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眾房企中,遠洋集團去地產化比較早。在地產行業冰封之前,遠洋集團就將“地產”二字摘掉了。
雖然遠洋地產更名為遠洋集團,但感覺始終是一家純種正的房企。隨著地產行業下行,遠洋集團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危機。
在債務爆雷后,遠洋集團被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原本昨天(2月17日)是呈請聆訊的日子,但遠洋集團又得到了兩個月緩沖期。
此前,遠洋集團公告稱,在各方一致提出延期申請后,高等法院已撤銷原定于2025年2月17日舉行的呈請聆訊,并將聆訊延期至2025年4月14日。
2024年6月27日,遠洋集團收到美國紐約梅隆銀行有限公司倫敦分行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的清盤呈請。
根據公告,該呈請涉及未償還由遠洋地產寶財IV有限公司發行、遠洋集團擔保的于2026年到期的3.25%有擔保票據,涉及本金總額4億美元及應計利息。
此次清盤呈請聆訊延期,背后有著復雜的利益考量。從股東角度而言,他們期望公司能借此機會扭轉局面;而債權人則希望利用這段時間尋求和解方案,最大程度回收債務。
爆雷及化債始末
遠洋集團成立于1993年,于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主要股東為中國人壽和大家人壽,曾在房地產市場風光無限。
2022年,遠洋集團業績開始下滑,當年歸母凈虧損159.3億元,上年同期凈利為27.29億元,這是遠洋集團上市來的首次虧損。
遠洋集團解釋稱,利潤下滑主要歸因于境內整體房地產市場低迷,營業額及毛利率下降,對物業項目計提的減值撥備增加,分占合營企業和聯營公司的業績下降,以及人民幣貶值造成的匯兌虧損。
進入2023年,遠洋集團的困境進一步加劇。7月,其旗下債券“18遠洋01”因擬與持有人協商兌付調整事項停牌,該債券發行于2018年,規模20億元,原兌付日為2023年8月2日。雖8月1日債權人會議給予本金兌付日連續30個自然日寬限期,但債權人反對展期方案,要求按期全額兌付本息。
2023年8月14日,遠洋集團發布公告,旗下將于2024年到期的美元債券SINOCE607/30/24未能在8月13日寬限期結束前支付利息(2094萬美元),導致發生違約,該債券停牌。
當日,遠洋集團還公告預期上半年虧損約170億元至200億元。這一系列事件標志著遠洋集團正式爆雷,陷入流動性危機。
爆雷后,遠洋集團積極展開自救。2024年1月,其10只境內債券展期成功,共涉182.66億元。
2024年7月18日,遠洋集團首次公布境外債務重組方案,范圍涵蓋現有銀團貸款、現有雙邊貸款及現有票據,未償還本金總額約為56.36億美元。
該方案為債權人提供新債務和強制可轉換債券或新的永續債兩類債務工具。然而,方案一經提出便遭到部分境外債權人反對。
在經過與境外債權人的多次博弈后,2遠洋集團的境外債重組取得重要進展,最難攻克的英國重組計劃已獲批生效。
倫敦時間2月3日,英格蘭法院作出判決,批準這一重組計劃,2月6日晚間,遠洋集團正式宣布英國重組計劃生效日期落實。
此前,香港方案已獲得100%的債權人支持,香港法院原本計劃在今年1月24日對香港方案安排聆訊,但遠洋集團申請將日期推遲至2月19日,以期基于英國法院的裁決安排聆訊。
兩年虧了370億
近年來,遠洋集團業績面臨著諸多嚴峻問題,深陷虧損泥沼。
從財務數據來看,遠洋集團已連續多年出現大額虧損。2023年,該集團營業額為464.59億元,同比上升約1%,但毛利僅為11.83億元,同比下降約50%,毛利率驟降至3%。
2023年,遠洋集團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高達210.97億元,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2.770元。
2024年上半年,遠洋集團營業額為133.13億元,同比下降36%; 毛利為2.97億元,毛利率為2%;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及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分別為53.82億元及0.707元。
整體來看,2019-2023年,遠洋集團的歸母凈利潤指標分別為26.56億元、28.66億元、27.29億元、-159.30億元、-210.97億元,近兩年合計凈虧損達到370.27億元。
遠洋集團業績不佳,首當其沖的是地產開發主業遭受重挫。2023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約11.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5%,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8.2%。
當年,遠洋集團的協議銷售總額下降至505.30億元,較2022年的1002.90億元近乎腰斬,平均銷售價格也下降了25%。
進入2024年,遠洋集團的銷售數據依然不佳,全年累計協議銷售額約351.6億元,同比下降30.42%;累計協議銷售樓面面積約299.68萬平方米,均價約1.17萬元/平方米。
成本端壓力也在持續擠壓利潤空間。2023年,遠洋集團總銷售成本為452.76億元,因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行業毛利率未能顯著回升,企業對存貨計提減值撥備增加,進一步侵蝕利潤。
當年,遠洋集團錄得金融資產減值損失凈額112.83億元,主要因宏觀市場和行業不景氣、融資艱難等,對貿易及其他應收款項計提了預期信用損失撥備;受市場下行影響,投資物業公平值減少為9.28億元。
此外,遠洋集團加權平均利率由2022年的5.16%上升至5.63%,2023年已付或應計的總利息開支上升至53.58億元,其中35.17億元因未能資本化而透過綜合收益表支銷。
流動性緊張也給遠洋集團負債帶來極大挑戰。截至2023年末,遠洋集團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約84.5億元;借款總額約為961.4億元,其中流動借款約為697.5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為19.9億元。
截至2024年6月30日,遠洋集團現金資源總額共計47.09億元,其中約99.5%的現金資源為人民幣,余下的主要為美元及港幣;流動比率為1.02倍;凈借貸比率約650%。
國資房企興衰史
1993年6月,遠洋集團前身中遠房地產開發公司由中遠集團發起成立,作為國有企業投身初興的國內房地產市場。
1997年,公司核心團隊組建,同年12月進軍北京房地產市場。1999年10月北京遠洋大廈竣工,遠洋品牌亮相。
2001年,中遠與中化戰略重組,公司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 兩年后,中遠 完成二次改制成為中外合資企業。
2004年,公司進軍天津,2006年業務拓展至中山、大連,實現跨區域發展。
直至 2007年,公司更名為遠洋地產,并重組為外商獨資企業。當年9月,遠洋地產在港交所上市實現資本國際化。
2009年,遠洋地產引入中國人壽入股,增強資本實力。此后地產行業迎來快速發展,遠洋地產的銷售規模不斷擴大。
2016年,遠洋地產再次更名遠洋集團,開啟去地產化戰略,并且啟動多元化布局。
從 2017年開始,遠洋WELL人居實驗室(中國)奠基、確立品牌理念、杭州遠洋樂堤港開業、遠洋資本涉足大數據產業、完善健康建筑體系。
2018年,遠洋集團累積協議銷售額突破千億,達到1095.1億元,正式躋身千億房企行列。
2020-2022年,遠洋集團啟動五期發展戰略,成立六大開發事業部實現全國布局。2020年,遠洋服務在港交所上市。
然而,近年來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遠洋集團也面臨諸多挑戰。
2023年7月,遠洋集團陷入流動性危機,隨后率先處置境內債務,2024年1月,10只境內債券展期成功,共涉182.66億元。
在應對債務危機的同時,遠洋集團也在積極推進資產處置,先后將北京頤堤港一期、北京麗澤商務區域中心、成都太古里、北京遠洋未來廣場、北京頤堤港二期等項目的股權出讓,回籠資金超過170億元。
未來,遠洋集團能否成功化解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仍有待時間的檢驗。
房產|樓市|企業|人物|項目
石頭侃房已入駐全媒體平臺
▇ 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