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
Happy Lantern Festival!
所以,今日熱詞:
在你吃著暖胃的湯圓時,是否好奇:
元宵節為什么被譯為“燈節”,
而不采用元宵/湯圓的英文表達"Sweet Dumplings"、"Glue Pudding",或拼音直譯呢?
農歷新年第一個月圓夜,
古人謂之“元宵”或“上元”,
自唐代起,上元節的夜晚便解除宵禁,張燈結彩,
百姓徹夜放煙火、舞龍燈,
形成“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的盛景,
“花燈”逐漸成為這一天的主角,
"燈節"之名便因此由來。
如今,賞花燈(enjoy beautiful lanterns)、猜燈謎(guess lantern riddles) 仍然是元宵節的重要習俗。
此外,"以食代節"的國際命名并不常見,
而燈籠承載祈福、團圓、慶典三重意象,
比單一食俗更具文化穿透和對外傳播力,
更能讓外國人理解元宵節的
文化特點和精神內涵。
因此,今晚吃完湯圓,
再邀請家人朋友去逛逛燈會、賞賞花燈,
讓燈光照亮那些未說出口的思念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