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鳴則已
一飛沖天
??
去年六月,我去日本玩,當時從大阪回武漢需要在杭州轉機,到達杭州蕭山機場的時候已經是凌晨,回武漢的飛機第二天下午才起飛,我們需要在機場等十幾個小時。又困又餓的我抱怨道:“不該省錢的,還不如買直飛。”
“不是錢的事。”負責買機票的朋友冷不丁地補充:“大阪到武漢沒有直飛(現在有了)。”
“真的假的,之前武漢不是連紐約和巴黎都能直飛?”原來現在不是了。
01
“中部一哥”
武漢直航的高光時刻
武漢的第一條國際航線,是飛向日本。1998年7月,南航開通了武漢首條國際航線——武漢至福岡。那可是新鮮得能上《新聞聯播》的事。
2012年,武漢一口氣開通了9條國際航線,其中最重磅的是“武漢-巴黎”航線,中部人第一次不用去北上廣“借翅膀”,8小時直達花都。
朋友圈有人開始做起法國代購,定位在巴黎和武漢之間橫跳。“奢品、香水,統統人肉帶回。”同年,武漢機場國際航線總數突破30條,成了中部地區當之無愧的“國際一哥”。
接下來的7年,武漢國際航線迅猛增長,平均每年新增國際航線7條以上。2016年6月,好朋友飛去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讀書,她邀請我過去玩,“武漢開通了抵達黃金海岸的航班,只需要9.5個小時就能見面!”
這是中部地區唯一一條通往大洋洲的直達航線,也是當時國內(包括港澳臺地區)唯一一條直飛黃金海岸的航線。
中部一哥的位置,武漢一坐上就沒有再下來。2019年,武漢國際航線達到63條,其中國際客運航線55條、貨運航線8條,覆蓋亞、歐、美、澳四大洲,25個國家、49個城市,武漢開通中部六省第一條通達紐約的國際航線,成為我國大陸第六個實現直航美國東西海岸的城市。
我趕潮流的姨媽飛去了紐約旅游,英語都不會說的她,一回來就感慨:“美國的咖啡太苦了,冇得武漢的糊米酒好喝。”傲嬌呀。
當年,武漢天河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400萬人次,國際航線數量吊打同為中部城市的鄭州、長沙,成為妥妥的中部“頂流”。那幾年,武漢人走路都帶風,動不動就開玩笑說要組團去迪拜看豪車。
我當時還在上大學,根本就沒錢去,但是話說出去的時候,大家好像都相信,只要想,就能是真的。
02
這世上沒有天生的贏家
九省通衢也沒有打盹的本錢
||根據VariFlight最新數據顯示,武漢目前運營航司有10家,航線量達17條,共611個航班,連通了13個國家和地區、17個城市、18個機場。
2025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的國際客運航線數量下降到17條,只到2019年的27%。
天河機場1995年通航,此后近20年時間里,中部民航第一城的角逐在武漢與長沙之間展開,總體來看武漢占優。2016年起,長沙黃花機場和鄭州新鄭機場趕上來了,他們交替領先,天河機場緊隨其后。
2021-2023年期間,長沙機場連續三年旅客吞吐量位居中部第一,超過武漢。2024年,長沙擁有了中部地區唯一一條中蒙航線,三個半小時直飛蒙古國。武漢人想去感受烏蘭巴托的夜?抱歉,請先高鐵到長沙轉機。
鄭州國際航線數量也在中部飆起來了。鄭州官方放出消息:力爭到 2025 年開通國際地區客運航線50條以上。
作為中部城市大哥的武漢,有點微妙。
“九省通衢”也有副作用。長沙、鄭州的乘客可能被廣州、北京“截胡”,武漢的乘客輻射圈最低限度只保湖北北部、安徽西部——這點客流量,航司連飛機餐盒飯錢都賺不回來。
本來“4小時高鐵到全國”武漢人引以為傲,結果航空公司冷笑:“你們坐高鐵去上海轉機更快,我開直航搞么斯?”
雖然天河機場“空空聯運”也火起來了,2024年計劃合作累計80家機場,但現實是——武漢人想去巴黎,得先飛上海吃頓生煎包再換法航,耗時比直飛多一倍。
還有一點不可忽略:鄭州、長沙都有自己的本土航空公司。湖南航空(原紅土航空)的加入,為長沙機場的國際航線拓展提供了新的動力。而武漢航空,早在多年前就被東航收購。
嚴格來說武漢并沒有自己本土航空,國際航線主要依賴南方航空、東方航空等大型航空公司,但這些公司的資源分配相對分散,不像鄭州和長沙那樣,坐穩主場集中資源拓展。
03
武漢的直航
正在多起來!
2024年,武漢市提出構建輻射五大洲的航空運輸大通道,加快恢復及增開倫敦、巴黎等洲際航線以及日、韓、泰等亞洲客運航線,效果立竿見影。
東航重啟武漢-東京航線、新增曼谷、吉隆坡、河內等10條國際航線,近三年來,武漢新開國際航班可直飛悉尼、倫敦、舊金山、首爾、新加坡、大阪……連C919大飛機都來跑“漢滬快線”。
||根據VariFlight最新數據顯示,武漢目前的直飛國外城市數量在中部城市仍排名第一,實力不可小覷。
另外,水路上,陽邏港五年開通5條國際直航航線,通達日本、韓國、俄羅斯、越南、印尼。
水運直航也會帶動空運需求,用湖北港口集團的話說:“貨輪能到的港口,飛機也得跟上!”
|| 2024年,武漢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3140.6萬人次,歷時8年,武漢重回中部第一。
一通多管齊下,2024年,武漢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達3140.6萬人次,八年后,坐回中部第一交椅,鄂州花湖機場貨郵吞吐量102.5萬噸,同樣位居中部第一。
這意味著湖北航空客貨“雙樞紐”雙獲中部第一,武漢成為航空運輸第十城,并首次創造了整體旅客吞吐量、國際旅客吞吐量、中轉旅客吞吐量、起降航班架次“四個中部第一”。
天河機場第三跑道已在2025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武漢成為了國內第6個擁有三條跑道機場的城市,未來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 80 萬噸的目標。
官方放話:2027年,武漢天河機場國際航線將達到20條以上。未來三年,計劃新開至紐約、多倫多、溫哥華、墨爾本、奧克蘭、阿姆斯特丹、赫爾辛基等城市的新航線。
記得2020年,武漢恢復至首爾的航線。前幾天去逛漢正街,幾個老板開玩笑:“只要我們還去東大門進貨收貨,武漢到首爾的航班就不會停。”
前不久,我從日本回來之后,武漢到大阪的直航也開通了。與其說開通,不如說是復飛了。今年過年,朋友圈一半的人都跑去了日本玩。
2025年春運,南航在湖北執行航班超7600班,武漢人大手拍出機票:“只要航線夠,我們分分鐘飛出國門!”
在最新批復的《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 年)》中,對武漢城市功能的表述為:中部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對外交往中心、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五個中心,滿滿安心。九頭鳥的翅膀,遲早要再次掀起航空風暴。
2025年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揮湖北優勢,大力推動荊楚文化發展,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武漢國際直飛航線,這下可得跟上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