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23種疾病,經歷過多次手術,靠吃止疼藥度日,她卻表下豪言壯語:“只要我還在一口氣,我就要站在講臺上,傾盡全力、奉獻所有,九死亦無悔!”
堅守在貧困地區教學40余年,累計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捐款100多萬,她明明只是個普通的人民教師,卻以自己的生命為蠟,點亮上千名山區貧困女孩的未來。
她的名字,被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中共中央授予她“七一勛章”,還曾登上過《感動中國》的頒獎臺。
她就是中國第一所女子高中的創辦者,張桂梅。
1957年,張桂梅出生于黑龍江牡丹江市。1974年,17歲的張桂梅跟隨參加“三線建設”的姐姐來到云南省中甸縣,在林場工作。當地因為經濟貧困,很多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學,小小年紀便被迫輟學了,張桂梅看在眼里,心里逐漸萌生出想要投身教育事業的想法。
后來,她開始邊工作邊備戰高考,經過幾年的努力,成功考上麗江教育學院,1990年畢業后,張桂梅跟著丈夫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一中3任教。
六年后,由于丈夫去世,張桂梅離開大理,來到麗江市華坪縣任教。當時縣里面華坪一中條件最好,張桂梅本有希望進入,但她卻主動放棄,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學校任教。
在這個學校,張桂梅要管理四個初三畢業班,巨大的工作量也對她的身體造成了負荷,一年后,她被檢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并且肌瘤有5個月胎兒那么大。當時班里的學生就快要中考了,為了不影響孩子們,張桂梅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醫院做手術治療。手術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學校上班。
張桂梅全年的休息時間只有過春節的3天,每天都在過度勞累。由于沒有獲得足夠的休養,并且在工作上過度透支身體,術后一年她的病情依然很嚴重,只能一邊治療一邊工作。2002年,她又因為肺部疾病做過兩次大型手術,但從沒有耽誤過學生的一節課。
在她住院做手術的時候,當地很多百姓感謝她為教育做出的貢獻,紛紛給她捐錢捐物,這份真摯的情誼讓張桂梅記了很久,她說:“當我有病的時候,父老鄉親救了我,他們給我捐款,給我治病,到現在我都是忘不了的。”
她決定要做點什么回報善良淳樸的鄉親們。在當地生活的過程中,張桂梅發現,女孩子比男孩子上學更困難,在她的課堂上,也不時會有女生被家長領回去,從此再也不來上學了。因為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很多家長都覺得女兒讀書沒用,不如早點出去嫁人。
但張桂梅認為,這才是導致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源:“如果一個女孩子受了高等教育,她就能改變三代人的命運。”
她心中涌現一個“異想天開”的想法:要為這些貧困地區的女孩們,創辦一所完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2002年,她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開始四處奔走,籌集資金,到處求人:“我想辦一所女子高中,拜托您幫幫忙吧,給個一塊兩塊的都可以!”然而,個人力量有限的張桂梅奔走整整五年,也才籌集到1萬元。
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開會,她抓住這個機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一名記者,深受感動的記者為她寫下一篇《我有個夢想》的新聞稿,引起了輿論的轟動。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建校,2008年9月,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正式開學,招聘了17名教職工。
然而,這個夢想計劃起來簡單,實踐卻難。建校才半年,一盆現實的冷水便潑到了張桂梅頭上:學校條件艱苦,老師們的工資低不說,工作量還大,因為蛇多,他們半夜要陪學生上廁所,不時還要去醫院照顧生病的學生,守一宿后第二天還得上課。才一個學期,17名老師中就有9名堅持不了選擇辭職,教學工作近乎癱瘓;并且由于學校剛剛建立,家長們也很難信任,即使女高一直強調免費,他們也不愿意把女兒送過來。
為了留住學生,張桂梅走過約11萬公里的家訪路。她的身體不好,每次遠足都是一次對身體的透支,回去以后要病好幾天。因為山路太難走,她還曾摔斷過肋骨。但她還是執著地一腳一腳踏過崎嶇的山路,泥濘的土地,親自來到學生家里。她表示:“你總得要親自來看一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學校,她沒有單獨的房間,跟著學生一起住集體宿舍,只有一張單人床的位置。她心疼孩子們吃得差,中午只舍得打一塊錢的飯,一星期才舍得吃一頓肉,難過得幾欲落淚,但是她自己卻和學生們一樣,也只是簡單地吃些青菜豆腐填飽肚子。
憑借這一份執著和對學生的關愛,張桂梅把一個又一個女孩從大山深處帶到女高,又把她們從女高送進大學。
一個個女孩子展翅高飛的同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是一年比一年差。她已經患上了23種疾病,每天都疼痛難忍,只有吃了止疼藥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但她堅決不肯住院治療,因為她害怕,如果自己一住院,留給孩子們的時間就少了。
2018年的一天,張桂梅因為病情太過嚴重,疼得暈了過去,被送去醫院搶救。醒來后她以為自己這次真的不行了,對身邊的人說:“能不能把我的喪葬費提前預支了,我要看著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才安心!”這句話讓在場的人無一不感動落淚。
幸運的是,張桂梅的人生路還沒有到盡頭,憑借驚人的意志力,她從鬼門關里闖了出來。第二天她便又回到女高工作,一刻也顧不得耽誤。
在學校里,張桂梅對學生非常嚴厲。女高有著嚴格的作息時間,5點多起床,10點30熄燈,實行高強度的管理。平時她對學生也絲毫不“慣”著,看見她們動作慢了,就忍不住上前催促,這讓很多人覺得她對學生過分嚴苛。實際上,張桂梅是在與時間賽跑,她明白自己的身體狀況,只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多托舉幾個孩子上岸。
這些女孩們也非常爭氣,盡管很多人只有小學的基礎,成績也不怎么樣,但是她們每天拼命苦學,到晚上10點,走廊里還擠滿了背書的學生。
在這份努力之下,華坪女高的成績十分喜人:上線率在麗江市穩居第一,并且連續14年上線率百分之百,2000多名貧困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改寫了自己以及后代的命運。
多年以來,張桂梅不僅親身耕耘教育事業,還為家里困難的學生捐款共計一百多萬元。從1997年開始,她就在拿工資資助上不起學的學生,后來更是每天節衣縮食,只吃不到3元的飯菜,剩下的錢都給了學生。有一次,張桂梅收到了30萬元的獎金,她也是不假思索地把這筆款項捐給一所鄉村小學。除此之外,她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院長,像媽媽一樣照顧院里幼小的孤兒們。
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張桂梅像一株寒冬綻放的梅花,獨守寒冬,靜候春來,為成百上千個花骨朵一般的女孩支撐起一片天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