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高考生和家長來說,新高考是一個新話題。
這幾天,很多家長咨詢,說新高考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怎么又是“3+1+2”模式,又是12種科目組合65個專業要求,又是不分文理科,又是賦分制,搞得人腦仁疼,越看越迷糊了,高考咋越改越復雜呢?
這幾乎成了考生家長的共同感受。
今天咱們繼續說說新高考這檔子事!
一,什么是新高考?
新高考是針對傳統老高考而言,2014年起,國家對高考招生進行改革,即所謂新高考。
新高考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目前,已經有五批共29個省份正式實施。
第一批:2014年,上海、浙江;
第二批:2017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
第三批:2018年,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
第四批:2021年,黑龍江、甘肅、吉林、安徽、江西、貴州、廣西
第五批:2022年,河南、四川、山西、內蒙古、云南、陜西、青海、寧夏。
由于高考選科需要提前三年知曉,所以第五批8個省份的改革方案將于2025年正式落地;
截至目前,全國31省(市、自治區)除西藏和新疆外,已全部加入新高考陣營。
新高考的最大特征是“不分文理”。
作為高考第一大省的河南省,今年將實施新高考。
二,新高考有哪幾個變化?
1.時間變化
高考時間由2天調整為3天(部分4天);
語文、數學、外語由教育部統一命題,實現全國一張卷,選擇性科目由各省自主命題,考試時間安排在6月7日—9日。全國統一考試。
2.不再分文理科,正式實行“3+1+2”模式。
所謂“3+1+2”的考試模式,即:
“3”為全國統一高考三門主科,語文、 數學、外語,每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
“1”由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首選科目中選擇1門,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滿分為100分。
“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再選科目中選擇2門,以等級分計入考生總成績,毎科滿分均為100分。
高考滿分仍然是750分。
3.考生操作最大的難點是選科,選科的目的是增加考生和院校雙向選擇機會,考生志愿將采取“專業(類)+學校”的組合方式。
考生選擇科目,理論上有12種組合方式:
第一種組合:物化政,可選專業超過96%。
第二種組合:物化地,可選專業:超過96%。
第三種組合:物化生,可選專業:超過96%。
第四種組合:物生政,可選專業:92%左右。
第五種組合:物生地,可選專業:92%左右。
第六種組合:物地政,可選專業:92%左右。
第七種組合:史化政,可選專業:65%左右。
第八種組合:史化地,可選專業:65%左右。
第九種組合:史生政,可選專業:58%左右。
第十種組合:史生化,可選專業:65%左右。
第十一種組合:史生地,可選專業:58%左右。
第十二種組合:史地政,可選專業:58%左右。
具體每一種組合方法的技巧,咱們留給下一篇再講。今年的高三生已經在老師的指導下,對于如何選科心里大致有個數了,如何根據自己的選科填報志愿,這是重中之重。
三,新高考文理的區別是什么?
新高考“3+1+2”模式與舊高考文理分科的主要區別是:
舊高考的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組合供考生選擇,即:
語數外+文科綜合(政治、歷史、地理);
語數外+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
新高考有12種考試科目組合,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專業的招生要求,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在高校本科專業設置的91個專業類里,有65個專業類要求必選物理,占比達70.65%;
有56個專業類要求必選化學,占比達60.87%;
而在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的61個專業類里,有55個要求必須選物理+化學,占比更是達到90.16%。
也就是說,如果你上大學后,只想學理工農醫類專業,就必須同時選物理和化學。
去年,很多高校要求考生“物化捆綁”,也就是必須選擇物理和化學才能夠報考有關專業,連過去招文科的中醫藥類專業,也要求“物化捆綁”,如果不是“物化捆綁”,就被視為“文科生”。
偏偏有很多考生,選物理后,不再選化學,造成了高分落榜的情況。今年河南中醫藥大學等宣布,中醫藥類專業不再要求“物化捆綁”。
新高考“物化捆綁”就是舊高考理科生,非“物化捆綁”就是過去的文科生,或者屬于文理兼招的考生。
四,家長有什么質疑?
1.說的是新高考部分文理科,可是錄取時又要求“物化捆綁”,這是不是又回到了文理分科的老路上了?
2.選科就像開盲盒,十幾種組合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孩子想選歷史+生物+政治,老師卻說"生物不搭化學等于白學",硬要改成歷史+化學+政治。
這不就是逼著文科生回頭啃理綜嗎?
3.學生書桌上堆著物理卷子和地理筆記,一邊背《離騷》,一邊算洛倫茲力,不是說好了不分文理嗎?怎么比我們當年文理分班還折騰人!
4.賦分制更是個笑話,我女兒的同桌選了物理+地理+技術,考試難度比我女兒低兩個檔次,結果賦分還能反超。我女兒老老實實選傳統理科套餐,反倒成了“困難模式”。
5.我家孩子想報漢語言文學,結果某985大學要求必須選歷史+政治,這和當年文科班有啥區別?
總之,家長普遍認為,新高考就是將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高考越改革越復雜,好像難度越來越大,選科難,填報志愿更難,為什么就不能簡單一點呢?
專家說,新高考是一個科學體系,更加體現出高考的公平公正,也許是新事物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我認為,新高考可能更適應計算機的評卷和錄取,考生更難以適應一些。
但無論怎么說,新高考必然要取代老高考,家長和考生吐槽歸吐槽,還需要強迫自己去學習和適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