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一件非常神奇且詭異的事,也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產品泄露了我的個人信息,又或者是個烏龍。
前天我從東北回到了長沙,機票是提前一周就買好的,購票渠道是攜程。
就在出發當天上午,我收到了航旅縱橫和支付寶發來的通知提醒,內容是我的一張機票被退票了。
當時詫異了一下,第一反應是我的行程被取消了。不過仔細一看才發現,是我從長沙飛福州的一張機票被退票。
然而,我根本就沒買過這張票。
更詭異的是,這張票是去年 4 月 8 號買的,只顯示了非航旅縱橫渠道出票。
然后我又去常買機票的攜程和去哪兒看了下,同樣沒有這張票。
那么問題來了,這張票是哪來的?我的信息又是怎么被關聯上的?
先說下提到的這幾款產品在這件事中的作用和關系。
攜程和去哪兒都是 OTA 平臺,簡單理解就是中介,他們可以代理出票。航旅縱橫和支付寶扮演信息平臺,他們可以在我的授權下通過接口獲取我的航班信息。
所以,上面提到的那個退票通知是通過航旅縱橫和支付寶的推送消息發給我的,本質上他們也是信息中介。
再仔細看,這張票歸屬的航司是東方航空,而我印象中幾乎沒有坐過他們家飛機。
況且,一張去年 4 月的票在今年 2 月提示退票,顯然也不合理。
說實話,我是有點被搞蒙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我的信息顯然被泄露了,或者說被偷了。
如果你們有印象的話,去年我也寫過一篇文章講過機票騙局,就是那種在你起飛當天給你打電話說飛機機械故障導致退票,然后給你保險補償。
接下來,騙子會引導你去操作一個網站,最后就是讓你輸入銀行卡賬號騙錢。
當時有很多讀者說是 OTA 平臺泄露了我們的個人信息,其實這里面還有一個系統,專業叫法是 eTerm 系統。
航班信息泄露的源頭可能是在 eTerm 系統,這是中航信旗下用于國內民航領域的訂位系統,所有的航空公司和機票代理商都可以使用。
比如我們在某旅游平臺上訂機票,看似是在這個平臺買的機票,實際上可能是在另外的代理商那里下單,平臺只是提供了信息展示和交易服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OTA 平臺。
票務代理公司會獲得一定權限的 eTerm 賬號,通過這個賬號可以完成訂票和查詢乘客航班信息等操作。
有的代理公司會買一個 eTerm 賬號,然后利用分號軟件衍生出一個小號,再把這些小號出租出售,目的在于增加代理公司的出票量。
這就相當于自己這個賬號可以繼續發展多個代理,這些代理出的票都統計到總賬號里,賣出的票越多,航空公司給這個賬號的優惠力度就越大。
正因為這個漏洞,一些詐騙分子會利用這些賬號去獲取乘客行程信息,然后偽裝成航司工作人員聯系你。
不過我這次的經歷不像是 eTerm 系統環節的漏洞,看起來是東航系統里確實已經生成了這個訂單且購票成功。
但是,問題又來了。
我在沒有支付票款的情況下,東航的這個訂單是怎么生成的?
而且,既然顯示退票,我也沒有收到退款。
基于這些情況來分析,我覺得大概率是東航自身系統的一個 bug,是他們自己的一個烏龍。
過去我確實買過東航的票,所以他們系統里是有我信息的,至于問題到底是怎么產生的,我也沒有明確的邏輯。
如果有從事相關行業和產品的讀者了解內情,可以幫忙解答下。
不過我還是想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個人隱私的時代,提防是防不住的,但要學會判斷。
判斷異常、判斷邏輯、判斷常識。
切記,別貪小便宜。
所有的騙局,只要你放下貪小便宜的心態,大概率都上不了當。
················· 唐韌出品 ·················
安可時刻
一直有讀者問下一期線下產品訓練營在哪舉辦,現在定了是在上海,人數滿員后就確定開班時間。
目前還有少量幾個名額,要提升產品能力的可以聯系我占座:tangren0517
2025 第一期線下產品訓練營會融入一些 AI 的內容,助力產品經理在新階段走在前列。
上海的產品經理,可以抓緊時間聯系我,北京、深圳、杭州的也可以提前報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