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禁止轉載/二改未經本人事先同意,不可以任何形式對照片進行下列行為:修改、復制、傳輸、傳播、出售、分發、出版、廣播、傳閱、儲存供日后使用或利用作商業用途
富瑪特成功案例分享:一名5歲孤獨癥男孩,在接受僅1個療程的菌群移植治療后,發生了令人驚喜的改變。他的睡眠質量顯著提升,食欲大增,排便也恢復正常。更令人欣喜的是,自閉癥風險評估結果出現積極轉變,語言、行為也有了質的飛躍。現在,他主動語言增多,社交意愿明顯增強,心情變得更加開朗,更愿意表達自己的需求。
基礎情況
澄澄(化名),男性,5歲。3歲時被診斷為孤獨癥譜系障礙(ASD),核心癥狀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社交互動障礙(不主動交流、缺乏眼神對視)、身高體重發育落后,伴隨睡眠障礙、長期腹瀉(糞便不成形)及免疫力低下(每月反復感冒、發燒)。2021年6月,患兒行全外顯子測序分析(GT-WES/家系IDT-10G),但未明確遺傳病因。
治療方案
2024年11月1日,患兒首次腸道菌群檢測顯示腸道菌群嚴重紊亂。經與家屬溝通,決定采用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治療,具體方案如下:
定制療程:共6個療程,每個療程包含12次菌群移植,連續治療12天,間隔18天后進入下一療程。
首次移植:2024年12月14日進行腸道清腸準備,次日完成菌群移植。
動態監測:治療期間定期進行腸道菌群檢測及癥狀評估。
菌群移植前后癥狀對比
移植前癥狀
核心癥狀:語言發育遲緩,無主動語言,無法指物,缺乏社交互動。
生理問題:長期腹瀉、睡眠障礙、身高體重發育落后。
免疫力:每月反復感染(感冒、發燒)。
移植后改善
腸道菌群指標:2025年2月9日第二次檢測顯示,有益菌比例顯著升高(如雙歧桿菌、乳酸菌),有害菌比例下降(如腸桿菌科細菌)。
行為與發育:自閉癥風險評估降低,主動語言增加(會主動表達需求),社交互動意愿提升。
生理功能:睡眠質量改善,食欲增強,排便形態恢復正常(成形)。
全身狀態:免疫力提升(感染頻率減少),精神面貌及生活質量顯著改善。
治療期間動態變化
首次移植后:家屬反饋患兒食欲及睡眠逐步改善,腹瀉頻率減少。
第二次菌群檢測(2025年2月9日):數據對比證實腸道微生態趨于平衡,與臨床癥狀改善一致。
后續治療:按定制化方案繼續執行,持續監測腸道菌群及行為發育指標。
腸道微生態干預可作為ASD輔助治療的新方向
目前,國內外應用糞菌移植技術治療孤獨癥已有多篇報道,多項指南已將孤獨癥列為治療的適應癥。2024年11月2日,《腸菌移植治療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中國專家共識(2024版)》成功發布。富瑪特生物作為唯一受邀參與該《專家共識》討論和撰寫的生物科技公司,為此次《共識》的發布提供了有力支持。其自主研發的專利劑型“微膠囊”和“油滴劑”,被列入《專家共識》強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