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由于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致使日軍迅速占領東北。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中日軍隊第一次在正面戰場上展開對抗,給予了日軍迎頭痛擊。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一場關乎民族存亡的戰爭就此正式拉開序幕。
在這場浴血奮戰的艱苦斗爭中,中華兒女不畏犧牲,用血肉之軀抵抗侵略,演繹中華民族歷史上可歌可泣的篇章。
全面抗戰爆發之后,抗擊日軍侵略已經成了全民族的首要任務,中日之間的戰爭也逐漸升級。
1937年12月,日軍先后占領南京、濟南,為了連貫南北戰場,喪心病狂的日寇決定夾擊徐州。
徐州一旦丟失,后果將不堪設想,蔣介石便命令李宗仁立即趕赴臺兒莊阻擊日軍。
1938年初,中日之間的大戰一觸即發,蔣介石親赴前線為李宗仁打氣,還詢問他是否有其他要求。
李宗仁聽后則回答說:我只跟你要個人。
那么李宗仁所要的人究竟是誰?
大敵當前
為了粉碎日軍夾擊徐州的計劃,李宗仁制定了作戰計劃,必須在徐州以北進行殊死抵抗。
李宗仁命令時任第5戰區副司令長官兼任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立即在徐州以北布防,可是韓復榘卻消極抗戰,總想著保存自己的實力,不愿意與日軍真刀真槍開戰。
1937年12月23日,日軍憑借武器裝備的優勢迅速攻占了歸任鎮,韓復榘二話不說,立即率部逃跑,以至于日軍接連占領濟南、泰安等地。
韓復榘的不抵抗,使得徐州危機日益嚴重,李宗仁屢次致電韓復榘,要求他不惜一切代價奪回泰安,并且據守此地以抵擋南下的日軍。
韓復榘對李宗仁的命令置若罔聞,還是一直不敢對抗日軍,致使徐州防御被撕開了一個口子。
韓復榘的懦弱與自私造成了極為嚴重的后果,李宗仁氣急敗壞致電蔣介石要求嚴懲韓復榘,蔣介石則下令抓捕韓復榘并將其槍斃,算是給了那些畏懼抗戰的將士一個下馬威。
1938年初,蔣介石親臨山東對李宗仁進行慰問,當蔣介石詢問他還有沒有什么要求時,李宗仁只向他討要了一個人:
張自忠。
臨沂之戰
李宗仁必須為韓復榘所釀成的后果尋求補救之道,他將目光盯在了臨沂。
臨沂是魯南重鎮,距離李宗仁圈定與日軍大戰的中心點臺兒莊僅僅只有90公里,作為徐州東北的屏障,臨沂不能有失。
一旦此地被日軍占領,那么日軍則可以由青島直逼徐州,威脅隴海、津浦兩路的安全。
李宗仁經過深思熟慮之后,他將臨沂的防務交給了龐炳勛第三軍團負責,只是他又擔心龐炳勛無法抵抗日軍裝備精良的坂垣支隊。
他必須要物色積極抗日又渾身是膽將軍,他將當時的國軍將領在腦海中過了一遍,發現只有張自忠能讓他放心。
于是他就向蔣介石討要張自忠,讓他帶領剛編入5戰區序列的第59軍緊急開赴臨沂以增強抵抗力量。
以身殉國
1938年3月,張自忠率領第59軍趕赴臨沂,并在此地緊急布防以抵抗南下的日軍,幾天之后,日軍到達臨沂,臨沂戰役就此打響。
張自忠明白臨沂不能有失,抗日不能退步,他率眾在此地與日軍大戰了七天七夜,愣是堅守住了陣地,將日軍中號稱鐵軍的坂垣軍團擊潰,粉碎了他們向臺兒莊前線增援的戰略企圖。
在此戰中,張自忠所率的59軍損失慘重,他們憑借軍人的鋼鐵意志創造出了打死打傷日軍6000余人的光輝戰績。
可以說,此戰為臺兒莊大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張自忠也因此名留史冊。
只是在臺兒莊大捷之后,蔣介石抗戰又開始變得消極,張自忠對其極其不滿,結果導致手下多名將領被陷害致死,張自忠悲憤不已,但抗日之決心不減。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切斷通往重慶的運輸線,集結30萬大軍發動棗宜會戰,張自忠率軍迎戰。
結果由于蔣介石指揮不當,致使張自忠部1500余人陷入數倍于他的日軍的包圍圈。
張自忠毫無懼色與日軍持續激戰,在左臂中彈的情況下,他依然堅持指揮戰斗,當1500余人只剩下百余人時,張自忠將自己的衛隊悉數派往前方增援,身邊僅僅留下了8個人。
最終,張自忠力竭戰死,1500余人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
悲乎哀哉,悲乎哀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