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去了一趟芒市,和老朋友見了面。上一次來德宏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記得當時是在瑞麗采訪,細節已經記不清楚了。這次到芒市來,路邊的樹上長滿了一個個赤紅的絨球,令我印象深刻,迎賓廣場上在舉行目瑙縱歌……此行還看了樹包塔,談及塔和樹的關系,朋友談到了“共生”關系,為了增加影響力,有人會刻意為之。
此行還去當地的菩提寺看了看,寺院內部金碧輝煌,南傳上座部佛教寺院特色是很鮮明的。
在寺院里看到了一尊竹編的釋迦牟尼佛像,世尊的造像見過很多,竹編的還是第一次見。竹編工藝能至于此,惟妙惟肖,令我贊嘆。見到天人師,難免會想到他的教法。
按照南懷瑾先生的說法,中國的《大藏經》中有最完整的佛法。而過去的一百多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為了否定掉中國擁有最完整佛之教法的地位,開辟了梵文研究的道路。內行的人都知道,佛經的翻譯單靠語言熟練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有對應的證悟境界,除了有可靠的梵文原本之外,還需要翻譯佛經的中外得道高僧們相互印證,最后才能得到完美的中文譯本。
因此這些譯本的準確性,遠不是今天懂梵語的學者根據出土的梵本再翻譯的版本所能相提并論的。想想玄奘以及玄奘之前高僧的譯場和鳩摩羅什等譯師是什么水平,就知道他們給我們留下的譯本是何等分量了。
前不久聽講座,授課的圣凱法師提到:“印度文明、中華文明本來都只是區域文明,有了佛教之后大家一起變成了世界文明”。基于文化的認同,可以達成很多共識,做成很多的事。
很久之前在昆明,和一位在緬甸從事 NGO 組織工作的老師聊天時,他提到:“在緬甸這邊遇到困難,只要有威望的寺院僧人出面,基本都能順利解決。” 這足以看出僧眾在當地影響力巨大。
臨別之際,送同行的妹妹他們去大金塔,我遠遠地拍了一張照片。出發之前,原計劃是去看一看另一個朋友口中的“佛祖花園”的,無奈行程匆匆,沒有得見。(太行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