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春節,很多地方都遭遇了雨雪天氣。農村老家一遇到下雪、下雨,美好的濾鏡似乎就被打破了,這在交通出行條件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暫且不說農村幾乎沒有公共交通,就說家門口的“最后一米”路,多數農村人還是泥巴路,就讓人很難繃了。
城市里的道路,幾乎完全看不到泥巴了,無論是什么天氣,出門都能做到鞋上不沾泥。但對多數村莊而言,整個村子有第一條硬化路,可能也就一二十年的時間,并且這指的只是村里通往外界的道路,村內的硬化路,到現在也只是修了主干道,只有緊鄰著主干道的農村家庭,才能跟城里人一樣,出門就踩到硬化路上。
而大多數村民,都居住在一條條的小巷、小胡同里,現在農村修路,往往只修了主干道,背街小巷都沒有修,仍然還是泥巴路。平時好天氣時,泥土路通行還不受影響,遇到雨雪天,就泥濘不堪,很難通行了。
針對包括農村道路“最后一米”在內的各種問題,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開始實施行動,對農村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可以稱之為升級版的“村村通”。農村道路升級改造,不僅包括硬化路進村進組,也包括部分地區的“戶戶通”,讓硬化路直接連通到家家戶戶門口,徹底解決“最后一米”的問題。
前段時間,交通運輸部宣布,2025年計劃新改建農村公路10.5萬公里,新增通硬化路較大規模自然村(組)1.24萬個,以更好地滿足農村居民的出行。
當然,“戶戶通”跟村村通比起來,難度會更大,畢竟村村通只要最低修一條通往外界的路,就算村子里通了硬化路了,而戶戶通則要求每家每戶都要通硬化路,這就需要更多的資金去建設,有時候還會涉及修路占地的問題。
因此,戶戶通不可能會馬上實現,這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過從當前的情況看,一些經濟較發達的、有條件的地方,已經把全面實現戶戶通提上了日程。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就因地制宜實施“進村入戶”建設工程,全力打通和改善農村居民出行的“最后一米”。濉溪縣將在全縣選取幾個試點村,試點落實“戶戶通”,并將在此基礎上全面推廣。
浙江省有關部門宣布,將實行農村村內道路提升,暢通進村入戶路網,完善村道配套設施,在“村村通”的基礎上爭取能夠實現“戶戶通”。
山東省交通部門也已明確表示,全省全部鄉鎮、建制村和較大自然村,以及重要景區景點,已經實現通瀝青(水泥)路,對村內街巷集中硬化,基本實現“戶戶通”。
農村硬化路“戶戶通”,對農民來說意義重大,打通了家門口的“最后一米”,出行將會更加便利,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相信未來經過努力,所有的村莊,都將會實現“戶戶通”,農民再也不會踩著泥出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