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國際格局風云變幻的時代,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必須在外交領域展現出應有的志氣與智慧。中國的自我定位既是一條清晰的發展路線,也是應對全球挑戰的指導方針。作為一個正在復興中的大國,同時也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員,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要在堅持獨立自主的同時兼顧國際責任,既展現擔當,又要審時度勢,平衡各方利益。
1974年4月,鄧小平副總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大會第六次特別會議????????????
一,既要堅持大國擔當自立自強,又要深知發展中國家落差與短板????????
中國的崛起離不開自立自強的精神。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經歷了百年屈辱,最終憑借自身的努力實現了經濟騰飛。進入新時代,中國要在國際上發揮大國作用,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自主性,不依賴外部施舍,更不能寄希望于外部勢力的認可。
然而,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仍然需要與世界各國,包括所有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緊密合作。很多方面技不如人,有時甚至被掐脖子,有求于人,是現實的差距和挑戰。例如,在半導體、航空航天、醫藥等高科技領域,仍然存在技術短板,容易受制于人,或遭遇技術封鎖和制裁。因此,既要有戰略自信,又要保持清醒認知,避免盲目樂觀或過度悲觀,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技術突破。
二,既要看到厲害了我的國的發展成就,又要看清路漫漫其修遠兮?????????????????
中國過去幾十年取得的經濟和科技成就舉世矚目,尤其是在高鐵、航天、人工智能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然而,在看到輝煌成就的同時,也要認清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貿易摩擦、科技封鎖、能源安全等問題接踵而至,意味著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依然道阻且長。
在外交領域,中國既要自信地向世界展示“厲害了,我的國”的風采,同時也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好應對長期挑戰的準備。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需要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國內治理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更加穩健的步伐邁向世界舞臺的中央。
三,既要勇于挺身而出伸張正義,又要有理有節不當盟主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應當勇于發聲,堅守公平正義原則,反對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在重大國際議題上,中國應當積極發揮調解人、建設者的作用,推動國際合作,維護地區和全球的和平與穩定。
伸張正義不等于稱霸世界。中國在外交上一直奉行“不結盟、不對抗、不稱霸”的政策,不謀求世界主導權,而是主張建立一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要保持有理有節,不刻意挑戰其他大國的利益,也不試圖以“盟主”姿態領導全球,而是要推動共同發展,以平等互利的方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牢記小平教誨,始終把發展經濟作為第一要務?
鄧小平曾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對,韜光養晦,善于守拙,絕不當頭,有所作為”,此是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國際環境發生劇變時所采取的外交戰略。這些方針強調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保持冷靜,避免冒進,同時積蓄力量,逐步提升國家影響力。
冷靜觀察是要密切關注國際形勢的變化,不輕舉妄動,避免被卷入不必要的沖突或風波;穩住陣腳是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保持國家政策的連續性,確保國內局勢穩定,經濟持續發展;沉著應對是面對國際挑戰和外部壓力時不慌亂,采取理性和務實的應對策略;韜光養晦是避免過度暴露自身實力,暫時保持低調,不輕易炫耀或挑戰既有國際秩序;善于守拙是在國際競爭中發揮自身優勢,同時避免犯重大錯誤,避免過度消耗國力;絕不當頭就是不在國際事務中刻意爭當領導者,避免成為眾矢之的,尤其是在全球治理體系尚未有利于自身的情況下;有所作為是在符合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抓住機遇,推動經濟和外交發展,在適當時機發揮影響力。???
這套戰略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中國在國際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得以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同時逐步提升綜合國力,為后來的全球崛起奠定基礎?,F在雖然時過境遷,但小平教誨依然沒有過時,甚至領悟其精神實質顯得更為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