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酷吏周興在《大明宮詞》中對登基不久就受到各方勢力反對的武則天說過,“天下最易變的是人心,最善于偽裝的也是人心”,意在表明人心的復雜往往超出想象,深不可測。
人心復雜,人這個心的載體更為復雜,很多時候兼具積極正向和消極負面的品質,或者說是被社會大眾或時代賦予的必須具備或應該具備的品質相對于不符合大眾道德標準的、被視為自私自利的品質,是為一體兩面。有的時候,人長期被責任、規矩、恩義等道德準繩壓制著,只能壓抑自己的本心,但是本我又不斷覺醒,故而會分裂出第二個人格:一個循規蹈矩,一個做自己。
在《天地傳說之魚美人》中,孫莉飾演的宰相千金金牡丹幼承庭訓,封建禮教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但得知自幼指腹為婚的書生張子游前來提親,春心萌動的她在侍女兼表妹小蠻的助攻下,第一次生出了一絲叛逆之心:她想突破男女大防,見一見張子游。
然子游被牡丹的父親安排到了下人房間備考,并且囑咐過兩人不得私下見面,只有等子游高中狀元后,才能完成婚約(實際上宰相和其夫人已經向牡丹透露,他們想要先穩住張子游,讓他知難而退不落人悔婚及嫌貧愛富的口實,實際上已經在著手準備將牡丹嫁給將軍之子江云飛,牡丹對其只有兄妹感情并無男女之愛)。牡丹和小蠻都無能為力,牡丹只能在庭院中彈琴以抒發自己無奈憂郁的情緒。
恰逢此時,牡丹喂養的兩條鯉魚成了精,小鯉魚精小蓮為了報答牡丹的喂養之情,幫助牡丹和子游見了面,兩人通過琴簫相和,確認了彼此的心意。之后,牡丹也在嘗試突破封建禮教的桎梏,比如夜會子游、主動到子游的房間幫他提筆磨墨、與他一起研讀詩書,讓一旁磕兩人CP的小蓮對人世間的情愛也有了莫名的向往。
然他們暗中幽會的事情還是傳到了與牡丹有婚姻之約的將軍之子江云飛和牡丹父母耳中,狼狽為奸的他們陷害了子游,成功將他趕出了相府,牡丹也大受打擊,一病不起。
深知兩人還互相喜歡,但苦于沒有機會見面互訴衷腸的小蓮化作了牡丹的樣子,假稱自己是牡丹的另一面,勸解牡丹要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牡丹心里也認可小蓮的說法是自己的真實想法,可自己已經被禮教這張大網緊緊罩著、動彈不得,所以有心無力。
確認了牡丹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小蓮便附在了牡丹身上,以牡丹的身份去見子游。談話間,子游也對這個俏皮可愛、天真浪漫、大膽率真的,和之前的溫柔大方、知書達理的牡丹截然相反的“新牡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小蓮這一鬧讓本已憂思纏身的牡丹身體更加虛弱,也引來了捉妖大師張天師,為躲避張天師的追擊,自己和母親只得逃往洞庭湖暫居。雖然母親告誡小蓮不要過度摻合人間事,尤其是男女之事,可是一心想做好事、幫助朋友的小蓮卻將母親的話當成了耳邊風,又三番兩次化身成牡丹,將牡丹無法說出口的心事講給子游聽,堅定了子游與牡丹長廂廝守的決心,春花愛屋及烏,也只得答應女兒小蓮幫助這對苦命鴛鴦。
牡丹出嫁當天,子游在春花、小蓮和堂本剛的幫助下成功搶走了載著牡丹和小蠻的花轎,可惜牡丹已經因傷感無法與子游再見一面而離世。看著哭成淚人的子游,小蓮于心不忍,又附身了牡丹,在春花的掩護下和子游暫避在離京城幾千丈開外的田園小居。
春花經此一事元氣受損,決定閉關修煉,叮囑小蓮最好只是因為同情子游才假扮成牡丹而不要真的動了人類的感情,免得千年道行一朝喪,小蓮滿口答應,自己都不知道其實她已經對子游情根深種。
之后的日子,小蓮繼續化身成牡丹的樣子和子游相處,子游也逐漸被這個別樣的牡丹所吸引,被她身上無窮的快樂和能量所感染,逐漸忘卻了原本的牡丹并非如此,換言之,子游也已經對逐漸愛上了這個披著牡丹的外皮內心卻是小蓮的鯉魚精。
然陰毒的江云飛嫉恨牡丹和子游串通鯉魚精讓自己在大婚當天出丑,勾取牡丹的魂魄不成,又派孤魂野鬼吸取子游的魂魄,幸被小蓮發現,但小蓮也在和江云飛打斗中受了重傷,昏迷之中被趕來的子游發現了其鯉魚真身,子游被嚇得魂不附體,不敢也不愿相信自己一直以來愛的、與自己相處的不是牡丹而是堂本剛等口中害過牡丹的鯉魚精。
無論小蓮怎么解釋、怎么示好,子游都將她當成洪水猛獸,更不愿直面自己已經愛上了她的事實,甚至聯同張天師做局將小蓮困住,還是在牡丹魂魄的苦心勸說下,子游才偷偷放走小蓮。
眼見女兒如此痛苦,春花便央求前身是鯉魚精如今已得道成仙的洞庭湖仙子幫助小蓮化身為人,代價則是春花要犧牲自己三千年的道行和得來不易的元牝珠,甚至是自己的性命。小蓮不愿意母親做如此巨大的犧牲,然春花心意已決,最終小蓮在洞庭湖仙子和春花的幫助下成功轉身成人,但也因眼見母親為保護自己死在張天師劍下,受到極大刺激而失憶。
得知小蓮為了能和自己不再人妖殊途,承受巨大痛苦變成了人,還要承受元牝珠每日在腹中維持生命時難以言狀的刺激,更得知了如果三日之內小蓮沒有和自己成親就會因為失去愛情的支撐而死去,子游也鼓起勇氣,直面他和小蓮的感情,拼命朝著小蓮所在的李家村方向飛奔而去。
經過多番波折,倆人還是死在了江云飛的手中,讓觀眾意難平,所幸兩人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永不分離,沒有人再能拆散或打擾他們。
小時候看這部劇,覺得牡丹和小蓮是兩個人,一個知書識禮、溫文爾雅,一個天真活潑、不拘小節,現在在看,其實牡丹和小蓮更像是一個人的兩面。
牡丹溫柔的一面是因為幼承庭訓,被封建禮教耳濡目染,其實她的內心深處并不快樂但又不得不遵守和被束縛,這更像是一種為了生存而不得不犧牲本我做出的妥協。
小蓮更像是牡丹最真實的一面,所謂最真實的一面,在劇中就是指想沖破一切束縛和子游在一起,并且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想放聲大哭或大笑,想放肆做自己不用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哪怕就一次;想現身說法,痛斥吃人的禮教對女性的壓迫和荼毒;想追求身為女人或者應該說身為人的自由,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不是男女大防……而是可隨意進出任意場所,可隨意會見任何人,可大膽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并且被周圍的人尊重,不是不能,只看自己愿不愿意。
遺憾的是,牡丹這個第一人格沒能完成與子游相守一生的心愿,死在了以父母為代表的封建禮教的迫害之下;幸運的是,小蓮這個第二人格代替牡丹和子游共度了一段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時光,用盡身心的一切能量表達著對子游的愛,接受著子游的愛,最終也成為了最后陪伴或者說一直陪伴在子游身邊的摯愛,算是圓了牡丹未了的心愿,牡丹亦可以瞑目。
最后以《金枝欲孽2》中如妃的感慨結尾:
“當日動亂之時,孫白楊和華貴人于火海中生死與共,令人愁傷,但亦令人欣羨。畢竟能夠在凡塵間覓得知心,無論結果是白頭到老,抑或只能同生共死,始終都不是尋常你我可以輕易領受的一種福分。就算血脈親倫,緣厚緣薄亦各有命定,更何況是男女之間的一份情?既無得到在前,又何來有所追悔在后?天底下本來就是憾事處處,能盡如人事者就只得一二,不過亦因為美滿難求,人世只可以時刻有所期盼。正如我期盼淳貴人并未身死于動亂當中,或許她早已換了另一段人生,平淡安度。至于安茜,雖然當日踏上的是一片茫茫前路,但總算不是孤身踱步,這就已經足夠了。每一個人總有每一人的天命歸結,本宮很清楚。”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