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一篇情感文,起因是前一段時間,接了一單一對一咨詢,咨詢者是生意人,奮斗了一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買了十幾套房,美國也有一些產業。但是自己名校畢業的獨生女卻愛上了一個不良少年,勸分很難且已經嚴重影響了親子關系。咨詢者認為對方有套路自己女兒之嫌,于是希望額外付費來尋求切斷女兒情愫的方法。
對于他們的焦慮,我是很能共情的。在生意場上歷經千辛萬苦,扛過無數刀光劍影,持續奮斗才打下的一份家業,可一旦傻白甜的女兒在情關上被人攻破,所有的財富積累,也就盡數流入他人之手。
三星公主的例子,總是讓富一代們,不寒而栗!
所以,盡管我們是一個主聊財富投資的公眾號,但為了財富的保全,我們沒辦法繞過情關博弈的問題,我甚至愿意把其稱為,財富板塊的最后一塊拼圖。
所謂“真愛”,實際上并不神秘,也并不崇高,它實際上是大腦內部的一些化學反應從而導致的一種幻覺。它其實是可以被人為操控并制造的。
用通俗的話說,我們是有底層邏輯和方法論,來給一個異性制造這種幻覺,讓她(他)對你產生強烈的愛情感覺,并讓她(他)死心塌地的愛上你的。
詳細的理論和操作手法,在今天一篇文章中很難詳細述說,但我們可以先說一個邏輯大概。
十幾年前,我在日本工作時,曾看過日本電視臺播放的一個紀錄片。大致講述的是,日本的一些女生,在戀愛中完全被男朋友精神控制,被要求每小時都要發消息進行一次匯報,匯報內容包括自己在哪里,在做什么。
為什么這些女生會答應如此過分的要求?
因為“真愛”!
有人可能會說,這并不是真愛,只是畸形之戀。但如果只是從愛情感覺上來說,從產生愛情的本質,也就是大腦的那些化學反應來說,這個就是“真愛”。
在這里,“真愛”并不指代崇高的愛情,而是大腦對于異性的成癮機制。
我記得當時還有一首宇多田光的歌曲,描述了日本這種現象,名為《Prisoner of Love》,歌詞以“我是你愛情的囚徒,僅僅是愛情的囚徒。。。”開始。
無獨有偶,國內曾發生過的北大女生自殺事件,該女生被男友要求先懷孕再流產,做絕育手術等,這個在百度百科上也能找到。
這些現象帶給我們的,是震撼,是恐懼。原因在于,如果一個女生連男友極其過分的要求都能答應,連死都不怕,那么錢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作為富一代的父母們,是根本無法從理性上去說服女兒的。
恐怕最終也只能依從于女兒的意愿。
這里的博弈核心要素在于:愛情感覺,是非理性的,所以很難通過理性去對抗(這也是父母的理性勸誡無法生效的原因),而非理性的愛情感覺,又是可以被對手盤通過特定的手法刷出來的。
這就使得我們財富的最后一塊拼圖,“情關”博弈,如果不補齊的話,我們在代際傳承之時,財富就隨時會處于危險之中。
因為所有的財富轉移,都可以借由“愛”之名。異性成癮之下的囚徒,連死都不怕,哪里還能管得了財富流失。
所以我們不得不從愛情產生的源頭,從異性的成癮性機制去入手,去解構這一切。
我們接下來詳細說明。
首先,你試想,在什么情況下你會對異性產生初始的愛情感覺。我想很多男生可能會說,對方漂亮,我就會有感覺。
但是,漂亮又如何定義?這個其實取決于觀察者,而并不取決于主體。比方說,對男人來說,女人的身體曲線是世界上最美的曲線。但在一頭公豬的視角里,就一定不是女人,而是母豬的曲線變成了世界上最美的曲線。
美,沒有特定標準,只是觀察者的主觀感受。
所以愛情感覺是什么,是我擊中了你的非理性判斷的,潛意識里的審美。這種審美可能是基因帶來,也可能是你的成長環境和集體意識帶來。
這里的美,不單指樣貌,也包括言談舉止,財富背景,甚至某些怪癖。原因可能僅僅只是這種怪癖,擊中了觀察者童年的某段經歷。但這個不是我們本文討論的重點,不展開。
好了,如上所述,如果我要讓你產生愛情感覺,那么就有兩條路徑可以采用。
第一是,我的樣貌,舉止,甚至怪癖,剛好擊中了你潛意識中的審美。
第二是,我沒有擊中你的審美,但我可以繞過你的審美,直接修改你的潛意識,讓你的潛意識認為我最美。
而第二條路徑,就是本文要說的,刷出愛情感覺的底層邏輯。
如果說第一條路徑,尚是理性可以控制的愛情感覺,那么第二條路徑,就是我們所說的,超出理性控制的愛情感覺。直接修改潛意識而產生的愛情感覺,會比擊中審美要來的更加讓人欲罷不能。
可是,又要如何修改對方的潛意識呢?
答案是,痛和多巴胺!
舉個例子,當每個人第一次接觸辣椒,并感受到這種痛覺時,一定是不喜歡的。可是為什么,每個人都會逐漸開始對辣椒上癮,然后越吃越多呢?
這是因為,在舌頭接觸到辣椒感受到痛覺時,為了緩解這種痛覺,大腦就會分泌內啡肽,多巴胺來緩和痛苦。所以,人們是對多巴胺上癮,而非對辣椒上癮。只是辣椒恰好能引發內啡肽和多巴胺的分泌。
但是吃辣椒的人,并不能區分,喜歡的到底是辣椒引發的多巴胺分泌,還是辣椒本身。在他看來,這兩者根本就是一體的,所以他的潛意識,就是認為自己喜歡上了辣椒。
回到兩性關系中來,當對方的某種多巴胺分泌只能依靠你來產生時,對方同樣也就無法區分,到底是喜歡多巴胺,還是喜歡你。其實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原理,也是來自于此。
請注意,這里的重點是,對方的多巴胺分泌,只能依靠你來產生,這樣對方才能把喜歡多巴胺,當成是喜歡你。
從這個理論看,當舔狗是沒有前途的。舔狗所做的一切,沒有排他性,比如送一個LV的包包,確實會讓人心情愉悅,但LV的包包,是所有人都能送的,這種愉悅并不一定要經由舔狗產生。
而你如果希望多巴胺分泌的途徑只能由你產生,那你就必須先適度的制造痛。
也就是說,并不是讓你滿足她(他)的需求。而是要先制造痛苦,然后這種痛苦只能由你來解除,解除后,大量多巴胺分泌,她(他)會感覺到開始對你產生感覺。
并且,這種痛苦和痛苦解除,需要多次反復實施,痛苦解除后的快樂也要盡量拉升,讓痛苦和快樂形成兩個極端的張力,每實施一次,她(他)的感覺便加重一分,直至最后徹徹底底的愛上你。
十幾年前我在看完日本紀錄片并和幾個要好的日本朋友討論這一塊的原理時,發現日語里的一個詞,“繰り返す”,比較完美的表達了這個意思。也就是持續循環的切換痛與快樂。
兩性之間的痛,卻又不得不由對方來解除的,指的又是什么呢?
比如戀愛早期的消息延遲回復引發的輕微焦慮感,比如戀愛中期的突然失聯引發焦慮和戒斷反應,比如冷暴力引發的情緒低落,再比如要求設置冷靜期,或是假性分手引發的強烈戒斷反應。
但是,要注意,這里的痛,其程度要恰到好處的拿捏,在痛和快樂的多次循環中逐漸加深,每次的痛不能超過當下的感情基礎。就好比吃辣椒,每次輕微的加量,最后就會逐漸上癮,但如果一次辣椒放的太多,那就直接玩砸了。
理論總是枯燥的,我們還是舉例來說明。
比方說,在僅僅還是處于好感度的早期階段,微信的延遲回復,就是一種輕微的制造痛苦和痛苦解除的閉環小套路。
當你發消息給喜歡的人,對方卻沒有回復時,你可能會覺得對方在忙,并不在意。但如果過了幾個小時還沒有回復,你可能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說錯話了,你的情緒開始低落,開始產生焦躁感。也就是你的精神開始“痛苦”,并且這種“痛苦”,只能由對方的回復,才能解除。
你只能焦慮的等待對方的回復,甚至再次發新的消息希望喚起對方的回復。終于,在幾個小時后,對方回復了,并告知你沒能及時回復的“客觀”原因,向你道歉,你的情緒一下子又被拉起來,多巴胺大量分泌,愉悅感涌上心頭。
你一點也不怪罪對方讓你焦慮的幾個小時的等待。
在這整個過程中,你的情緒因她(他)而低落又因她(他)而高漲,精神因她(他)而痛苦又因她(他)而快樂。
請問經過這樣一個痛苦和痛苦解除的過程,你是更愛她(他)了還是更討厭她(他)了。無論你的理性怎么判斷,潛意識已經把你向他推進了一步。
如果這種循環多次反復發生,你就會越陷越深。除非你橫下心來實施永久戒斷,否則你就會越來越對她(他)上癮,然后離不開,也就是你陷進去了。
接下來我們來說戒斷,戒斷會導致痛苦的戒斷反應。如果戒斷是被動的,對方向你發起的(比如假意提出分手,或是設置冷靜期,不接電話等),那么你會陷入痛苦的戒斷反應,并且這種痛苦的解除,也只能依靠對方來完成。通常來說,對方發起針對你的戒斷反應,然后再將你從戒斷反應解救出來,一打一拉形成多巴胺分泌,這就會變成推動你陷入對她(他)成癮的利器。
我們再舉一個發生在我們知識星球會員上的例子,去年11月我收到一個提問,提問者在和已婚女聊天一個月后被動的承受了戒斷反應。
在這個例子中,提問者和已婚女盡管只是朋友關系,但在聊天一個月后,女人開始抽身時(消息不回),讓提問者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戒斷反應,以至于提問者到星球來詢問調節方法。
由于這種戒斷反應產生的痛苦,只能通過已婚女的反饋來進行解除。所以她其實是有能力拿捏提問者的(當然,我們更愿意相信她是無意的,善良的),一旦她后續拉他出來,他在痛苦消除并獲得快樂的同時,反而會離危險邊緣更近一步。這個問題的評論區有人留言說,已婚女段位比提問者高不止一個層級。
好吧,我們來假設一種場景,假設女方是一個高段位的小三,目的是上位,而你是一個有錢人。
站在小三的立場,在我向有錢人的原配發起攤牌和總攻之前,我一定要通過異性成癮技巧(戒斷反應的發起和結束)讓有錢人完全陷入對我的成癮,并死心塌地認為我是真愛。然后才可以讓原配知道。
因為此時原配即使知道了一切,能打的牌已經很有限了。
并且在我每次針對他發起戒斷反應時,我都得提前找到一個道德高尚的理由。
我們來看整個過程。
小三向有錢人發起普通朋友式的聊天,并在一個月后主動向他發起戒斷。
這時場景就是星球提問的場景,他處于情緒低落和戒斷反應的痛苦中,并渴求她的反饋。
她晾他幾天后,約見面,他必然赴約。
“這幾天不回你消息,是因為我發現對你有了一點感覺,我很害怕這樣下去會不可控,因為你有家庭。但這幾天不回你消息讓我也很痛苦,不知道該怎么辦?”
而他急于擺脫戒斷的痛苦,“我這幾天情緒也很低落,咱先把有沒有家庭的事情放一邊,先遵循我們內心的感覺吧”。
于是關系成功被推進,但這并不是終點,在讓他快樂幾周后,必須要再次主動發起戒斷。
戒斷理由么,自然是千篇一律,“我這樣太不道德了,我無法忍受我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才回避你。可我始終處于愛你和道德的夾縫中,我太痛苦了。”
戒斷和戒斷解除,多次反復后,潛意識就會把戒斷解除的多巴胺分泌快感和她做強關聯。于是他對她的成癮性就會逐漸加深,她再通過PUA學里的服從性測試來評估對方的成癮程度,就能決策什么時候向原配攤牌并發起總攻。
在這整個過程中,從他的視角看,她多次因為道德想要離開(實際是假意離開,故意選在發起戒斷的時間點),結果是我太愛她了,才把她拉了回來。所以她不是貪圖我的錢財,也不是她不道德。
但真實情況呢?所有的節奏都在她的把控中。
一旦到了攤牌的時候,原配能打的牌就很有限了,因為用婚姻道德去對抗潛意識的愛情和成癮,難度極大。
因為當原配知道時,小三已經利用情緒的打壓拉升循環,把他的真愛感覺,刷出來了。
但是不是原配一定沒有翻盤的機會呢?也不是,我當然也有翻盤和擊退小三的辦法,但本篇限于篇幅關系,就下次發文再做介紹。
同樣,渣男收割已婚少婦也都是同樣的套路,同樣的先給甜棗,再以“不愿破壞別人家庭”的理由制造戒斷反應的痛,然后再拉回,如果少婦對人性理解不高,90%以上概率會淪陷,但限于篇幅原因這里也不展開了。
這里需要提醒的是,戒斷反應存在痛苦有效期,所以優勢方的解除戒斷痛苦要適時,一旦時間長了痛苦方扛過去了變成了永久戒斷,這個游戲就玩不下去了。
文章的最后,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去年的胖貓事件。
胖貓因接受不了分手,打算跳江,在死之前還轉賬了6萬多給譚某,并備注“自愿贈予”,這說明他是真的對譚某重度成癮。而這種成癮,靠的就是“痛苦-痛苦解除”(被譚某要求冷靜期,或是分手,再復合)的循環達成的。
但如果追溯他們認識的早期,譚某并未在剛開始就擊中胖貓的初始審美,并且是譚某首先暴露的需求感。
譚某是在后期通過有意或無意的“制造戒斷反應痛苦”和“痛苦解除”循環來讓胖貓陷入愛情,并獲取了主動權。一旦獲得主動權,之后也就都是打順風局。
也就是譚某選的也是第二條路徑,修改了胖貓的潛意識。
好了,今天的文章,對異性成癮的大致邏輯介紹了個大概。
總體來說,要讓對方愛你成癮,是要給對方制造對你的需求感(需求感最強的時候,就是戒斷反應的時候),而不是一味地滿足對方。
是要先在一定的感情基礎上,讓對方有適度的痛,然后才給更多快樂,并形成痛和快樂的反復循環。而不是要讓對方一直快樂。只有痛,才能在其潛意識里把痛苦解除的快樂多巴胺和你做強關聯。
今天寫下這篇情感文章,其實是有點糾結的,我過去曾少量寫過一些情感文章,但著眼點均在于如何找到一個合適的對象,并真誠的互動,最終實現美滿的婚姻生活。盡管我很早就研究并理解了兩性互動成癮的一些底層邏輯,但我總是不太愿意去寫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