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素有“癌中之王”之稱,其治療難度大、復發率高,傳統放療常因腫瘤位置復雜、周圍器官敏感等問題受限。武漢濟和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朱國清教授,深耕肝膽胰腫瘤領域四十余年,深知精準治療對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性。
肝癌因其高復發率和治療難度,一直是醫學界的難題。傳統放療技術由于精度不足,容易對周圍健康組織造成損傷,限制了其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
而TOMO放療技術的引入,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TOMO放療系統結合了360°螺旋斷層掃描、影像引導調強放療(IGRT)和劑量引導技術(DGRT),能夠實現毫米級精度的腫瘤靶向治療。無論是早期小病灶、多發性轉移,還是術后復發的難治性肝癌,TOMO都能提供個性化的精準治療方案。
朱教授向我們解釋,我院腫瘤科引入的螺旋斷層放射治療系統(TOMO Therapy),憑借其國際領先的技術優勢,為肝癌患者開辟了全新的治療路徑。
TOMO放療:肝癌治療的“精準利刃”
TOMO放療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刀”,而是融合了 360°螺旋斷層掃描、影像引導調強放療(IGRT)和劑量引導技術(DGRT) 的尖端設備。其核心優勢在于:
毫米級精度:機械精度達±0.1mm,能精準鎖定腫瘤,避開肝門靜脈、膽管等關鍵結構。
動態追蹤:即使患者呼吸導致肝臟位移,TOMO也能實時調整射線路徑,確保照射無死角。
保護正常組織:通過智能算法優化劑量分布,顯著降低對周圍健康肝組織、胃腸道的輻射損傷,減少口干、放射性肝炎等副作用。
適應癥廣泛:無論是早期小病灶、多發性轉移,還是術后復發的難治性肝癌,TOMO均能提供個體化方案。
真實案例:晚期肝癌患者的“重生之路”
2024年,朱國清教授團隊接診了一位62歲的肝癌患者張先生(化名)。
張先生被確診為肝右葉巨塊型肝癌,腫瘤直徑達8cm,且緊鄰門靜脈分支,手術風險極高。傳統放療因腫瘤體積大、位置復雜難以實施,患者一度陷入絕望。
朱國清教授團隊經過詳細評估,決定采用TOMO放療技術為張先生進行治療。
通過TOMO自帶的兆伏級CT掃描,團隊精準定位腫瘤,并聯合多學科團隊勾畫靶區,確保放射線精準覆蓋病灶。
治療過程中,團隊采用螺旋斷層調強技術,分25次給予總劑量60Gy,既保證了腫瘤的高劑量殺傷,又使周圍正常肝組織受量低于安全閾值。
治療期間,團隊每周復查CT,根據腫瘤退縮情況動態調整計劃,全程僅需門診治療,無需住院。
(放療前(左圖)對比放療后(右圖))
經過TOMO放療,張先生的癥狀得到了顯著緩解。治療2周后,他的腹痛明顯減輕,食欲恢復;療程結束時,腫瘤體積縮小60%,門靜脈壓迫解除。更令人欣慰的是,整個治療過程中,張先生未出現放射性肝損傷或消化道副反應,生活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
武漢濟和醫院腫瘤科始終秉承“精準、無創、高效”的理念,依托TOMO放療技術,已為數百名肝癌患者帶來了生存希望。
朱國清教授表示,TOMO放療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肝癌的治療效果,還顯著降低了患者的治療痛苦和經濟負擔。未來,我院將繼續致力于腫瘤治療技術的創新與發展,為更多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