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大指數飄綠,而且跌幅相對比較大,兩市超3700家公司在下跌。從成交額來看,全市場成交額1.9萬億,這個量能還是可以的,從漲跌幅來看,漲停板有85家,跌停板僅有4家。雖然指數是下跌的,但市場的活躍度依然較高。題材股依然較為活躍,成交額依然樂觀,賺錢效應依然較強。
從板塊上來看,今天表現較好的板塊是汽車行業、消費電子、低空經濟、機器人這些板塊較為樂觀。我認為,后期持續性較好的板塊,依然是汽車行業,消費電子,機器人等相關的行業,宏觀經濟依然不樂觀,大消費依然處在萎靡的狀態,很多行業都不景氣,市場較為活躍的唯有科技股。像芯片、半導體、飛行汽車、DeepSeek、機器人等相關行業。管理層的大致意圖是:妄圖通過科技創新來改變陷入困境的實體經濟。因此,他們大力宣揚發展科技創新行業。
接下來,最有前途的板塊依然是科技類相關的公司。但這個行業確實是一個不好把握的行業。
大盤的看法:
從實際情況來看,那些權重大的行業,以及相關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實業類的公司,僅憑科技股的上漲,根本無法帶動指數走出中長期的行情,從整體來看,科技股在A股依然是小眾的股票。這也是為什么前段時間我反復說的:大盤向上走不遠,就還得下來。向下的空間也不大,因為3000點的位置已經折騰了10多年了,一直是這個樣子,10多年都玩不破,因此,向下的可能性也不大。
從歷史數據來看,大盤每次向下跌破3000點以后,向下走不遠,就得重新被拉上來。
所以說,大盤窄幅震蕩、長期震蕩的格局將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我們的房地產所處在狀態與1989年日本房地產崩盤時,所處的狀況是差不多的,現在所面臨的境況也差不多,實體經濟不景氣,消費不振。唯一不同的是,當時他們的股市與樓市全部處在歷史最高位,然后迅速的往下掉,跌掉了70%以上,咱們的樓市與日本是相同的,咱們的股市倒是因為連續數年處在低位,所以,下跌的空間也不大的同時,上漲的潛力基本上也不存在。
我們前幾天的文章有畫過圖,這里就不再展示了,結論是:大盤將會圍繞著3000到3500點之間,來來回回、反反復復的震蕩。
清楚了這些事情,后面的操作,就簡單了,無論是短線或者中長線,都可以通過倉位管理,來實現收益最大化。
再者就是科技股,很多股票現在處在高估的狀態,而且是持續的高估后,還在持續上漲。很多事情,我們也解釋不了,比如,比T幣能上漲到超過10萬刀以上,最早的時候,曾經有人用200個幣換一個漢堡來吃。還有寒武紀能上漲到超過800元以上。這個我也是看不懂。
這樣的事情多得很,比如一只股票,它的內在價值是10元,它有可能跌到8元時,這個時候你買進來,它還能再跌到7元,然后,才實現上漲。另一種情況與這個相反,一只股票它的內在價值是10元,它現在的股價是20元,然后,接下來更神奇的事情是,它能從20元一路上漲,然后上漲到超過100元。最后泡沫戳破,然后再跌到7元左右。
市場的瘋狂,是讓人無法琢磨的。有時候,價格低于價值,盡管是明顯的低于價值,當你買入后,它依然還能磨蹭幾個月不漲,等你賣出來后,然后匆匆的翻一倍或者二倍,待你再次復盤時,望著曾經等了那么久,最終熬不住出局的股票,它能讓你沉思一整天。
總之,奇怪的事情多了去了,但我們通過跟蹤價值之錨,選擇那些低估的,未來空間大的行業,以較低的估值進入后,雖然也經歷了無數次的磨難,卻也實現了市值的穩步增長。
科技股的問題:
2000年的時候,美股的科技股井噴式上漲,那個時候,很多人嘲笑股神老了,跟不上科技股的豪華汽車了。最終泡沫破裂時,有些股票能從700或者800塊跌得只剩下幾塊錢一股。僅僅三年時間,那些玩科技的居然都破產了,股神每年依然保持幾十個點的增長幅度。
現在來看,很多科技股動不動80倍甚至100倍的市盈率,這還不算,它們現在依然在上漲,而且在持續的上漲。當然,這里面有些票確實有真東西,它們配得上給到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市盈率,但是絕大部分都是被炒作的。比如說,某種光刻機或者芯片,很多公司都有相關的概念,市場利好出現時,該板塊會集體被炒作。待到最后時,也只有那么一家或者幾家公司真正的研發成功了。大部分公司也只是渾水摸魚的份。所以,最終也只有幾家真公司市值上漲幾十倍或者百倍后,不再跌回來,大部分公司的命運已經被注定,那就是回到起點以下。
美股的納斯達克指數就說明了一切,每年大量的上市,然后大量的退市,留下來的都是真東西,留下來的,最終成了科技巨無霸,那些退市的,多如牛毛,炒美股,還真不一定賺,也許會虧的更慘,除非買入指數或者那些巨無霸,所以,在美股,定投指數才是最賺錢的,連股神也是這么認為的。今年來說,巴菲特的收益也只是與指數的漲幅齊平。
這個道理也很簡單,假如每家公司市值一個億,有一百家這樣的公司全部上市了,那總的市值也就是100億,最終有一家成功了,它翻了三百倍,現在的市值是300億,然后,剩下的99家全部退市了。最終來看,指數上漲了很多,但如果是你買的是個股,那大概率是買到其中退市的99家之中的一只或者多只。
因此,跟蹤科技股的指數,遠比買入個股的意義更大。
科技股有些股票是有真東西,但大部分是摸魚的,它們也跟著集體上漲,待最后泡沫破裂時,可能會面臨著極大的麻煩。問題是,非專業投資者,還真的難以分辨哪家公司最終能成為科技巨無霸,又有哪些公司最終被打回原點。這里面的事情,縱然是專業投資者,也很難分得清。科技股很多就是炒的未來的愿景,這跟賈會計的PPT有相似之處。
還記得關燈吃面的典故嗎?有一只叫做重慶啤酒的股票,他們說,在研究乙肝疫苗,然后媒體經常性的報道它的突破性的進展,然后大家都很看好。原因很簡單:那玩意只要研發成功,國內那么大的市場,毫無競爭對手,那個想象空間該有多大,就這樣,股價蹭蹭的一路上漲到80多塊。
直到有一天,它突然宣布,研發失敗,相關的疫苗毫無療效(現在來看,我覺得這是一家有擔當的公司,至少它敢于承認,沒有讓大家去打假疫苗)。緊接著,從80多一路干到20塊,中途連續跌停,沒有留任何出逃的機會。
有一個老股民在論壇發了這么一段話:心情很郁悶,不敢打開賬戶,也不知道虧得還剩下多少,但感覺所剩不多了。晚上回到家里,煮了點面,一邊吃,一邊哭,淚水滴在了碗里,沒有開燈。從此以后,“吃面”這個梗就在股市流傳起來。
現在科技股里面,有很多在做研發的,到了哪一步,距離推出市場還需要哪些條件,未來會怎樣,還真的難以說清楚。就像寒武紀,我真的看不懂,類似的還有很多。但也并不是說,它就一定不行,也許還能漲到一千多呢。但我要做的事情,就是遠離它。
其它的不多說了,炒科技股的,要多長點心眼,多用心跟蹤與觀察,同時還要有止損位,一旦遇到麻煩,可能會是滅頂之災。
另外,汽車行業我覺得還可以,有很多公司,雖然具有各種概念,但人家有真東西,有銷售數據,市盈率也不高,有些也才20來倍的市盈率,而且盈利狀況也非常的好,業績增長迅速。那些想玩科技股又有所擔心的,可以多看看這個行業。汽車是科技應用的綜合體,科技股在漲,汽車行業就不會消停。
持倉情況
今天是持倉不動的第41個交易日,當前市值是104萬多元,今天虧損4100多元,主要是持倉的ST華通有所回調。早上還有人在問:華通還能不能再買進?從估值上來看,當下已經有500多億了,最安全的估值是在600億以內,現在距離600億已經很近了,當下這個位置沒有必要再買了。空間比它大的票多了去了,完全可以去弄其它的票了,因為我現在的盈利比較多,愿意以時間換空間,可以耗得起。
當時我們買入的時候,也說了很多,也做了估值推算,還拿它與三七互娛做了比較,那段時間一直在4塊多徘徊,而且我們是非常重的倉位。但那個時候,很多人嫌棄它是ST,不愿意買。那到了現在這個位置了,現在才想起來買,確實不合適了。所以,以前沒有買的,現在這個位置真心沒有必要再買了。再者,華通的盤子還是非常大的,一旦出現震蕩整理,可能持續的時間會比較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