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百年前,有一位更高階的叛逆者——馬丁·路德。他同樣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與當時的無量仙翁——羅馬教廷為敵。當時的羅馬教廷和無量仙翁一樣可以只手遮天,但馬丁路德也來了一個“如果沒有路,我就走出一條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這乾坤”。
《哪吒2》票房已經破80億,從這幾天影院的排片和熱度來看,成為影史票房第一,已無懸念。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它掀起了全民觀影熱潮,一部動畫片的觀眾席里,你甚至可以看到很多老年人。上次在電影院出現這樣的年齡跨度,還是幾十年以前。
為何《哪吒2》成了一場全民狂歡?而且是在全球電影業江河日下,消費降級的當下。
它一定擊中了某種集體意識里的痛點或G點。
在《哪吒2》里,有很多身份標簽:闡教,仙界,妖族,龍族,魔丸,靈珠······就像我們有很多標簽:城里人,趙家人,農村人,有錢人,富二代,紅二代,小鎮做題家······
每種標簽都有不同的人設,每種人設都在人們心理劃分了三六九等,嘴里都不說,心里的鄙視鏈心照不宣的清晰呈現。
哪怕這種前現代的身份劃分,隨著市場化,城市化在逐漸淡化,但人與人之間的鄙視鏈永遠不會消除,只是換成了大明星,大老板,程序員,外賣小哥,保潔小妹······這樣的標簽讓把每個人變成了工具人,社會的螺絲釘,忘了他作為人的獨一無二,隱藏的天賦,意志和情感。
當我們身處這樣的環境久了,連看自己都像個標簽。每個標簽要么有老板,要么有甲方,要么兼而有之,總之,你的價值都建立在和別人比較之上。任何標簽,任何比較,都可以量化。任何量化都可以貨幣化,錢可以衡量一切。你努力掙錢,但你的價值從來沒超過錢。這樣的生活,讓每個人在內心深處吶喊:我是誰?我存在的意義何在?
于是《哪吒》里長相叛逆的哪吒,用對村民,對同伴,對父母,對敵方,對所有人的叛逆,狠狠地代言了我們內心里的自己:“我命由我不由天?!薄澳倪傅拿褪遣徽J命?!薄懊\給我貼上魔丸的標簽,但我偏要撕了它,做自己的英雄!”
這些臺詞實在讓我們的腎上腺激素猛增,據說,有很多小孩看了《哪吒2》以后,有樣學樣,極有代入感的把自己變成家里的小哪吒。表現出來的就是惡作劇。
爸媽讓穿衣服,我偏不;爸媽讓我好好吃飯,我偏要像《哪吒2》那樣把飯吐得到處都是,不如此,不足以對抗父權,顯出個性,證明自我。我發現《哪吒2》里這樣的惡作劇搞笑橋段幾乎都沒有給哪吒,倒是在《哪吒1》里有很多,比如哪吒見殷夫人出去抓妖怪,自己也閑置無聊,于是使計騙過結界獸逃了出去,然后在陳塘關搗亂。他套著一個頭套去找小孩,講述一個整蠱哪吒的方法,當小孩問怎么騙哪吒到目的地的時候,哪吒直接摘下頭套,將這群小孩嚇到他們原本打算騙哪吒去的地方。但由于后來哪吒表現出了高級的叛逆,所以這些橋段會一笑了之,如果哪吒停留在這個層面,那就是個具有極強攻擊性的二溜子。
這樣的,為了叛逆而叛逆,因叛逆很酷去叛逆。甚至自己都不知道叛逆什么,屬于最低層次的叛逆,就像一些被時尚裹挾著看《哪吒2》的人群那樣,不看《哪吒2》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不表現一下叛逆,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有個性。這樣的個性其實最沒有個性。連叛逆起來的樣子都那么雷同。
第二級的叛逆是跟隨自己的欲望。很多時候,很難分清什么是內心的聲音還是欲望的聲音。接納自己,也包括接納自己的欲望。很多電影都是通過人物隨欲望的行動,來推進劇情,比如《哪吒2》里,哪吒和敖丙想要在7天內拿到玉液瓊漿就能澆灌寶蓮,恢復其生機,從而為敖丙重塑肉身。這是整個電影的敘事主線。
哪吒為了這個欲望,不斷闖關,戰勝土撥鼠,申公豹父親,石磯娘娘等,這些都是欲望在推動,如同我們的人生,大多數時候,都是欲望驅動。
另外,太乙真人想坐在玉座上,也是欲望。三個龍王想要自由,哪怕付出靈魂被無量仙翁詛咒的代價,也是欲望。
我們每天都冒出貪婪的欲望,報復的欲望,各種雜念在意識和潛意識的深處翻江倒海,只是我們一直不忍直視,如同不忍直視人性的深淵。因為他們和社會規范道德實在不相容。而哪吒生而魔丸,反而能表現出很多我們羞于啟齒的欲望。哪吒曾質問世人“你們怕我,是因為我是魔丸?還是因為你們不敢面對自己的心?”“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但我會用行動,一點一點把它搬走?!?/p>
每個人都有攻擊性,欲望里面就包含了這種攻擊性。平時,社會規范把這種攻擊性鎖住了,但并沒有消失。沒有消失的攻擊性,要么對內攻擊自己,讓我們內耗,要么對外攻擊別人,產生紛爭。
直視欲望,是真誠的第一步,沒有跨出這一步的人往往會內耗或撕裂。
《哪吒2》幫我們邁出了這一步,這是我們覺得看電影時很爽的原因。
現實中不敢動,就只有在電影里感動。
但這只是第一步,如果哪吒到此為止,那他只是混世魔王,能撼動我們的激情,卻無法撼動我們更深的心靈。
關鍵是,要有人包容,接納攻擊性和欲望。
第三級的叛逆是跟隨內心的聲音。這個聲音很微弱,因為欲望的聲音太轟鳴又多變。甚至有時,需要要有人為你去死,你才能蘇醒聽到這樣的聲音。
電影發生了急轉,哪吒本來想找申公豹報仇,沒想到,申公豹只是黑手套。真正毀滅陳塘關的操盤手,正是道德與神圣的化身,眾人神往的修仙圣地——闡教之教主:無量仙翁。
他站在道德制高點,把龍族和海底神獸囚禁在深海煉獄里,把妖族封印起來煉丹,把妖族龍族等蕓蕓眾生留下來供自己練丹,繼續增強闡教的文化軟實力。妖族龍族中,身手好的,則留下來做自己的打手,增強武力硬實力,去征服更多族類來煉丹。這很像商朝,拿戰俘,羌人等作為犧牲獻祭。只是無量仙翁以慈善長者的面目示人,更有迷惑性。
當哪吒知道真相后,所有的神圣符號都被解構了。就像福柯的解構主義,把所有權力話語都解構。電影里有一個鏡頭,很多人走向昆侖山,去闡教學升仙,但眾人向往的圣地,沒想到是萬惡之源。如同中世紀的羅馬教廷。
此時,哪吒和敖丙一起同無量仙翁決戰,但法力不如人,反而被無量仙翁收拾,讓他們身上長滿刺,還和哪吒父母,以及眾妖,一起封印到闡教的圣物,一個巨大的寶鼎里面,用三昧真火去把他們煉成丹。
但三昧真火對魔丸哪吒沒作用,無量仙翁讓哪吒自殺,以交換哪吒父母的命。就在哪吒準備赴死時,哪吒母親搶先站了出來怒斥無量仙翁,你一個神仙居然拿父母的命來要挾小孩?對神仙,神圣的再次解構。然后,電影的高光時刻出現了,哪吒母親用犧牲自己的命,讓哪吒擺脫要挾。哪吒看到母親的死,也沖破了原來的身體,變成了更強的戰士。這是一個隱喻,母親的舍命,哪吒的重生,以一個人的死,換一個人的生。
哪吒父母一直在接納哪吒的攻擊性,而母親的死從根本上扭轉了攻擊性的質感,使之成為被內心聲音主宰的巨大能量。
重生后的哪吒被自己內心的聲音和使命召喚,與敖丙一起戰勝了無量仙翁,拯救了被困鎖的眾族。
這一幕在之前靈珠(敖丙)與魔丸(哪吒)同體的情節里已有預表。當哪吒完全睡著(臣服),才會迸發驚人的實力。也就是說,當欲望層面的叛逆完全聽從內心聲音時,才會成就那個最驚人的能量。
哪吒內心里的聲音,重新定義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他也因此迸發出了所有的能量?!叭绻麤]有路,我就走出一條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這乾坤”
演到高潮處,成就了這部存在主義的電影,一種后現代的盛宴。當一切神圣被解構,要么這個世界是沒有神圣的虛無,要么,我就是那個神圣。我存在是第一位的,我存在再決定是信佛信道信上帝,
無量仙翁曾說,他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闡教。這也是他的使命和內心聲音。
這就是存在主義的困境,也是這部電影沒有回答的問題:如果哪吒內心的聲音是摧毀天地呢?那他就是下一個無量仙翁。屠龍少年的隱喻并沒有在這部電影里得到解決。
在幾百年前,有一位更高階的叛逆者——馬丁·路德。他同樣爆發出了驚人的能量,與當時的無量仙翁——羅馬教廷為敵。當時的羅馬教廷和無量仙翁一樣可以只手遮天,但馬丁路德也來了一個“如果沒有路,我就走出一條路,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這乾坤”。他發表了95條論綱,公開反對羅馬教廷。
只是,馬丁·路德內心的聲音是完全忠實于圣經,他解構了假神圣,并沒有摧毀神圣本身,而是回歸真神圣。
如果圣經是善的,那他內心聲音就肯定是善的。而不會成為另一個無量仙翁,或屠龍少年。
在神圣被解構的廢墟上,找到真正的神圣。才能真正對抗存在主義那個“我”和后現代的虛無。
歡迎轉發本文給你關心的他/她
傳遞真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