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節骨眼上,賴清德當局的小動作越來越多,美國那邊遞刀子的頻率也越來越快,咱們這邊看著卻異常沉得住氣。
在臺島問題上,最大的戰略定力,就是最高明的進攻。咱們這招“按兵不動”,根本不是消極等待,是一套組合拳,打得“臺獨”勢力空間越來越小,也讓一直想把水攪渾的美國,開始感到真正的焦慮。
先說軍事上。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還是2022年8月那次,為了反制佩洛西竄臺,解放軍搞的那場“圍臺軍演”。三年后的今天,我們回頭看,那哪是簡單的演習,那分明就是一次收復臺灣、拒止外部干預的全流程、全要素實戰彩排。
那次演習,咱們的軍艦、飛機第一次把臺灣島圍得嚴嚴實實,所謂的“海峽中線”被一腳踹進了歷史垃圾堆。導彈飛越臺灣上空,更是家常便飯。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關鍵是,演習之后,這事兒常態化了。解放軍軍機軍艦繞臺巡航,成了每天都能看到的新聞。
對岸的軍事防線,就在這種麻木中被一步步瓦解。他們的空軍得天天起飛應對,疲于奔命,飛行員和戰機的損耗都是天文數字。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壓力,那種“不知道你什么時候會弄假成真”的恐懼,才是最折磨人的。
跟1996年那次臺海危機比,咱們的策略進化太多了。當年李登輝跑去美國康奈爾大學,鼓吹“兩國論”,咱們也是憤而軍演。結果呢?美國派了兩個航母戰斗群過來,就在臺灣海峽附近晃悠。那時候我們海軍實力確實有差距,加上一些技術原因,最后只能是鳴金收兵。
現在呢?別說兩個航母戰斗群,就是再多,想在咱們家門口撒野,也得掂量掂量“東風快遞”的威力。咱們的“按兵不動”,是建立在絕對實力之上的“不動”。我不打你,但我隨時有能力把你困死,而且我已經把怎么困死你的流程演練了無數遍,讓你清清楚楚地看到我的能力。這種心理震懾,比真刀真槍的沖突,成本低得多,效果卻好得多。
光有軍事威懾還不夠。這些年,我們另一手玩得更絕,那就是經濟。很多人說大陸要“窮臺”,斷掉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讓臺灣經濟崩盤。這又是看淺了。
真要把ECFA全停了,屬于“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畢竟兩岸產業鏈綁得太深了。咱們的策略是精準打擊,定向“鎖喉”。
還記得2023年我們對鎵、鍺兩種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嗎?這倆玩意兒是搞芯片的關鍵材料。美國急得跳腳,因為它的高科技產業離不開這些。這一招打出去,疼的是美國和它主導的全球供應鏈。
到了現在,這個趨勢更明顯了。我們中止了丙烯等134項ECFA早收清單產品的關稅減讓,目標直指誰?就是那些又想在大陸賺錢,又在島內支持“臺獨”的頑固分子和相關產業。特別是農業領域,像石斑魚、鳳梨、釋迦,哪次不是因為檢疫問題被禁?明眼人都知道,這背后打的是誰的七寸。
這種做法的好處是,既能精確打擊“臺獨”金主,又能團結那些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的廣大臺商臺胞。這種分化瓦解,遠比全面制裁來得高明。它讓島內自己先吵起來,讓老百姓自己去思考,到底誰在砸他們的飯碗。
軍事上圍困,經濟上鎖喉,外交上就是釜底抽薪。
這些年臺灣所謂的“邦交國”一個接一個地“斷交”,從巴拿馬、多米尼加,到2023年的洪都拉斯,再到2024年初的瑙魯,速度越來越快。到今天,臺灣當局手里那份“邦交國”名單已經薄得可憐了。就在上個月,那個一直搖擺不定的危地馬拉,也傳出正在“嚴肅考慮”與北京建交的消息。
每“斷”一個,都是對“臺獨”勢力所謂“國際空間”的一次重擊,都是在告訴全世界,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你看,賴清德上臺后想出去“訪問”,結果呢?只能“過境”美國,偷偷摸摸,連個正式名分都沒有。
這三板斧下來,一套組合拳,咱們牢牢掌握著戰略主動權。時間,在我們這邊。每多一天,我們的軍事、經濟、科技實力就更強一分;每多一天,島內“臺獨”勢力的空間就更小一分;每多一天,美國干預的成本和風險就更高一分。
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美國。它為什么著急?
因為它發現,過去那些屢試不爽的“臺灣牌”,現在越來越不好用了。
軍事上,它不敢真動手。 五角大樓自己搞了無數次兵棋推演,結果是什么?在臺海跟解放軍開戰,美軍幾乎沒有勝算,或者即便慘勝,代價也是它無法承受的。
經濟上,它被我們卡了脖子。 無論是稀有金屬,還是龐大的中國市場,美國都丟不起。特朗普政府時期搞貿易戰,結果呢?傷了自己。現在想搞“脫鉤斷鏈”,可全球產業鏈哪是說斷就能斷的?臺積電是被它逼著去美國建廠了,但成本高昂、水土不服,最新的消息是,亞利桑那州的工廠量產時間一再推遲。美國想打造一個沒有中國的芯片供應鏈,但它發現自己做不到。
政治上,它發現自己被中國的“耐心”拖進了戰略困境。 中國不出手,它就找不到借口聯合盟友搞大規模制裁。中國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步步緊逼,它如果反應過度,就會被國際社會看作是挑釁者;如果反應不足,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臺灣這個“棋子”的活動空間被徹底鎖死。這種兩難,讓華盛頓的政客們非常頭疼。
說到底,美國最怕的,就是中國用這種“按兵不動”的高明策略,和平地、一點一點地實現統一的目標,讓它所有的軍事部署、政治投資和輿論動員,最后都變成一場空。
說到這,我們不得不提一個人,李登輝。今天臺灣島內這種認同錯亂、經濟停滯、對外依賴的困局,根子就在他那兒。
他當年搞“兩國論”,推行“戒急用忍”的政策,硬生生阻斷了臺灣搭上大陸經濟快車的黃金機遇。更毒的是,他從教科書下手,給臺灣整整一代年輕人灌輸“臺獨”史觀,造成了深遠的思想毒害。這種從根子上的“去中國化”,才是兩岸走到今天這一步最讓人痛心的地方。歷史會記住,誰是為民族找出路的功臣,誰又是開歷史倒車、出賣民族利益的罪人。
統一是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對于那些妄圖分裂國家、引狼入室的跳梁小丑,等待他們的,必然是歷史的審判。而對于我們來說,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相信國家,努力做好自己的事。等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那一天,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 環球時報. 佩洛西竄臺這一頁,會被歷史當成廢紙撕掉[N]. 2022-08-04.
[2]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辦公室. 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中止部分產品關稅減讓[N]. 人民日報, 2024-06-01.
[3] 觀察者網. 洪都拉斯宣布與臺灣“斷交”[EB/OL]. 2023-03-2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