素外,外部主要受國內和國際兩大環境影響,其中主要原因是以下方面:一是國內出行需求增加。特別是國內民航市場復蘇,旅客出行需求增加,各大航司客運量上升。二是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特別是油價匯率等要素價格波動影響較大。
總之,旅游行業已經進入理性與講究實惠消費階段。但在經濟下行、消費不振、國際局勢不穩等內外部因素影響下,距離肩負起刺激消費的大旗,需要更多落地性強的政策以及行業持續深度融合與改革等舉措支持。
(梁青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無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