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即使在現(xiàn)代的文學(xué)作品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古代人建造陵墓,既要風(fēng)水好,又要保密,還要設(shè)置重重防護。
但是你敢信,在河北,有一個彈棉花的老頭,竟然配出了皇帝陵墓的鑰匙,還一股腦盜空了157座大墓。
這到底是真實的故事還是民間傳說?他究竟是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彈棉花可不如盜墓發(fā)財快,軍閥也不如盜墓的有錢
說起盜墓,1928年孫殿英盜慈禧的清東陵,無疑是近代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盜墓行動。
當(dāng)時孫殿英是一個軍閥頭目,當(dāng)他進入到河北境內(nèi)的時候,就盯上了慈禧的東陵。
誰都知道,慈禧生前生活就極端奢靡,她的墓里自然是珍寶無數(shù),個頂個都價值連城,如果能夠得到慈禧陵墓里的寶貝,那豈不是要發(fā)財了。
孫殿英對此自然一清二楚,他苦哈哈的打仗,不但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關(guān)鍵是有今天沒明天。
所以,孫殿英就開始計劃著把慈禧東陵給挖了,1928年7月,孫殿英的部隊開始集結(jié)下手。
可他們畢竟是一群草莽,不但不了解風(fēng)水,也搞不清楚皇家陵墓的形態(tài)和形制,偌大的墓地,到底哪里是入口,哪里有寶貝,他們根本就不清楚。
一群糙漢子四處挖坑,仗著人多,把東陵的地表幾乎都挖了個遍,所幸用這種人海戰(zhàn)術(shù)找到了地宮的入口。
雖然找到了入口,想要進去,卻相當(dāng)困難。
古代帝王為了保證自己的陵墓不被后人打擾,往往會設(shè)置許多機關(guān)來保護地宮不被打擾,而且,在建造陵墓的時候,也會使用極其堅固的材料,防止有人強行破壞。
孫殿英的部隊雖然人多勢眾,但是想要把地宮大門打開,也是一件相當(dāng)困難的事情。
為了盡快得到寶貝,孫殿英也顧不上許多,既然刨不開,就索性用炸藥炸。
即使炸藥的力量滔天,實質(zhì)上,也只能炸的開地宮外圍的一小塊,地宮里面還有一道金剛墻。
再往里面挖二三十米,才看到一扇至少萬斤重的石門。
當(dāng)時孫殿英的部隊,同時挖掘了慈禧的定東陵和乾隆的陵墓。
乾隆墓有四道石門,盡管孫殿英用盡全力破壞了最外圍的兩道石門,但里面的兩道石門無論如何也炸不開。
但就在乾隆墓的盜取進展受挫的時候,士兵們卻意外的發(fā)現(xiàn)慈禧的陵墓,竟然只有兩道石門,所以,孫殿英等人也就不再糾結(jié)乾隆墓,而是蜂擁而至,涌入了慈禧墓。
在慈禧的主墓室中,有棺槨,有寶藏,孫殿英賊心大起,照單全收,包括九龍寶劍,慈禧口中的碩大的夜明珠,都被孫殿英洗劫一空。
事件一出,輿論嘩然,不但社會各界都嚴(yán)厲譴責(zé)孫殿英的行徑,更重要的是清朝皇室的后人,包括溥儀在內(nèi)都紛紛發(fā)聲表達憤怒,而且溥儀還把這件事告到了蔣介石處,要求嚴(yán)懲孫殿英。
眼看著自己一夜之間成了全國上下共同聲討的對象,孫殿英慌了。
雖然慈禧陵墓中的寶貝價值連城,但是有命拿,沒命花,那就跟廢品沒啥兩樣。
因此,孫殿英急忙把這些寶貝送去賄賂國民黨高管,據(jù)傳戴笠,宋美齡,宋子文等人都曾收了孫殿英的好處,因此,這件事最終也就不了了之。
雖然孫殿英的事情鬧的很大,但是還有一個人們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在孫殿英的身后,有一個身影卻悄悄行動,這個人在日后做出的惡行,比孫殿英還要瘋狂百倍不止。
這個人就是今天的主角,河北彈棉花的老漢,王紹義。
王紹義可沒有孫殿英這么顯赫的出身,他真實身份是河北農(nóng)村一個彈棉花的普通人。
在那個年代,彈棉花這樣的生意,能夠讓家人吃飽飯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所以,王紹義對于現(xiàn)實其實是相當(dāng)不滿的。
18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母親不久之后也撒手人寰。
一下子,雙親離世,讓王紹義更加無牽無掛,再繼續(xù)彈棉花,毫無疑問是不可能有任何出路的。
所以,他就干脆隨便尋了一個軍閥,去當(dāng)了兵,當(dāng)兵有軍餉,自然是能吃飽飯。
但這樣的好日子也沒過多久,他跟隨的軍閥勢力太小,在與孫殿英部交鋒的時候,敗了,于是,他就只得躲起來,避免孫殿英等人的抓捕。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孫殿英開始盜取慈禧墓,一下子,珠光寶氣,搖身一變,從一個小軍閥變身大財主。
孫殿英一飛沖天,讓四處躲避的王紹義心中大為震撼。
自己跟隨的小軍閥雖然當(dāng)時也算得上有錢,但一場戰(zhàn)役就灰飛煙滅了,就算是孫殿英,如果不是因為盜墓,恐怕下場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所以彈棉花翻不了身,當(dāng)軍閥恐怕也沒啥好日子過。
王紹義就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盜墓這件事上。
雖然盜墓需要技術(shù),需要知識,但架不住王紹義對這件事相當(dāng)有耐心,他把自己全部的時間都用于盜墓上,這件事就不得了了。
自此以后他就專門潛伏在清東陵附近,一面打探消息,一面學(xué)習(xí)各種盜墓的知識。
因為孫殿英盜墓的行為,民國政府加強了對清朝皇陵的保護,雖然此后,王紹義一直活動在附近,但其實并沒有太多的機會。
直到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這個時候,民國政府自顧不暇,皇陵的看守工作也就逐漸懈怠下來。
王紹義原本以為機會來了,誰知道,日本人來了之后,比國民政府的軍隊厲害多了,不但燒殺搶掠,而且武器裝備也更為精良,在日本人魔爪下,王紹義同樣沒有得到機會。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王紹義才終于等到了機會。
這一年,日軍撤退,但是國民政府的軍隊,卻一時間沒有精力來看官皇陵,一下子,清朝的皇陵就成了無人看守的狀態(tài)。
王紹義清楚,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旦錯過,恐怕再也沒有機會。
所以,王紹義動了。
他聯(lián)合起一群早就蠢蠢欲動的倒霉賊,一擁而上,此時他們在這一帶潛伏了十多年,對于東陵的情況一清二楚。
12月22日,趁著夜色,王紹義將人馬分成兩路,一路放炸藥,吸引守衛(wèi)的注意,另一路才是真正的主角。
原來,王紹義在這些年里早就研究透了帝陵的構(gòu)造,他甚至連如何打開厚重地宮大門的方法都掌握了,還配制了鑰匙。
王紹義首先去了咸豐的地宮,百十來號人先把咸豐墓洗劫一空。
接下來真的是一座接著一座收割。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除了順治的陵墓沒有被盜之外,皇帝墓,太后墓,妃嬪墓,整個陵墓群中大大小小157座陵墓無一幸免。
到底有多少奇珍異寶被王紹義盜走,無人知曉,甚至很多珍貴的文物也因此而流失,至今仍未找回。
不過,王紹義的行動實在太招搖了,他并沒有逍遙多久,很快就被公安局的人注意到,隨后,一場緝盜行動就展開了。
王紹義眼看情勢不對,再度上演了潛伏的老套路,但是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雖然王紹義四處逃竄,但最終還是在1950年在遵化落網(wǎng)。
此時已經(jīng)是新中國,面對王紹義的惡行,法律最終給出了嚴(yán)厲的制裁,1951年,他被執(zhí)行槍決。
雖然王紹義伏法了,但是無數(shù)珍貴的文物卻再也找不回來了,這也成為我國近代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損失,可以說相當(dāng)遺憾。
【免責(zé)聲明】:本文創(chuàng)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guī)內(nèi)容。如涉及版權(quán)或者人物侵權(quán)問題,請私信及時聯(lián)系我們(評論區(qū)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繼續(xù)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lián)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