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財經·消費組原創/出品
作者:楊揚
編輯:夏益軍
正如中國沒有沃爾瑪,美國也出不了美團,企業出生地的消費水平、用戶偏好、區位特征等地緣因素更能決定公司的價值。
新疆茅臺伊力特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上世紀90年代,伊力特營收規模多次問鼎西北第一,但如今已被西鳳酒、金徽酒等酒企超過,公司也錯過了白酒高端化周期,營收規模已8年原地踏步。
伊力特掉隊,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出生地限制,觀點如下:
1、省內市場蓋上天花板。新疆白酒市場規模只有100億,而A股19家上市白酒企業,有8家企業年營收規模破百億。本地市場沒多大,只能去省外圖發展,但伊力特遲遲沒有走出新疆。
2、走不出省外也要出生地背鍋。低基數下,伊力特省外市場占比出現下降。走不出省外主要是因為,新疆消費水平相對低,伊力特以百元內的低端酒為主,低端酒沒品牌本就不易出省,再加上新疆距離內地最遠,增加了運輸成本,又間接影響了伊力特的競爭力。
/ 01 /塞外茅臺掉隊
中國白酒品牌中,伊力特的誕生最為特殊。
它既不是某個特定地方歷史長河里傳承下來的品牌名酒,也不是一家普通的地方國有酒企改制而來,而是由入疆的新疆建設兵團用農場多余糧食自己釀造出來的口糧酒。
之后靠著兵團大面積種植糧食的資源優勢,以及對人才的重視:建國早前,伊力特想方設法爭取到兩位釀酒專業的大學生來做工藝改良,伊力特迅速成為新疆最受歡迎的白酒。
1959年2月,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訪問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兵團拿出自產的伊力特白酒招待,胡志明飲后贊不絕口,稱伊力特為“新疆茅臺”。
到上世紀90年代,伊力特來到黃金十年,不僅稱霸新疆,也連續多年成為整個西北銷售額最高的白酒。
但時過境遷,伊力特現在有些沒落了。西鳳酒已經坐穩了西北第一,老二競爭中,伊力特也已經不敵金徽酒。
讓出西北酒頭把交椅,倒也不全是競對跑的快,核心還是伊力特跑不動了。
從2017年到2023年,伊力特營收規模一直在20億上下徘徊,至今的營收高點還是2019年的23.02億。
可能有投資人會說,2023年伊力特趨勢可以,營收同比22.3億,同比增長37.5%。
但23年高增長的前提是,口罩期新疆管理更嚴格,對業績影響更大,在低基數的情況下,伊力特23年業績反彈大。更關鍵的是,23年的這次反彈,也很可能透支了之后的業績。
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營收同比持平,雖沒下滑,但業績很可能壓到渠道了。
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存貨規模20.9億,比2023年全年(18.9億)都多。存貨激增下,伊力特存貨周轉天數比2023年要多了129天。
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存貨規模20.9億,比2023年全年(18.9億)都多。存貨激增下,伊力特存貨周轉天數比2023年要多了129天。
貨不好賣,錢也不好收,2024年前三季度,伊力特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金額只有2400萬,同比下降88.5%。同時,低現金流也說明伊力特2.44億的凈利潤大多是紙面利潤。
塞外茅臺,何以至此?
/ 02 /渠道管理有瑕疵
白酒行業上一輪周期是棚改貨幣化帶來財富效應,為白酒高端化提供了土壤。
行業也憑借高端化實現了業績狂歡,2017年-2023年,上市白酒營收復合增速達到16.2%。但伊力特幾乎錯過了這輪周期,同期營收復合增速只有2.5%。
錯過周期的原因很簡單,伊力特沒有高端化。
上一個白酒周期,很多腰部白酒都在沖擊千元價格帶,再不濟也要沖到400元價格帶以上。但
伊力特的核心單品“伊力老窖”,價格在百元左右,銷售規模達10億元,占據公司業績近半壁江山。
產品結構也最終反映到業績上。
從2015年到2023年,上市白酒毛利率平均提高了7個百分點,但伊力特毛利率幾乎沒有變化。橫向對比,伊力特48%的毛利率也和行業平均水平差距過大(70%)。
客觀來說,伊力特沒有高端化,和本地消費水平較低有關,但公司自身的經銷管理體制也要擔責任。
伊力特過去的經銷商采用了買斷式模式:特點是,經銷商買斷某些產品線的生產和銷售權,自行決定市場策略和價格。
買斷式經銷有優點:
一是,經銷商按終端需求設定市場策略,產品能更符合市場需求情況,畢竟經銷商不會自己坑自己,伊力特的庫存也好于行業,其庫存商品占營收比重為14.7%,低于行業(16.3%)。
二是,買斷制下,品牌宣傳主要以經銷商為主導,公司僅承擔部分傳統渠道的費用投放,伊力特的銷售費用率(11.5%)同樣低于行業(17.2%)。
看似好處不少,但缺點更大。
在買斷制經銷體制下,伊力特更像一個OEM制造商,其將市場策略和價格的主導權交給經銷商,意味著伊力特對產品、終端掌控力不足。
這給伊力特最大的影響就是錯失高端化。
白酒高端化的一個重要支撐是,永遠上漲的漲價預期。漲價預期品牌只有可以給,但伊力特把價格主導權交給若干個經銷商后,經銷商顯然不能統一規劃品牌的產品價格。
種種弊病下,伊力特已經逐漸收回品牌的主導權。但管理上的失誤好改,先天的出生地劣勢很難變。
/ 03 /出生地決定命運
對于白酒企業,出生地很重要。
如果酒企大本營白酒消費力有限,且沒有名酒基因,就如同鹽堿地難長出參天大樹。這點在西北酒身上體現的很明顯。
2024年前三季度,A股19家上市酒企營收排名中,西北酒F4皇臺酒業、天佑德酒、金徽酒、伊力特營收規模全部排在倒數后六名中。
西北酒做不大還是市場規模太小了。
酒業家調研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白酒市場發現,其整體市場規模約在500億左右。至于伊力特的大本營新疆白酒市場規模只有100億。
100億市場規模是什么水平?A股19家上市白酒企業中有8家企業年營收規模破百億。
本地市場沒多大,只能去省外圖發展,但伊力特遲遲沒有走出新疆。
2023年新疆省外營收規模只有4.9億,省外市場營收占比22.4%,較2022年還下降了近7個百分點。
伊力特走不出新疆,同樣和出生地有關。
新疆消費升級相對滯后全國,伊力特的價格升級落后于大部分酒企,上文就已經提到,核心單品“伊力老窖”價格僅在百元左右。
中低端酒缺少品牌優勢本就不容易出省,看一組行業數據:
高端酒TOP3市占率在95%以上,低端白酒則高度分散,TOP3市場份額僅11%。邏輯是酒企高端化后形成的品牌優勢,是其全國化份額提升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而且,新疆的地理位置又加大了出省難度。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與消費能力強的東部地區距離最遠,將伊力特運輸到內地市場,運輸費用就是很高的一筆。
對高端白酒來說,運輸成本高倒也不打緊,但對定位中低端的伊力特影響就大了,伊力特省外毛利率比省內毛利率要低近10個百分點,一定程度上就是受運輸成本的影響。
多出來的運輸成本既影響了伊力特的盈利能力,又影響了伊力特省外促銷費用的投入,間接影響了伊力特省外市場競爭力。
和行業競爭比起來,出生地的局限性,更能決定伊力特的命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