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確實沒錢發(fā)工資了,籌款難度不小,怎么也得陽歷年后才行”,用人單位提出來因籌款難度大要求延期; 9位“打工人”堅決不同意,“公司就是在故意拖時間,錢數上我們已經讓步了,時間上肯定不讓”。
本來答應好好的調解方案,又停那兒了。
雙方的矛盾自始至終非常激烈
兩個月前,二審在天津一中院立案后,按照兩審全流程對接機制,案件到了該院首個以法官姓名命名的調解工作室——“秀云調解工作室”。
找雙方了解調解意愿的法官助理劉美茹感受明顯:用人單位態(tài)度強硬,“公司業(yè)務實際承包給了第三人李某,真正欠他們工資的是第三人李某,況且公司現在啥也沒有”;勞動者滿腹牢騷,“還調解啥呀,對方上訴就是拖時間,公司早沒錢了,下了判決也沒啥用”。
雙方雖然都沒抱什么希望,但也還是表示讓法院調調試試!
案子是非調不可嗎?
倒也不是,但能調最好。這是秀云調解團隊專職調解法官們商議后的結果。
“這個案件勞動合同雙方確實是公司與勞動者,一審判公司給工資沒問題。”
“公司啥財產也沒有,實際業(yè)務又是由第三人李某承包的,維持一審判決,勞動者肯定拿不到錢。”
“最后要出錢還是第三人李某,李某要不給,公司肯定不會給。”
他們認為,這個案件如果不能二審達成調解實質解紛,直接維持原判肯定會加劇矛盾。
這個調解思路,好!
在多次了解情況后,調解團隊提出一個大膽思路,能否在勞動者讓免部分金額的基礎上,推進公司與第三人就案外承包糾紛達成一致意見,并就此分擔勞動者工資。這樣的話,勞動者實際拿到了工資,第三人也減輕了給付壓力,公司也能與第三人就案外糾紛一并解決,實現“三贏”。
這一方案也得到了各方當事人的認可。
“中間人”出現了
就在推進的過程中,沒想到用人公司的延期請求,引發(fā)了勞動者極大的不安。秀云調解團隊專職調解法官們再次討論案件。
“這個案子的關鍵點是互不信任,要是能有個中間人就好了!”
“ 我發(fā)現這家公司應該是某行業(yè)協(xié)會的會員單位,依托咱院訴前聯合調解機制,抓緊聯系一下該協(xié)會的調解員,看看有啥辦法沒……”
“好主意!這個案子沒準兒有聯合調解的可能!”
隨后,調解團隊聯系了行業(yè)協(xié)會調解員。不出所料,行業(yè)協(xié)會調解員非常了解各會員單位的情況,也表示可以和公司負責人談談,了解企業(yè)的真實想法,是否真的有調解的意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了前期電話溝通與聯合調解的鋪墊,秀云調解團隊康艷法官組織當事人三方面對面進行調解,三方先是圍繞勞動關系主體及各項費用承擔主體充分發(fā)表各自的意見。在調解過程中,康艷圍繞公司與第三人間就案外承包糾紛予以釋法,就支付勞動者工資予以明理,最終在促成公司與第三人就案外承包糾紛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由公司和第三人共同籌款按照勞動者認可的金額支付工資。
一調“三贏”
初冬的清晨,“秀云調解工作室”格外的熱鬧,十幾個當事人在小小的房間圍坐成一圈,桌子上整齊擺放著的27萬多元現金格外顯眼。在調解團隊的見證下,幾位勞動者在領取調解書后,當場拿到了工資款。
看著大伙熱熱鬧鬧地數錢、簽字,上訴人公司的委托代理律師頗為感慨,“這個案子能這樣解決,實話說確實超出了我的預料,最后讓我們公司下定決心解決這事兒的關鍵,是咱調解團隊一遍遍做工作打電話感動了我們!”“確實!”被上訴人勞動者的委托代理律師深有同感,“雖然一審我們贏了,但還是感覺切實能拿到錢希望渺茫,沒想到真的拿到錢了”。第三人話語里也充滿了感激,“現在搞承包挺難的,我和公司之間的承包問題也很撓頭,沒想到這個案件能一并將我和公司的承包糾紛也解決了!”
聽著大家的感謝與肯定,想起案件調解的一波三折,調解團隊負責人余慶也很高興,“這說明我們先找‘癥結’提思路、再找‘朋友’做調解,都干在了點子上!”
來 源:天津高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