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時代使命
全球制造業正經歷一場從“機械替代人力”到“系統賦能人”的深刻變革。在工業4.0的浪潮下,智能制造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升級,而是通過數據驅動、人機協同、流程重構,實現制造效率與質量的全面躍遷。然而,智能制造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與精益生產理念深度融合,從“消除浪費”到“動態優化”,最終實現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
智能制造的“金屋模型”
傳統的“人機料法環”五大要素,在智能制造時代被賦予新的內涵,智能制造的創新在于通過技術手段將這五大要素與數字化系統深度融合,形成“金屋模型”:
自動化層:質量管理系統(QMS)安裝安燈系統,質量問題進行異常報警,系統自動推送到責任工程師;
全面設備維護(TPM)保障維修計劃的準確率;
分層審核(QRCI)進行過程管控與變更控制,降低變更周期與時間;
準時化層:物料管理WMS系統維持作業標準,提高倉庫揀選效率與庫存周轉率;
計劃排產物料拉動看板,縮短訂單交期;
人員技能矩陣均衡生產,降低人才培訓周期,提高技能匹配程度;
車間中的基礎五大要素連通智能制造的相關系統,不斷地對工藝改善,拉動人員參與,在標準方案的把控下完成生產高品質,生產交期短和生產成本低的精益目標。
精益模型的核心就是要“以精益思想消除浪費,以智能技術提升效率”。比如在故障響應方面,新型的監控系統能監控設備故障,縮短故障的響應時間,從而加快整體效率。
精益生產與智能制造的結合
精益生產作為一個管理理念,追求的是通過持續改進、減少浪費和提高價值創造來實現生產力的提升。它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而是在企業自動化進程中,精益思想已經融入到了生產的每個環節。從手工到機器,再到現代的自動化生產,精益生產始終推動著生產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升。
隨著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工業革命帶來的變化,企業進入了數字化時代。此時,管理體系和業務流程的優化變得尤為重要。為了實現更高效的生產,企業必須建立透明且可追溯的精益生產管理體系。在智能化的追求中,企業不僅需要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還要通過精益生產實現靈活的交期,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定制化需求。
精益基礎是什么?
以精益思想推動的精益生產的基礎是什么?大致可以分為人才、品質、工具與方法四個部分。
人才培養:從“操作工”到“數字工匠”
生產的核心要素是“人”。在精益生產的實施過程中,企業首先要注重管理團隊的建設與人才的培養。這包括提升技術人才的能力,建立完善的人才晉升渠道,引入專家團隊進行治理,優化人才的布局等。只有打造高效的團隊,精益生產的理念才能落地生根。
品質建設:防呆機制的全鏈路滲透
高質量的產品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在精益生產中,品質控制的方案必不可少。無論是產品的生產流程,還是決策的發布、項目的推動,都需要引入“防呆防錯”的機制,確保質量不打折。在生產過程中,設備的檢測和數據分析通過質量自動化得到強化,為生產提供實時質量反饋,確保每個環節的精益性。
工具改善:經驗驅動到算法驅動
精益生產強調全員參與的文化。通過自主改善的方式,從點、線、面逐步向全局優化。在工具改善上,首先要進行標準化作業,確保流程、物料和生產步驟的標準化;其次,全面設備維護(TPM)與快速轉型(SMED)方法應運而生,幫助減少設備故障和生產周期;最后,精益生產注重痛點問題的快速解決與總結,確保不斷循環改進,提升整體生產力。
價值方法:端到端的精益閉環
精益生產強調的是“斷點方法生產”。通過有效的節拍控制和庫存管理,避免原料和成品之間的生產斷層,保障生產的連續性。即時出庫和先入先出的庫存控制方式,有效減少在制品的庫存,確保生產流程的順暢。同時,制造周期的控制,根據生產需求,靈活調整生產節奏,從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精益項目實施方法論
精益生產的實施不僅僅依靠理念,還需要通過具體的項目管理和操作來落地。精益項目的實施通常分為以下五個步驟:
需求分析與方向確認:首先,需要對企業現有的生產流程和管理體系進行詳細分析,明確降本增效的需求,并為項目確定一個清晰的方向。
項目組人員組建:根據精益生產的目標,成立專門的項目組。從不同部門抽調人員,確保項目組成員具備跨部門合作的能力,并對精益生產的目標和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項目工具細化與任務分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選擇合適的精益工具,確保每個項目任務得到合理分配,并明確每個環節的責任與職能。
項目激勵與獎勵機制:為確保精益項目的成功實施,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措施,鼓勵員工參與并積極推動項目的進展。
項目分組實施與監控:根據既定的計劃,項目組應開始分組實施,并定期進行監控和反饋,以確保項目能夠按時達成預期目標。
精益制造的疑問與解答Q&A
Q:精益生產中的節拍控制,怎么保障生產連續不宕機?
A:在實際生產現場中,經常會出現某一個工序或者設備出現故障而導致后續的流程宕機,這就要講究節拍控制,從人機料法環五個因素去把問題排一個優先度,流程制造業的投料承重控制,用價值論的方法去解決,斷層原因分析,不斷地跑流程,做到避免斷層或是能快速解決斷層。
Q:網絡新工廠,怎么看待5G商用?
A:在廠區以外的地方,能通過物流方面去追蹤定位;在廠區以內的地方,運用5G的成本就比較高,不如使用更加便捷好用的WIFI,5G網絡就決定了必須要連通外網,還需要設置基站,無法使用局域網,對于廠區來說并不好用,所以在使用5G的時候要注重使用場景,成本控制或是必要程度。
Q:RFID、二維碼拍照方式進行點檢,要不要做總結考核功能?
A:在考慮做這類功能的時候,要考量甲方公司的性質,如果是民營企業是追求效率,在國企方面考慮的是計劃與考核,在民營企業中,如果生產任務沒有達成直接影響到KPI的考核,那么這類功能就非常重要,在國企中考核方式沒有這么嚴格,這類功能就到了可用可不用階段。
通過智能制造與精益生產的深度融合,制造業可以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提升質量等方面實現全面的突破。精益生產的思想和智能技術的應用相輔相成,共同推動制造業向更加智能化、精細化和高效化的方向發展。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企業需要不斷優化自身的生產管理體系,利用先進的技術和方法,不斷提升競爭力,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